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8223436
  • 作      者:
    纳文汇著
  • 出 版 社 :
    云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纳文汇,1974年参加工作,1983大学毕业,1997年破格评聘为编审。曾任云南民族出版社副社长、《云南民族报》常务副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现任云南省社科院《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执行主编。兼任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回族学会常务理事、云南回族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副会长、云南省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秘书长、《云南穆斯林》杂志副主编等职。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从事新闻出版工作30余年,担任责任编辑出版图书300余种,主编图书311余种。所编辑的图书先后荣获省级和国家有关图书奖20余项。
  同时,长期从事回族文化和伊斯兰教以及宗教文化研究,撰著和参与撰著了《回族文化史》《昆明伊斯兰教史》《当代云南回族简史》《云南大百科全书·宗教卷》等多种著述;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了院级、部级、省级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随着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点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所以,云南既是民族文化的富集地区,也是文化建设的薄弱地区,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点省区。再由于云南民族众多,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以及民族和宗教本身的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相协调,影响和阻碍了云南小康社会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云南,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强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建设就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省委、省政府才把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作为云南的发展战略之一。
  多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以及全省各族人民和各宗教及广大信教群众的支持配合下,云南全省总体上保持着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为全省的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也在全国做出了示范作用。同时,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文化软实力。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内、国际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在新的时期,民族和宗教问题越来越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情况,并由此引发出许多新的社会问题。怎样在新形势下认识和处理民族宗教问题,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对民族宗教理论、政策、问题和实践的调查研究,加强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任务。因此,在云南,做好对民族和宗教问题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
精彩书摘
  《文汇集》:
  于希谦副研究员的新著《中国南方鼓文化与地域社区生活》一书,近日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铜鼓及木鼓这类器物在民间的使用具有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类型众多、礼俗繁复等特点。此书重点研究的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处于无文字时代的民族(或虽有本民族文字,但只有少数人会使用)的鼓文化。其中,对世居滇、黔、桂、川、湘、粤等省区的苗、瑶、佤、彝、哈尼、壮、侗、布依、水、基诺等民族使用铜鼓或木鼓举行的礼俗活动或民间庆典,进行了较为翔实的个案介绍。对各族同胞以特殊的鼓点、鼓乐、鼓舞及相关的仪式活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其信仰、愿望、传统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古老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由此表达的古理、古规、古法在维持民间社区生活有序运转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此书还就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及学术方法问题提出意见以供讨论。
  两千多年来,各族先民以他们卓越的聪明才智,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形制日趋精美、工艺日趋复杂的铜鼓,几千年的朝云暮雨,遮不住铜鼓文化的璀璨光辉,它为什么能够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布依族同胞称赞铜鼓为村寨的“团结灯”。侗族同胞称赞鼓楼为村寨的“心脏”,维持村寨秩序的“枢纽”。广西瑶族同胞有这样的风俗,每年大年初一,全村男女老少聚在一起打乐春鼓。人们都说,乐春鼓打得越热闹,庄稼就越有希望获得丰收。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称赞铜鼓或木鼓的用途,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会如此相似?这类器物的使用同村寨的团结、生活秩序的维持、安全感的获得、庄稼丰收、共同目标的实现等等,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何联系?这就提出了如何科学理解鼓文化在民间社区生活中的真实作用与价值的问题。
  而这《文汇集》的研究,正是围绕上述问题探求其答案而展开的。
  在中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当地居民长期保持着纯朴敦厚的社会风尚,朴素而浓郁的集体意识深入人心,村寨生活井然有序,等等。民族学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些令人赞叹的古朴风尚,并不是完全自然而然地沿袭下来的,而是通过民间教育的途径,自觉遵守本民族良好礼俗的结果。这其中既包括言传身教的方法,也包括行不言之教的方法。而在一些地区,行不言之教的方法尤其为人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这《文汇集》所介绍的各民族鼓文化,就涉及多种行不言之教的古老方法。当人们敲响铜鼓或木鼓,举行隆重庆典或礼俗活动之际,各种赏心悦目的声、色、形、情,往往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民族的古规古理常常隐寓其中,给人留下主动思索探求的余地。参加活动的人员在一系列容易触景生情的气氛中,往往能够自己去体会领悟其中包含的道理,而没有任何勉强的感觉。此书的研究还谈道,人们的社会生活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意识,其中有些思维对象具有抽象性,昔日生活在无文字时代的居民们难以使用语言词汇来确切表达。然而各族居民都各有一套借物寓意的古老方法,为思想感情的交流提供了十分有效的途径。这《文汇集》所介绍的鼓文化中,就包含着许多借物寓意的巧妙方法。例如“群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活动状态,然而在过去年代,群体情感、群体意志、群体凝聚力的强弱,往往直接关系到社区成员们适应环境求生的能力。人们于是以铜鼓或某种木鼓作为“群心”的象征,在可见的事物与不可见的精神之间搭起相互契合的桥梁,因此有“鼓在人心在、鼓失人心散”的民间谚语。许多村寨或家族都有一对铜鼓或木鼓,听到鼓声,众人就采取统一行动,因此它被称为“寨中主”或“心脏”。人们通过鼓声来表达众人的决定,因此它被称为“法鼓”。鼓的作用,使社区成员增强了团结、提高了群体凝聚力,从而收到提高生产劳动效率,增强战胜各种灾害的能力,实现共同目标的实际效果。
  以上所谈到的,仅只是此书关于鼓文化研究的几个例子。在作者看来,中国南方鼓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体系。要发掘和整理这份文化遗产,需要众人的密切配合及长期努力,同时也需要就具体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来加以讨论,其中包括共时性研究与历时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个案研究与共性探讨的问题、对文化整体观的理解,均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作了专题的讨论。正如王叔武教授在其序言中所说:“这就必将为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建设,做出一份筚路蓝缕之功。”
  ……
展开
目录


一、散文·评论
山寨外的世界
——中国民俗文化村里的云南少数民族
生命的绝笔
曼峦“帕西傣”(傣回)见闻
悼纳忠先生
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记我的父亲
往事拾零
——在民族出版社工作的日子
生活是磨砺生活是收获
社科情缘
悲壮的画面不朽的主题
——从小说到电影的《斯巴达克思》
历史悠久、丰厚璀璨的滇文化
——读《云南文化史》
探寻鼓文化的千古秘密
——评《中国南方鼓文化与地域社区生活》
一份我国少数民族人权状况的最好答卷
——读《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与中国少数民族》
血脉的力量
——读白山的长篇小说《冷月》
厚重的历史璀璨的文化
——《曲靖回族历史与文化》编后感
《滇回传奇故事》序
《基督教会史略》序

二、学术论文
面向21世纪:云南回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文化教育
市场经济下的民族出版工作
新形势下云南大学出版社发展之管见
汉文化语境中的回族文化
赛典赤·赡思丁主滇时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城中村”改造中社区基层的民主和文化建设
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
以城市文化旅游促进昆明经济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昆明市为重点
云南回族社团、报刊及新式教育的创办与发展
云南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对策和建议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伊斯兰文化的走势和发展
伊斯兰教义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在云南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实践和意义
……

三、专题调研报告
四、项目(课题)研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