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悠久的历史文化,激昂浓郁的民族风格以及独特鲜明的音乐形态,在世界音乐文化领域绽放着耀眼的光芒。在民族器乐的发展过程中,戏曲、曲艺以及民歌等音乐形式与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民族器乐也逐渐呈现出与它们一致的美学追求,即音乐作品需讲究简约性与适度性相统一,以追求古风古朴之美;讲究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以追求神形兼备之美;讲究含蓄与高亢相统一,以追求刚柔并济之美;讲究声音与情感相统一,以追求声情并茂之美;讲究气韵与意境相统一,以追求气韵生动之美;讲究人与自然相统一,以追求和谐共存之美。因此,民族器乐逐渐形成了我国各民族特有的音乐思维方式和表现形式。其基本共性是由以五声民族调式为主的音阶、以平稳对称为主的节奏、以级进和跳进相结合的旋律构成,以变奏加花为主的展开手法,配以由内而外的音乐表达方式,使音乐作品环环相扣并层层递进。民族器乐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所承载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也成为我国文化象征的重要部分。
高校开设乐器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形式,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乐器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方法的同时不断提升乐器认知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对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作者撰写《民族器乐种类与教学创新》,希望能给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提供有用的帮助。
《民族器乐种类与教学创新》可作为高校开展民族器乐教学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对音乐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