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养蜂人之死(来自患癌症的养蜂人:在疼痛之下,对生命和死亡的思索。特别收录翻译家解读文章)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9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3959593
  • 作      者:
    [瑞典]拉斯·古斯塔夫松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作家拉斯·古斯塔夫松,享誉欧美的存在主义小说代表作

 在法国《理想藏书》中位列“北欧文学”目录第3名

古斯塔夫松畅销代表作,被译为15种语言,风靡欧美。

散文诗般的优美语言,述说出让无数读者反复阅读的故事。

 

 瑞典学院翻译奖得主、翻译家王晔倾情翻译

瑞典作协会员、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高度赞赏的翻译家;

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贴切传达原著内涵,原汁原味呈现原著意境。

 

患癌症的养蜂人,在疼痛之下,对生命和死亡的思索

 一首“告别交响曲”,一段远离尘嚣的自救之旅,三本笔记里的秘密心声

“一个小学教师退休后成了养蜂人,他在患癌症之后记下笔记:这是当代瑞典蕞杰出的小说家对死亡的思索。”

——法国《读书》杂志:《理想藏书》

关于疼痛,关于孤独,关于心底的倔强和勇毅。

 

“我痛故我在”——面对生之痛楚的轻盈与勇毅之书

“这是一部有关痛苦的书,它描绘了由疼痛统治的、通往终点的旅程——疼痛之下,别无其他。”

——拉斯·古斯塔夫松

 

特别收录:翻译家解读文章《我们绝不放弃,我们重新开始》

翻译家曾与古斯塔夫松本人及其亲友深度交流;热爱作品,更懂得作品。

以小说为切入点,深度剖析古斯塔夫松的作品特质和小说背后的故事。

 

护封镂空工艺,内封白色烫漆

凝重墨绿中明黄色的心,展示内在的坚韧与反抗精神。

精致独特的装帧设计,贴切展现作品精神内核。


展开
作者简介

拉斯·古斯塔夫松(Lars Gustafsson)

瑞典诗人、作家、学者。1936年生于瑞典韦斯特罗斯,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1978年取得理论哲学博士学位。他曾游历东西方多国,1983年起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2003年后,古斯塔夫松回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安度晚年,于2016年去世。

古斯塔夫松于2009年获歌德奖章,曾荣获包括2015年托马斯·曼奖、1994年古根海姆奖、1990年瑞典贝尔曼奖等在内的多项重量级文学奖,亦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作品致力于探索虚构与现实的关系,长篇小说代表作《养蜂人之死》与《古斯塔夫松先生本人》《羊毛》《家族宴会》《西吉斯蒙德》共同构成“墙上的裂缝”系列小说。其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伯纳德·福伊的第三次易位》《砖瓦匠的午后》,诗集《温暖和寒冷的房间》《上都时光》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养蜂人之死》是瑞典作家拉斯·古斯塔夫松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古斯塔夫松坦言:“这是一部有关痛苦的书,它描绘了由疼痛统治的、通往终点的旅程——疼痛之下,别无其他。”

冬日的冰雪开始消融时,由小学教师转行而来的养蜂人拉斯·莱纳特·维斯汀怀疑自己罹患癌症,时日无多。他将未开封的诊断通知扔进壁炉,拒绝在医院度过余下的时光,而选择隐居乡间,独自开始“自救之旅”。他回忆起亦真亦幻的过往,疾病令感受越发敏锐……

小说主体由主人公留下的三本笔记构成,翻开它们,维斯汀蕞后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徐徐展开。通过敏锐而不失幽默的哲思,平凡人面对生之痛苦的倔强、勇毅得以呈现。


展开
精彩书评

 

“(《养蜂人之死》是)一部优美之作,一首冷峻的抒情诗,掷地有声,字字珠玑。”

——美国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一个小学教师退休后成了养蜂人,他在患癌症之后记下笔记:这是当代瑞典蕞杰出的小说家对死亡的思索。”

——法国《读书》杂志:《理想藏书》

 

“每年我都会重读古斯塔夫松这部美妙的小说,正如威廉·麦克斯韦尔的《再见,明天见》,这是我至爱的两部小说。它们在构思上截然不同,但同样感人至深。”

——美国艺术文学院苏考夫曼新人奖得主、国家图书奖入围作家 布拉德·沃森

 

“每当需要宁静而美好的东西,我就会重读《养蜂人之死》。……我钦佩古斯塔夫松散文的温柔、精准,钦佩他发掘古怪而有趣的琐事的眼光,叹服于小说富于冥思的本质。”

——《纽约时报》畅销榜作家 米歇尔·里奇曼

 

“我强烈推荐将《养蜂人之死》与马克斯·弗里施的《人类出现于全新世》两部小说配套阅读!”

