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5630
  • 作      者:
    张京成,刘利永,刘光宇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人类文明的足迹迤逦不断,人类文明的遗产辉煌灿烂。从简单的渔猎,到质朴的农耕,再到复杂的机器,以至绚烂的创意,不同的生产方式各领风骚,共同积累起人类丰厚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人类文明遗产正是这些财富中的精华,气象万千,蔚为大观。
  今天,我们立足创意经济时代回望历史,工业遗产成为人类往昔文明的最后一抹余晖。低调的工业遗产显得另类、叛逆和孤独,在逐利的环境中不仅为世难容,而且朝不保夕。然而,它们记录了城市、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承载着曾经的先进技术,是一个个凝固的工业音符,是一段段实业兴国的情怀,更是一曲曲朴实的创业者赞歌。
  失去它们的后果是在人类文明的记忆中形成一个断层,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科技史的塌陷。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站在世界的高度,呼吁、倡议和引导全人类共同行动,重视工业遗产在全球范围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
内容介绍
  《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内容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研课题“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研究”而成。该课题成果曾得到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引起了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科协领导的重视,对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决策参考作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在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吸纳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极大丰富了全书的资料性,并同理论性、实践性实现了三位一体的统一,成为《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的最大特色。
  第一章作为全书的基石,为以后各章的展开论述设定了前提。第二章到第五章,是本书的理论板块。从第六章往后,本书从抽象的理论研究转而进入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实践层面,特别是更加侧重对我国工业遗产现实问题的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1.3.3 科技革命使工业文明走向巅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出于重建家园的强烈愿望,更加一味地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出现了一股空前的以高端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增长热”。这轮新的科技革命发源于美国,随后波及到西欧和日本,进而又逐渐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超出单纯的工业范畴,形成了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是一场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总体而言,二战以后,围绕刺激工业经济增长的目的,科学技术发展共经历了五次大的飞跃,第一次为1945-1955年,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人类的工业门类中出现了核能工业的身影;第二次为1955-1965年,是以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第三次为1965-1975年,是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第四次为1975-1985年,是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为标志,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第五次为1985年至今,是以计算机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这五次飞跃汇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科学技术革命过程,一步步将人类从单纯的工业文明推向创意经济时代。
  尽管科学技术革命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工业领域,但在诱因和目的上仍然摆脱不了工业应用的色彩,包括科学革命和高技术革命两部分,科学革命大致包括数学、天体科学、高能物理和场论、地球和环境科学、材料、能源和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和农业、医药、信息科技等基础学科。高技术革命可以分为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这些高技术的发明应用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对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变革作用,为创意经济的产生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人类文明与工业遗产
1.1 建构人类文明遗产的总体框架
1.2 鸟瞰人类文明历程及其遗产
1.3 聚焦工业文明足迹与工业遗产

第二章 工业遗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1 国外对工业遗产的关注与研究
2.2 我国工业遗产研究的脉络与特点

第三章 工业遗产界定的批判性分析
3.1 国际工业遗产界定的分析
3.2 国内工业遗产界定的分析
3.3 实证角度的工业遗产界定分析
3.4 我国工业遗产的批判性界定

第四章 工业遗产的价值体系构成
4.1 工业遗产的价值
4.2 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

第五章 工业遗产的评价指标体系
5.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5.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第六章 我国工业遗产的形成
6.1 晚清机器工业的产生
6.2 民国时期的工业发展
6.3 社会主义的工业建设

第七章 工业遗产的立法保护
7.1 国外工业遗产的法律保护制度
7.2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制度
7.3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立法思考

第八章 工业遗产的管理体制
8.1 发达国家工业遗产的管理体制
8.2 我国现行工业遗产管理体制
8.3 工业遗产管理体制依附于文物系统存在的问题
8.4 完善我国工业遗产管理体制的创新思路

第九章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模式
9.1 工业博物馆保护模式
9.2 景观公园改造模式
9.3 综合物业开发模式
9.4 创意园区利用模式

第十章 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参与机制
10.1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流程
10.2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参与主体
10.3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参与者职能属性分析
10.4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参与主体协调策略

第十一章 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