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展开,提出了一系列人才梯队建设方面的问题,如“谁是人力资源管理者”“完美还是完善”“先用还是先育”“内驱还是外驱”“企业文化如何传承”等,更有高吸引力的解决问题的新颖方法,如7-2-1法则、游戏化思维、太极健体、师徒制、轮岗制等,很好地为职场人提供了一套新颖和有价值的理论。作者有很多宝贵的实战经验,把自己多年来的得失、摸爬滚打总结成了“宝藏心得”。无论是企业CEO、管理部门负责人,还是初入职场的“奋斗者”,都能从这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从中窥见成长的路线图。
06 沟通为王
关于人才梯队的设想和沟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连续三周的周会讨论,总裁和我终于完成了对大方向的确定。
在第四次的周会中,总裁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关于重构人才梯队,你认为各制造模块的副总裁会有什么想法?”
我一时被问住了,想了好一会儿才回答:“据我的了解,每个副总裁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还都不一样。当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不,我下周抽空去拜访他们做个了解吧?”
总裁点了点头,嘱咐道:“多提问、多倾听,重大变革项目要注重沟通为王!”
接下来一周的时间,我紧锣密鼓地拜访了十位副总裁,主要沟通了三个问题:
问题一:您认为目前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情况如何?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问题二:公司若要推动人才梯队变革项目,您建议最需要注重哪三个方面?
问题三:您希望您当前/未来团队中的核心骨干具备哪些能力或素质?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确实如此,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原来每个模块的副总裁对于公司人才梯队的建设都有很多的痛点和自己的想法建议,有的已经在悄然改变并初见成效,有的虽尚在谋划阶段却想法新颖。一轮沟通下来,大家沉静的心如泉水般翻滚起来,一方面感觉到总裁办的变革决心,一方面也为自己能提出建议且被虚心听取而欢欣鼓舞……
在一周后的项目周会上,我向总裁汇报了与各模块副总裁一对一沟通收集到的反馈,总裁会心地笑了笑:“看来大家有很多想法还是不谋而合的啊,不过,也有很多见解没有突破他们当前的局限。”
我点头,详细展开说道:“是啊,大家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梯队人才给他们使用,特别是需要打硬仗的时候能够拿来就用,最好是能做到像您之前所说的‘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同时,不少副总裁也希望能加大他们对管理干部的任用和晋升权力……”
总裁完整地听完了每一位副总裁的反馈意见和建议,逐一点评回复后,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为什么这个人才梯队重构项目只有我和你两个人做吗?”
是啊,我也奇怪呢,为啥子只有两个人开项目会?人是有点少啊。我心里嘀咕着,嘴上丝毫不慢地回应道:“因为越重要的事项,越少人参加才能高效决策。我听说政府开会时,会议的重要程度与参会人数往往是成反比的!”
总裁回过头看了我几秒钟,然后说道:“你说对了一部分原因,这个项目确实很重要。同时,这个项目也很难,我不希望大张旗鼓,所以初期不希望有太多的人参与。你也知道的,人多口杂,太多意见往往就会导致项目执行时无所适从。”
“明白,您的决策加上我的执行,这是一个完美的高效组合。谢谢总裁的信任!”
“我要的不仅仅是你的战略执行落地,还有很多细节方案都需要你自己来设计和落实。从下周开始,你可以叫上你的一个助手参与这个项目周会、做会议记录。现在整体大方向基本确定,接下来要开始设计可实施方案了。”
“好的,遵令!”我大声答应道。
沟通为王,不仅在项目运作中要和各个利益相关方多做沟通,更重要的是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发起人和项目负责人之间要多维沟通,形成信任、共识和合力,如此方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响力范围,1个人正常可以影响5—9人,所以项目初期阶段人数较少,沟通更频繁;此后慢慢增加项目成员,沟通频率仍然要保持。
人才梯队变革项目的各个阶段,每个项目成员只要能确保完全理解项目方向和运作要求,并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和影响力,就能使项目运作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扎实,进而推动项目明细化、稳步向前!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引言:你认为公司有人才梯队吗?
第一章 变革之始
01 人才天花板
02 刘备的首次晋升
03 两大人才悖论
04 谁是人力资源管理者
05 谁有激情
06 沟通为王
第二章 立局之要
01 保密还是公开
02 完美还是完善
03 文化还是技能
04 先用还是先育
05 内驱还是外驱
06 刚性还是弹性
第三章 请君入瓮
01 没人报名咋整
02 报名太多咋弄
03 初筛就玩心跳
04 “平静”的360°评价
05 以业绩论英雄
06 居然还要面试
第四章 梅花三弄
01 拼搏奋进优才库
02 7-2-1法则
03 游戏化思维
04 太极拳精要
05 师徒制底蕴
06 轮岗博弈论
第五章 破茧成蝶
01 优才养成之路
02 如何发展会员
03 孤勇者闯四关
04 评委三维选择
05 培育连通考试
06 戴上一朵小红花
第六章 小中见大
01 文化如何传承
02 教学相长vs以教代学
03 还是不是同学
04 跨界思维整合
05 “敢做接锅侠”
06 融化部门墙
尾声:学我者生,似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