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华美学精神
0.00     定价 ¥ 9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4152029
  • 作      者:
    王柯平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柯平,曾用名王冀秦,籍贯西安(长安),1955年生于秦皇岛市,文学博士。先后就读和研修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堪培拉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洛桑大学,多伦多大学,牛津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院系的英语、法语、古典学、哲学和文艺学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对外文化传播研究院特聘顾问,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专家委员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兼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兼跨文化研究院院长,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访问研究员,悉尼大学历史与哲学院、波尔多政治学院与雅典大学哲学院访问与讲座教授,国际美学协会(IAA)跨国执委,国际普适对话学会(ISUD)与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等。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发表中英文论文百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十余部,包括《(理想国)的诗学研究》,《(法礼篇)的道德诗学》,《跨文化美学初探》,《旅游美学论要》,Reading the Dao:A Thematic
  Inquiry,A Rediscovery of Sino-Hellenic Ideas,Harmonism as an Alternative,Beauty and Human Existence in Chinese Philosophy等。另翻译出版《鉴赏力批判》,《美学理论》,《艺术的真谛》,《艺术哲学新论》,《牛津西方哲学史》首卷《古代哲学》与《剑桥文学批评史》首卷《古典批评》等著作十部。
展开
内容介绍
  与英文原版相比,《中华美学精神》内容扩增近两倍,主要涉及中华诗学与美学特质。为了在扩容意义上“名副其实”,笔者借用其中一篇论文的题目,将《中华美学精神》易名为《中华美学精神》。诗学与美学,虽在历史谱系与学科分类意义上有先后之别,但就各自的实质内容而言,可谓一枚硬币的两面,彼此在研究对象及其范畴方面相互重叠。这在西方如此,在中国更是如此。因为,若据“人文化成”的理路来看,中华诗学与美学几乎一脉相承。
  在西方,从学科发展史上讲,先有探讨文艺理论与批评鉴赏的诗学(poetics),后有研究感性知识与审美规律的美学(aesthetics)。前者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代表,以朗吉努斯的《论崇高》与贺拉斯的《诗艺》为支柱,后者以鲍姆嘉通的《美学》为标志,随之以康德的《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和谢林的《艺术哲学》为津梁。由此发展至今,高头讲章的论作不少,称得上立一家之言的经典不多,能入其列者兴许包括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丹纳的《艺术哲学》、杜威的《艺术即经验》、克罗齐的《美学纲要》、科林伍德的《艺术原理》、苏珊·朗格的《情感与形式》、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卢卡奇的《审美特性》、阿多诺的《美学理论》等。
展开
目录
提要

第一部分 诗学与传统
一 传统审美意识四原理
1.儒家路径与中和为美
2.道家方略与自然为美
3.墨荀乐辩与功用为美
4.禅宗意趣与空灵为美
二 孔子诗教思想发微
1.独特的社交话语
2.多重性的审美话语
3.双向式的伦理话语
三 孔子与柏拉图论乐
1.心理效应
2.审美价值
3.道德功能
4.政治期待
5.教育作用
6.同异比较
四 墨子与荀子辩乐
1.墨子的消极功利主义
2.荀子的积极功利主义
3.反思两种对立观点
五 刘勰《明诗》篇三议题
1.文体流变:体式与风格
2.艺术创生:“折衷”与“求通”
3.风格范式:自然、雅润与清丽
六 艺术观念与魏晋风度
1.魏晋起点论之争
2.魏晋艺术、风度与名士
3.魏晋风度之蜕变
七 朱熹的道德化诗学观
1.先验道德原则的确立
2.对“思无邪”的二次反思
八 禅悟中的诗性智慧
1.自然景象的启示
2.自然而然的心法
3.诗化的禅修之道
4.空灵为美的境界
……

第二部分 转换与创新
第三部分 美学与人生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