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融美育德:新时代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研究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850116
  • 作      者:
    韩瑜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韩瑜,女,博士,中共党员,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博士,2023年苏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江苏省文艺大奖音乐奖器乐比赛钢琴组金奖获得者。多篇论文在A&HCI、国家和省级报纸、期刊发表。此外,教授的学生多次在重要比赛中获得奖项,且有多位学生以优异成绩被国内外知名院校录取。
展开
内容介绍
  《融美育德:新时代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研究》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为新时代优化美育理论透视与课程解析、钢琴艺术与钢琴教学、美育教育与钢琴教育的相互融合、中国高校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演奏教学、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的设计与内容、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的方法与训练、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中国钢琴作品在新时代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新时代高校钢琴美育教学的改革探索以及“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钢琴美育教学的创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新时代优化美育理论透视与课程解析
  第一节 高校美育界定及其现状
  一、高校美育界定
  美育概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欧洲,具体指德国的教育学家约翰·亨利希·佩斯特洛兹基和瑞士教育家弗里德里希·弗勒贝尔等人的教育理念及实践。他们认为,美育是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与审美能力的同时,同样是为了培养整个人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美国的教育学家约翰·杜威也对美育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认为美育不仅是对艺术的欣赏,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和美的体验,促进个体的整体成长。杜威强调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活动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促进个体的自我表达、创造性思维。美育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核心理念是通过艺术和美的体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高校美育的核心使命是教授美学知识,塑造学生的审美观,并培养学生感知、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音乐和美术课程,学生将探索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从而奠定坚实的审美基础。美育是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素质是一种综合性的素质,它在情感教学中独特地结合理性与感性,并占据特殊的地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翼,美育不仅助力学生形成三观,塑造完善的人格,还通过美学教育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实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和“以美怡情”的教育理念。高校美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在认识、体验、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美的理想、情操、品格和素养。这一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思想和行为观念形成的重要基石,还是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美育使学生能够主动探寻世界的美好和真理,同时培养学生遵循社会道德规范的能力。美学教育通过对学生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深度培养,利用美学作品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和感受美,还能进一步挖掘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高校美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在当代,美学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艺术和情感教学,它结合多种教学元素,形成了一种全面的综合教育模式。美学教育在提升学生的思维、道德情操和美学知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富学生的智力,还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体能。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美育主要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来加深学生对美的感知,通过这种方式触动学生的情感,以激发共鸣。这种教育模式超越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达到传统教育所无法触及的境界。同时,现代美学教育也在逐步从审美观念的培养、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的提升,向探索生活中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过渡。美育的根本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首先,美学教育在学生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高校的美学课程,学生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还对其未来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美学教育使学生能够内在地吸收和体验美,通过这种熏陶,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美学知识,并能有效地抵御不良思想的影响。这样的教育过程最终培养出真诚、善良、美好的健全人格。当这种人格得以塑造,学生在关键时刻能够展现出为崇高理想甘愿牺牲的勇气,表现出为大义放弃小我、奉献自我的高尚行为。
  二、高校美育的现状
  当代高校教育已经尝试融入多样的美育内容,包括校园文化节、黑板报比赛和情境教学等活动。这些尝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但由于缺乏一个完善和系统的美育教学体系,仍面临着许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预期作用。很多高校教师对美学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未能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简单地将其归类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通常只由美术教师负责,这种做法难以实现教育的综合目标。目前,高校美育的教学路径过于单一、方法偏颇,未能有效地整合美育的多元化特性,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尽如人意。
  美育教学在高校中面临的挑战可归因于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很多高校将美术教育与广泛的美育教学混淆,过度强调传统美术教学体制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做法限制了学生在感知和欣赏美的广度和深度;二是美育的目标设定不够精确,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过大的比重,导致与其他学科,比如科学、人文学科的关联性和平衡性不足。这种不均衡会限制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理解和欣赏美的机会;三是当前教育过度重视逻辑和理性学习,而忽略了情感和实践的重要性。学生虽然能够从课本上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创造中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的存在,部分是因为教师在美育方面的专业发展不足,未能充分认识到情感体验在美育中的重要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新时代优化美育理论透视与课程解析 001
第一节 高校美育界定及其现状 001
第二节 大学生美育的特征与意义 004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价值意蕴和培养目标 006
第四节 高校美育的目标建构与实施 008 
第五节 高校美育的具体内容解析 010
第六节 高校美育课程性质及其建设原则 011
第七节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基本方法 015
第八节 高校美育课程建设的有效载体 016

第二章 钢琴艺术与钢琴教学 021
第一节 钢琴艺术 021
第二节 钢琴教学概述 023

第三章 美育教育与钢琴教育的相互融合 029
第一节 钢琴教学的美育价值 029
第二节 钢琴教学的美育特点 032
第三节 钢琴教育在高校美育中的地位 035
第四节 钢琴教育对大学生美育的作用 037
第五节 钢琴艺术中的美育元素与美育表达 038

第四章 中国高校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现状与演奏教学 043
第一节 高校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 043
第二节 钢琴演奏艺术要领解析 045
第三节 钢琴演奏教学的观点的革新 047
第四节 钢琴演奏技术的策略探索 051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的设计与内容 057
第一节 钢琴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 057
第二节 钢琴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059
第三节 钢琴教学目标计划的制定 061
第四节 钢琴课堂教学的过程 063
第五节 钢琴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066
第六节 钢琴教材的选择 070
第七节 高校钢琴教学评价类型与方法 073

第六章 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学的方法与训练 081
第一节 钢琴教学的内容与过程 081
第二节 钢琴技巧的基础训练 085
第三节 音阶、琶音、和弦的训练 092
第四节 练习曲的教与学 096
第五节 学习练习曲的注意事项 098
第六节 复调音乐的教与学 100
第七节 钢琴读谱、视奏与背谱演奏的教学 102

第七章 新时代高校钢琴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 107
第一节 钢琴教师应有的职责 107
第二节 钢琴教师应具备的思想品德 109
第三节 钢琴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 111
第四节 钢琴教师应具备的视听分辨与语言表达能力 114
第五节 信息时代钢琴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116

第八章 中国钢琴作品在新时代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119
第一节 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历程与应用概况 119
第二节 中国钢琴作品类别研究 124
第三节 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上的应用分析 131
第四节 新时代体现美育价值的钢琴作品教学 142

第九章 新时代高校钢琴美育教学的改革探索 159
第一节 美育教育和钢琴演奏的融合教学路径 159
第二节 高校钢琴教学中美育教育的渗透方法 165
第三节 高校钢琴教学中美育与技能的互动 167
第四节 教学案例分析:经典红色钢琴作品的美育价值 171

第十章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钢琴美育教学的创新 175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钢琴教学 175
第二节 钢琴教学在互联网+时代的新模式 177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线上钢琴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181
第四节 交互式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线上和线下的钢琴教学 183
第五节 基于互联网+时代钢琴交互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92
第六节 微课在高校钢琴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3

参考文献 21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