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a句言其时间长,b句言其时间短。同样的时间语序,只是后边的谓语分别是肯定结构和否定结构,相应地引起了主观表述的改变。但是,语序的改变是有标记形式,正常语序是无标记形式;有标记形式的使用总是受到限制,使用频率是较低的。
在无标记语序中,自然语言通常用否定形式表示主观小量,其背后的动因是跟否定有关的语用原则(会话原则)。(李善熙2003)否定标记的语义是差等否定(非完全否定),否定形式表主观小量,因此在语量上是有所保留的,有时不足以表明说话人的主观性。譬如说话人对事对人的爱憎情感、是非评价和主观偏向,这就要采用增量的手段,以达到说话人所需要的时量期待、条件等级和语气强度。在正常语序中如何给语序调量呢?由于汉语调量的手段主要是副词和语气词,又由于在否定形式中语气词的使用是受到限制的,所以唯有在状语位置上增加限定性的词语,如此一来,这一使命历史性地落到了否向副词上。正像我们前面所论证的那样,汉语否向副词往往具有强调的功能,这就是增量的需要和表现。
第二,“不V”结构本身具有表示主观性的功能,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不V”表示的是主观否定和主语否定。但是,“不V”的发展一方面适应了主观表达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会导致主观性的削弱,因为一种结构形式或者词语的不断模仿或重复,会削弱该格式或词语的主观性。“被”字句的发展就是一个例证。沈家煊(2002)认为,被字句最初也都是表示不如意的,后来中性义甚至如意义也能表达了,其主观性大为削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