——美国作家 克里斯·斯卡努瑟姆

 

“《养蜂人之死》是古斯塔夫松*优秀的作品之一。”

——华盛顿大学学者 娅·德博伊斯


展开
精彩书摘

序  曲

一个早晨,叙述者于奇索思山说再见

 

太阳的光线还未抵达峡谷底端。一只仙人掌鹪鹩用它清澈透明的嗓音唤醒了我。空气有刺痛的冷。我爬出睡袋,在黑暗里摸索到我的鞋,于纠缠中往蚊帐外钻。

就在我出来的那一刻,那蕞初始的、锥子般锋利的阳光渗透到了东边山峰上。我往上朝着卡萨格兰德威武而沉重的轮廓撒了尿。

一路寻去,越过山峰的巨大光芒,找到了紧凑而巨大的悬崖路,那条路看来像一座阴郁城堡,比人类构筑的那一些尺寸更大,一处所有驻军都已放弃,给天使或邪灵的防御工事。

这会儿,阳光已抵达更高的所在,可自由地对着反面弹奏,高原的西墙将那些孤立而垂直的砂岩柱变成一架管风琴,一架巴洛克管风琴正面,一架色彩风琴。一切都在悬崖的红色中弹奏。

仙人掌鹪鹩清脆的声音之外,在底下简陋的跑马小道边一丛粗糙的仙人掌那儿,此刻传出古怪的鸟声合唱。有旋木雀的声音,有印加鸽的,还有巨大的黑色乌鸦们嘲讽的号叫。然而,全然悄无声息地,两只红头美洲鹫浮现于峡谷上方。它们完全静止地在早晨的微风中,在我们头顶两百米处站立。

约翰·文斯托克,奥斯汀大学古冰岛语教授,投入的马拉松选手,穿着一条破烂短裤和一件网眼背心,已坐在酒精炉边。

他递给我一只铁杯,盛着黑色的苦咖啡。

真正的早晨已经结束。只需几个小时,我们将面临峡谷中三十乃至三十五度的燠热。通过山脉顶端唯一的开口处——那个能让我们看见的“窗户”,墨西哥高原开始缓慢地将自己从烈日所致的闪烁热流中解放出来。

下方的墨西哥一侧一定已非常炎热了。平原在我们的数千米以下躺着。这是1974年10月的一个早晨。我喝着苦涩而滚烫的咖啡。像一条发着白光的银色细线,格兰德河透过蒸腾的闪烁热流,在下方朦胧闪现。

我想:

滑稽。我已不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多的灵魂生活了。我的内里,实在是清晰、平静而空洞。有的是鸟儿的嗓音,是迎着管风琴崖石弹奏的红色光线,是苦涩、强烈的无糖纯咖啡,却没有责备,没有记忆,没有担忧。我被挂在一架陀螺仪上。我空洞、纯粹而清晰。

也许我终究是做到了。也许我把它讲丢了。

——你再来点咖啡吗?

此刻已平静。风暴结束。风不再乱刮。或许是我学会和着风的速度转动自己了,所以才浑然不觉。

美好的读者,陌生的读者。我们重新开始。我们绝不放弃。我们开始叙述五个故事中的第五也是蕞后的那一个。仿佛西曼兰省驼鹿狩猎中老迈而狡猾的嗅觉猎犬——顺便说一句,西曼兰驼鹿狩猎季是十月份——我们捡起丢落的足迹,跟踪它,一直跟到那血腥的猎物。

我们重新开始。是1975年早春,故事恰好开始于融雪季节。舞台是西曼兰省的北部。

西沃拉的前小学教师名叫拉斯·莱纳特·维斯汀,不过,他通常被唤作维斯朗。位于西北面的恩诺拉、坐落于湖北岸的那所地方小学关停时,他便提前退休了。他各样都做那么一点,来养活自己,主要是销售养蜂得来的蜂蜜,养蜂这活儿有时真是强度不小。自从离了婚,他就住在耐塞特一间过去的佃农小屋里,那儿和维塔纳,和博达纳村处于同一纬度,不过,自然是在湖的东岸。他有一座小园子、一片土豆田、一条狗。有时,亲戚来串门。他有电话、电视及一份《西曼兰省报》。离婚后,他不曾有过什么值得一提的和女人的瓜葛。

维斯朗没那么老。他生于1936年5月17日。不过,他看起来明显比四十岁老多了,潦倒、头发稀薄、瘦削。他戴着那种有细细的金属架的眼镜,这更强化了瘦削的印象。他生活于极其朴素的经济关系之中,不过,这不是他的问题。

现在出现的问题是他遗留的笔记本。遗留的: 1975年春,正值融雪之时,他意识到自己在秋天来临前就会离去。他患上了迟早要致命的癌症,实在太迟,已到脾脏,在周围组织中已有势头凶猛的转移。

从现在起,你们将听到的声音是他的,不是我的,因此,我在这儿和你们说再见。


展开
目录

 

序曲  一个早晨,叙述者于奇索思山说再见      001

原始资料概要                                005

Ⅰ.那封信                                   007

Ⅱ.一场婚姻                                 065

Ⅲ.童年                                     073

Ⅳ.间奏曲                                   113

Ⅴ.当上帝苏醒                               137

Ⅵ.来自天堂的记忆                           149

Ⅶ.破损的笔记本                             161

附录  我们绝不放弃,我们重新开始            179

译后记                                      2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