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以人才引领驱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整体篇章显著靠前的“中心工作”论述位置特设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专章,提出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和“人才引领驱动”的战略路线和工作方法,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走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筑基铺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资源、创新是**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其中,不仅强调了科技、人才、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点明了人才资源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也突出了“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本逻辑。
将人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高战略层面中去布局谋划,是中国创新发展和伟大复兴之路的鲜明特色、宝贵经验和道路选择。当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中国人才发展的特色国家治理方式,其背后体现着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规律洞察、发展自信和战略恒心。面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被提升到一个历史新方位和全球新坐标当中。
我们看到,党的二十大在贯穿、发展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以更大格局、更高视角、更广眼界进一步明确和解决人才工作定位角色问题、人才战略发展方向问题、人才队伍建设导向问题,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整体推动问题,形成了一个从外在表述到内部构架,再到底层逻辑的立体化人才工作结构系统,这标志着我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体系更加成熟完善,战略安排和工作部署更加明确清晰,我国步入建设世界一流人才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大目标引领大布局、大改革、大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智核能量,提供关键人才引领支撑。
一、以人才工作新定位、新指向开启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才工作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我国形成了全世界*全门类、*大规模和*高经济参与程度的国家人才资源积累,并在一些人才素质、质量指标上加速逼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以2.2亿、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以1.12亿位居世界之*;研发人员总量从2012年的325万人提高到2022年的600万人,亦居世界**。***的数据表明,我国已建成世界*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当前全国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数量超过2.18亿;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攀升至10.9年;受高等教育比例已达到24.9%,比2012年提高了10个以上百分点。来自科技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2012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3万多亿元,位居全球第二;研发投入比例更是*次突破了2.5%,基础研究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了6%。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发布的《2022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2010年至2019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6%,远超过美国的5.4%,其强调“美国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全面领导已不再可能,美国应当寻求新的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2022年科睿唯安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显示,中国上榜科学家达到1169人次,占总量的16.2%。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被引科学家”集聚区,且与美国的差距逐年缩小。2012年以来,我国海外留学生回国人员已经超过330万人,其中2021年回国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次超过了100万人。当前,我国正迎来人才“进大于出”的历史性转折点。近一段时间,我国在载人航天、月背登陆、深海深潜、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关键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成果;华为、腾讯、大疆、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旷视科技等科创型企业集聚了一批世界一流人才团队,助推其取得全球前沿技术突破。根据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已经从2012年排名第34位攀升至2022年排名第11位,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跃升。*新的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人才贡献率由2012年的29.8%提高至当前的超过34.5%,人才引领创新驱动效应日趋显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021年科学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在高科技领域仍保持**,但中国正在快速追赶。
十八大以来的这十余年是我国人才队伍量质提升、做大做强的阶段;是人才政策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纵深推进、广泛突破的阶段;是人才战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的阶段。十余年来,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才发展竞争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模式的伟大实践创造之一,而实施中国特色人才强国战略也成为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之治的核心体现之一。
近年来,全球大国博弈日趋激烈,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国全面进入国家战略调整期、发展动力转换期、发展模式进阶期。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成为我国的总体战略方针,并且其中日益突显对人才这个“**资源”的路径依赖、战略依赖。为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结合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在人才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传递了一系列重要信号,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报告*次将“人才”放在一级标题内予以重点标示,*次布局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同时将人才工作论述相关章节的位置大幅前移,使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被进一步突显,人才强国战略在国家布局中的优先级别被进一步强化,为未来走一条人才引领驱动的中国式道路把舵定向。
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次给出了“人才引领驱动”的新表述,提出了“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的新要求,申明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观念,并进一步重申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及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新任务,并将“充分发挥人才作为**资源的作用”写入新党章进行法规固化,将其明确为执政党要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和行动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反映出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走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之路的历史自觉。
“人才引领驱动”是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以人才引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曾提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在2018年湖北调研视察中,他指出:“人才在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好。”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实质是“人才驱动发展战略”。当前,突出人才引领驱动的新导向、新构架,将为我们在大国竞争当中构建优势、赢得先机、勇攀高峰打开新通道,增加新动能。
二、聚焦高质量发展,实现由“人才优先”到“人才引领”的重大转变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总体战略、一级战略,人才发展战略是领域战略、二级战略,人才发展战略是要为总体战略、一级战略提供支撑的,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提供服务的。可以说,人才战略实施从来离不开“竞争”背景,人才战略推动从来离不了“服务”要求。在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总体战略的背景下,显著增强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支撑性,进一步提升人才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升级、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问题之一。
“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国家崛起和发展赶超,都伴随着科技先行、人才引领。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作用无法取代,角色难以替换,价值难以忽略。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发达程度越高,其人力资本(包括一般性人力资本和专业性人力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就越大。而在西方,专业型人力资本是与我国“人才”*为接近的概念。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本要素贡献率超过了70%。《中国人才资源统计报告(2016)》表明,我国人力资本贡献率数据为36.8%,这说明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历了由“人才优先”到“人才引领”发展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的战略任务。在这里,所谓“人才优先发展”,是指“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作为阶段性人才强国战略的施工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2017年底的中期实施效果评估表明: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在全国主要地区和工作条线基本落地。基于此,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和人才工作发展到达一个重要临界期和转换点上。为此,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次提出: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院院士大会上再次提出: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自此,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进入“人才引领发展”的新阶段。
人才引领发展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笔者认为,“人才优先发展”其内涵还是将人才资源与金融资源、土地资源等物质资源放在同等地位,但是人才发展要“先行一步”。而“人才引领发展”,其实质则是将人才资源摆在其他各类资源要素的前面、前列位置,人才资源发展在全部要素发展中处于引领地位、扮演龙头角色。从“人才优先发展”到“人才引领发展”的过渡转变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执政兴国、大国崛起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的科学认知、路径选择和规律遵循,也与马克思主义坚持的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一脉相承。
三、推动新时代“人才”概念内涵与国家战略进阶协同共振
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需要依靠高质量、创新型、专业化的关键人才,需要依靠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实际贡献、产生真正价值的人才群体。在当前的国家战略转换期,人才的概念、内涵和重心也在发生变化和调整。面对新时代的新任务、新挑战,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大力气推动解决“人才泛化”、“人才固化”和“人才转型”问题。新时代的“人才”内涵,更加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发展性、贡献性和引领性。新时代人才的核心要义是聚焦国家战略攻关领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关键问题,能够做出创造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厘清、申明了人才培养和发展的价值观导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引导广大人才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人才群体要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发展指针,寻找定位、有所作为、贡献价值。
当前,新时代重点关注的人才群体也在跟随国家战略发生调整变化,正由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定的“六支人才队伍”框架过渡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战略人才力量”上来。后者主要指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队伍。在此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对战略人才力量进行了丰富和扩展,将大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