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汉语“以”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0425
  • 作      者:
    张萍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汉语“以”之研究》一改前人点式研究的思路,而以历时研究为主线,辅之以共时研究;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适当结合;在定量描写的基础上,参用语言类型学说等,给出合理的解释。
展开
精彩书摘
  《汉语“以”之研究》:
  例(5)—(8)中“以”后面所带宾语均为祖先之名,我们认为这些句子的“以”即是“供奉”之义,由向他人致送礼品的语义扩展至给死去的人供奉祭器、祭品等,例(6)—(8)均表示向祖先供奉礼器,例(6)、(7)为“以十间接宾语+直接宾语”结构,“者□方尊”和“□以父庚觚”上的金文是用来记载与此“尊”此“觚”有关的事件,以说明其来源、意义的,而不是表述这是“怎样的一件礼器”,由罗端的释文,我们猜测他之所以把这些句子的“以”视作一种特别的“祭祀动词”,是因为这些句子中的“以”确实与祭祀相关,其后宾语都是已故的祖先而不是活人,但却忽视了“□彝”“宗尊”是“以”的直接宾语,因而误将这种双宾语结构看作了偏正结构,认为“以+祖先名”是“□彝”“宗尊”的定语,这样就把“以+祖先名”独立开来,使得“以”看起来象是表示专门的一种祭祀行为。例(8)“其以父癸”,供奉的直接宾语承前省略,就变成了“以”后接供奉的对象,例(4)、(5)也应是这种将供奉的祭品、礼器等省略后的表达。因此,以上这些例子中的“以”尽管与祭祀有关,但仍未脱离其“致送”“供奉”的语义,不当单列为一种“特殊的祭祀动词”,其语义就是“给祖先供奉祭品、礼器”,也不是什么“意义尚不确定”的动词。杨逢彬研究得出殷墟甲骨刻辞中共有祭祀动词81个,“以”并不在其中。 
  商代“巫医不分”,巫师地位的特殊性使得“巫”也成为被“致送”的对象,在卜辞中常出现“以巫”,如“周以巫”(合集20364)、“再以巫”(合集20366)、“妥以巫”(合集5650)等,表示各地向商王朝致送巫师。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方法和角度

第一章 “以”的动词义及其演变情况
第一节 “以”的本义:提挈、携带
一、“以”的古文字字形
二、关於“以”字本义为“用”的看法
三、“以”的本义:提挈、携带
第二节 “以”的引申义
一、“以”引申义一:致、致送、带来
二、“以”引申义二:带领、率领
三、“以”引申义三:使、令
四、“以”引申义四:用、使用、任用
第三节 “以”的“认为”义
一、“以为”成词
二、两种“错综体”结构
三、“以”的“认为”义的产生
四、“认为”义几种表达比较

第二章 “以”的虚化。
第一节 介词“以”的产生和功能
一、介词“以”的产生:由连动式中动词“以”虚化而来
二、介词“以”的基本功能:伴随格
三、介词“以”的扩展功能:引介凭事、因事、境事、施事、受事、与事
四、“以”与处置式的关系
第二节 连词“以”的产生和功能
一、连词“以1”:由动词“以”直接虚化而来
二、连词“以2”:由介词“以”继续虚化而来
三、连词“以”的功能:表并列、承接、目的、因果、修饰、假设

第三章 “以”字结构的词汇化
第一节 “代词+以”的词汇化
一、“是以”的词汇化
二、“何以”的词汇化
三、“所以”的词汇化
第二节 “以+X”的词汇化
一、“以往”“以上”等双音节 方位词的形成
二、“以及”“以期’?等双音节 连词的形成
第三节 “X+以”的词汇化
一、“有以”“无以”的词汇化
二、“可以”“足以”的词汇化
三、“加以”的词汇化
四、“借以”的词汇化

第四章 汉语文白转型中“以”的传承及发展
第一节 “以”用法传承及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以”用法演变之汉语史分期。
二、文白转型对“以”用法的影响。
三、社会史实对“以”用法的影响。
第二节 “以”用法传承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以”的介词功能演变情况
二、“以”的连词功能演变情况
三、“以”相关双音词演变情况
第三节 “以”的词缀说商榷
一、“以”的词缀说溯源
二、“以”不是典型的词缀
三、“以”的部分附缀化

结语
一、本书主要的结论
二、有待继续的工作
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后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