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世事浮云,唯问心安 : 王维传》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5123026
  • 作      者:
    徐向南
  • 出 版 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向南,作家、策划人。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本科,进修于辽宁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现为沈阳市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委会秘书长,铁西区作家协会主席。曾供职于文化媒体及影视机构。


展开
内容介绍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出生望族,自幼聪颖,又擅长音乐绘画,年纪。本书中带我们走进王维的生活,从中可以看到诗佛王维的成长轨迹及思想变迁,了解王维丰富、复杂而又和谐的精神人格。本书既是对王维一生的回顾和诗作的赏析,也会介绍到与他相关的唐朝文人墨客,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唐朝盛况和苦难。


展开
精彩书摘

第 一 卷

少年才名显

 

第一章 名门世族的结合

一、立储之择

 

圣历二年(699年),在“神都”洛阳极尽华丽的紫微城内,两位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老人正进行着一场关乎大唐命运的谈话。

武则天神情冷峻地坐于上位,目光犀利,不怒自威。她虽然年过古稀,但是眉宇之间仍然英气逼人。

此时,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已在位八年。其间,她西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北克突厥,东平室韦,北讨契丹,令天下臣服。同时,她广纳贤才、大开言路,设立殿试、武举,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她还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才,量才任用;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让官吏、百姓自荐,唯恐有能人被漏掉,不能为朝廷所用。后来,她更是专门设计了“铜匦”。铜匦有东西南北四面,每一面都有一个开口用以投递文书,开口被分别涂成青、丹、白、黑等色,以区分不同的功用。

东面名为“延恩匦”,主要用来给官吏、百姓自荐,给天下有才能的人多提供一个进入仕途的机会。“诗圣”杜甫后来便是在经历科举落第、制举遭遇“野无遗贤”的闹剧之后,通过向延恩匦投递“三大礼赋”,而最终受到唐玄宗的关注。同时,这种自荐之风也让很多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能人得到施展才华、抱负的机会。比如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的“诗仙”李白,就因为出身商贾之家而不能参加科举,当然也可能是他不愿走寻常路,不屑于参加科举,故意不选择这种途径。但无论是哪一种缘由,最终的结局是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而是在玉真公主的力荐之下,才以其诗名博得唐玄宗的礼遇,入宫成了“翰林供奉”。

南面名为“招谏匦”,主要用来让百官、百姓评判朝政得失,为朝廷提建议,有点类似现在的意见反馈信箱。

西面名为“申冤匦”,功能如其名,方便百姓申诉冤屈,以纠正冤假错案,令朝廷机构秉公执法。

北面名为“通玄匦”,是给那些能够预测天下大事、自然灾害的能人异士,以及想为朝廷军事方面出谋划策的臣民准备的。

为了让天下能人都踊跃地参与进来,武则天还下令,凡是向铜匦内投递文书并因此立功必受重赏,不是赏赐金银珠宝,就是赏个一官半职,而且即使是诬告也不追究。她还规定,各地若有去京城投递文书的人,朝廷要全力支持、配合,既要提供车马,又要提供达到五品官标准的食粮。一时间,天下“风闻行事”。铜匦制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以铲除异己为目的的告密风气,帮助武则天稳固了统治,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广开言路、广纳贤才的目的。

武则天统治期间,农业深受重视,手工业、商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这清明景象的背后隐藏着的危机也让武则天头痛不已。

看着武则天的年纪越来越大,她的侄子武三思、武承嗣就三番五次地向她提起立储之事,为的都是谋求太子之位。此时,已经是武则天改唐为武周的第八个年头,她的两个亲生儿子——无论是当年高宗时期的太子、后来即位的唐中宗李显,还是其第四子、由她一手扶植的“傀儡皇帝”唐睿宗李旦,都已经被她废掉,李显甚至还被流放出了京城。在武三思、武承嗣这些武氏家族成员的眼中,这天下早已经姓武了。既然如此,那么自然应立武氏子孙为太子,哪有异姓之人继承天子之位的道理?这样一来,武三思、武承嗣则成了储君之位最有力的争夺者。而且,他们也都在朝堂之上逐渐笼络自己的势力。于是,朝堂之上立储之声渐起。

这也让武则天犹豫不决,过去的情景一幕幕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从贞观十一年(637年)她初入皇宫被封为才人,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在感业寺出家,后被高宗从感业寺二次接入宫中,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再到二圣临朝,最终登上九五之尊之位……权力的斗争,似乎从她进宫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停止过。看着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基业,她深切感受到找“接班人”的紧迫性,毕竟自己年事已高,若再不做出抉择,将来必定大乱。于是她便召来了自己眼中最为忠正也最为信任的大臣——宰相狄仁杰。

长寿元年(692年),狄仁杰被来俊臣诬陷谋反而遭逮捕入狱,屈打成招,最终武则天亲自过问此事才免于一死。之后狄仁杰复被起用,再次拜相。狄仁杰力助武则天平契丹、讨突厥,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在紫袍上亲题“敷政术 守清勤 升显位 励相臣”十二个金字,以示表彰。

此时的狄仁杰年近古稀,背已不如年轻时那般挺拔,面容也显现苍老憔悴之色。当武则天说出对于立储君的想法并询问狄仁杰的意见时,不出所料,他的脸上并没有为难之色,也没有丝毫的迟疑,似乎他的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

狄仁杰直接给出答案——庐陵王李显。武则天因此大怒。后复又召见,这次狄仁杰反问道:“陛下,您觉得侄子与姑姑之间亲近,还是儿子与母亲之间亲近?”

这本就是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狄仁杰直接给出了他的答案:“陛下若是立庐陵王为太子,那么在陛下千秋之后,庐陵王定会在太庙中祭拜您;可若是您真的立了侄子为太子,臣可从未听闻过有侄子把姑姑供奉于太庙之中的。”

武则天双目微闭,显然狄仁杰的理由已经说服了她。翌日,武则天便秘密派人将已经流放在外多年的庐陵王李显接回了“神都”洛阳,复立为太子。

也是在这一年,太原郡祁县(今山西晋中市祁县)的一户高门大院之内人头攒动,下人们奔走于前后院,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坐于前厅内,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一位年轻男子立于厢房门前,还未来得及脱去官服,呼吸稍有些急促。此人名叫王处廉,此时他正在焦急地等待着夫人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孩子。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少年才名显

 

第一章 名门世族的结合 / 2

第二章 家逢巨变 / 14

第三章 长安风华才名显 / 22

第四章 咸阳游侠多少年 / 32

 

第二卷 春风得意时

 

第一章 王侯座上宾 / 50

第二章 初见九公主 / 58

第三章 红袍骑白马 / 67

第四章 红豆最相思 / 75

 

第三卷 福祸长相依

 

第一章 得官太乐丞 / 84

第二章 黄狮舞起龙颜怒 / 91

第三章 灞桥别故友 / 103

第四章 此去欲何言 / 113

 

第四卷 宦海且浮沉

 

第一章 辞官居淇上 / 136

第二章 失挚爱,此生不渝 / 147

第三章 怀才终得遇 / 154

第四章 征蓬出塞上 / 170

第五章 凝碧池头奏管弦 / 183

 

第五卷 仕隐皆可得

 

第一章 辋川得妙悟 / 194

第二章 不如高卧且加餐 / 204

第三章 责躬荐弟归田园 / 215

 

后 记 王维的诗歌成就与山水田园梦 / 223

王维年谱 / 227

参考文献 / 2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