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曾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本书就是许渊冲1938—1943年就读西南联大时写下的日记,他在年届百岁的时候亲自整理、修订和批注。我们一字未改,一字未删。
这是一本西南联大师生日常生活的大揭密。许渊冲借给我们眼睛和耳朵,让我们穿越回那个非常年代,像真正的联大学生一样上课、考试、娱乐、恋爱,零距离感受钱钟书、朱自清、闻一多这些大师的熏陶,八卦他们的逸闻。为了让大家更迅速的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名人趣事,我们特别附赠一本阅读指南,在指南中列出读者朋友可能感兴趣的名人趣事的索引,以免错放任何一个“瓜”。
日记中除了大师风采,也记录着普通学生的战时爱情与理想。比如许渊冲记下了一则妙趣横生的日常:上大二的时候,许渊冲爱上了女同学同端。为搏得心上人的注意,他特意打扮了一番,西装革履去上课,结果那天日军来轰炸了三次,从早上十点炸到晚上五点,他忍不住在日记里吐槽,“仿佛我穿西服,是为了跑警报似的。”
本书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微观叙事,更是一部镌刻着民族精神密码的史诗。
许渊冲用日记记录动荡的青春,我们读到的是一个个顽强的闪光的灵魂。
全书完整呈现1938-1946年间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南渡北归的壮阔历程。透过许渊冲细腻的笔触,我们得以触摸到那段动荡又浪漫的青春:
条件简陋的教室里甚至连桌子都没有,联大师生们结茅立舍、弦歌不辍。后来如此简陋的教室也被日军炸毁,但当天晚上吴宓教授依然来为学生授课,在废墟中、月光下,和学生聊柏拉图的《理想国》。
中华民族的文脉道统就是这样被最勇敢的人守护下来,传承至今的。
在这部书中收录了30余幅的老照片、手稿信札,将那段"刚毅坚卓"的岁月立体还原。
让读者看那些艰难困苦中的浪漫,国难民危中的执着,瞻仰那些在战火中淬炼出的不屈脊梁。
而后,如那些刚毅坚卓的灵魂一样,建立理想的信念坐标,永远走在正确的路上,风雪不会迟滞脚步,头上永远有星光闪耀。
*西南联大真实日常又有趣的大揭密。
*透过联大人弦歌不绝的动荡青春,触摸先辈顽强不屈的灵魂。
*收录了30余幅的老照片、手稿信札,将那段"刚毅坚卓"的岁月立体还原。
*附录杨振宁教授所作序言和信札,从另一个角度回顾那段岁月。
本书是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在西南联大求学期间撰写的日记,由许渊冲生前亲自整理、批注和修订,一字未改。
全书完整呈现1938-1946年间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南渡北归的壮阔历程。透过许渊冲细腻的笔触,可以触摸中国教育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学府——西南联大最真实鲜活的样子。
本书是许渊冲借给我们眼睛和耳朵,让我们穿越回那个非常年代,像真正的联大学生一样上课、考试、娱乐、恋爱,零距离领略钱钟书、朱自清、闻一多这些大师的风采,八卦他们的逸闻。本书特别增加了人物索引,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想看的八卦。
许渊冲以亲历者视角记录的不仅是个人的青春,更是一个民族在最黑暗时刻守护文明火种的精神史诗。这本日记中,最令人动容的便是日记中呈现的“战火中的读书声”。当战火将长沙烧成火海,西南联大的学生顶着敌人的炮火转移。当日军频繁空袭昆明,联大师生从废墟中捡回书本,在跑警报的间隙坚持求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在生死边缘迸发的学术坚守,印证着战火中淬炼出的文化脊梁。
日记特别收录30余幅的老照片、手稿信札,将那段"刚毅坚卓"的岁月立体还原。
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造就了最棒的西南联大。就让这本日记带我们重回那段传奇岁月,具体感受下什么叫中国大学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