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技术
当建筑成为雕塑
现在再来讨论是否可以将建筑看作一种艺术,似乎已经变成陈词滥调了。不过很多时候陈词滥调也绝非没有价值。建筑对雕塑形式的渴求,或者说雕塑形式对建筑的启发,都能对我们居住环境的改善产生积极的意义。有的建筑造型充满运动感和飞行感,有的是有机泡泡式或纯粹的几何形状,它们中的一些能给观者一种瞬间被吸引的感觉,而另一些则是创造了甚至是倾斜了某种景观,它们都超越了功能的限制,成为一种强烈的视觉化的存在。无论建筑师的目标是为了建造一座具有美感的建筑,还是为了改变我们对建筑结构的原有认知,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建筑师们所创造的建筑形式本身和任何建筑设计实践一样重要。
本章中的建筑似乎达到了了某些极限的边缘。人们很可能首先将它们当作雕塑而非建筑来欣赏,虽然这里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整体的。无论是在奥伊勒·伍(Oyler Wu)“ 密度场”满溢的金属结构中,还是在联合设计(unit-design)“ 气象塔”的棱角游戏中,抑或是在查理·惠尼(Charlie Whinney)“ 夏季旋转屋”的光滑曲线中,那种传统的建筑挑战似乎都已经被建筑师以及同行们抛弃了,转而探寻艺术之于建筑结构的一种合理的影响力,以及作为认可人类活动中创造性突变的一种必要方式。
N建筑师事务所(nArchitects) 的“ 风形” 建筑展示馆是一首艺术与自然的赞歌,随风飘动的精美结构形成了半封闭式的屋顶,还有可以一览美景的座位区及观景台。同样随风舞动的还有来自莫尔海德兄弟(Moorhead & Moorhead)的“ 移动花冠”。受到大草原的启发,这个建筑成功而明确地表达了关于先驱者、大草原和教堂之间的联系,并且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激发灵感的沉思地。
另一种类型的沉思激发了法国建筑师菲利普·拉姆(Philippe Rahm)的灵感,使其设计了“ 扩张屋”。通过将视域无限扩大,建筑自然打破了一般住房结构的限制。在那四面墙下,扩大了我们观看世界的视野,甚至是我们的思维。麦克·詹贞(Michael Jantzen)的作品同样是有关墙壁拆卸的,或者说是将部分墙壁拆开变成了窗户,然后让窗户变成了门。他的“M包裹二号”是一件关于开合空间的迷人作品,屋内所有部分的排列布置都可以自由选择,使得人们能够在自己选择的沉思空间中决定是充分地暴露于外还是紧闭其中。
在本章中还有来自中国的绝佳作品,它们都是属于金华建筑艺术公园的建筑精品。金华建筑艺术公园是当 地新城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那些声名远播的建筑师以及建筑界的后起之秀们各自为这个公园设计了建筑展示馆,并且已于2007 年下半年正式完工。整个项目由著名艺术家、设计师艾未未主持,并且得到来自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师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的咨询支持。他们在公园里的“ 阅读空间”使用的是当地的材料,建筑大胆的几何形式成为一道独特的雕塑风景线,同时它还是一个由微小读书窝组成的大杂院。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一些建筑师也参与其中,比如因为设计“ 鸟巢”而广为人知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师事务所,来自瑞士的建筑师克里斯特和冈特拜恩建筑师事务所(Christ & Gantenbein)和来自墨西哥的费尔南多·罗梅罗(Fernando Romero)。来自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刘家琨也为此设计了一件作品,他将中国传统的茶屋升至半空,让欣赏窗外的风景与在屋内品茶变得一样重要了。
……
展开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小,也可以很美……XS系列书几乎可以当作21世纪令人振奋的设计师名录。
——《建筑》(Building)
本系列书集视觉美感、趣味性和对传统的挑战于一身……本系列书的书籍设计和版式设计采用了很高的标准。
——《艺术与建筑期刊》(Art &?Architecture Journal)杂志
一系列奇妙而深奥的项目,XS系列书展示了现有建筑项目中所有真实的创新之处。
——《大设计》(Grand Designs)
书中大量的出色图片清晰易懂,富有启发性,将会令读者对建筑产生思考。
——《今日建筑》(Architecture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