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学史》是一部较早的宋代文学断代史,作者以独到的笔触对宋朝文学,包括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进行了整体性的梳理,对宋代各种文学流派、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尤其是对欧阳修发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论述,是了解宋代文学的重要著作。
苏轼之词,在当时颇能容纳众流,自开新派。若论其渊源,则气味清隽似欧阳修而雄健过之,铺陈曼衍似柳永而奔放过之,其作品类能充分抒摅其怀抱,非复音律所能拘束。晁补之曰:“东坡居士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此种体势,可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阕为代表。
王灼《碧鸡漫志》于北宋词人,抑柳永而崇苏轼,尝云:“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今少年妄谓东坡移诗律作长短句,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虽可笑,亦毋用笑也。”
《吹剑续录》云:“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苏词之不同柳永,幕士之说,殆为定论。词之领土,由是而大拓,不仅儿女聚散之私情,可藉以陶写已也。故刘熙载曰:东坡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盖词至苏轼,一洗绮罗香泽之态,使人登高望远,举首浩歌,超乎尘埃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之小令,亦颇以韶秀隽永擅长,如《卜算子》一阕,无异晏氏父子、欧阳修诸作。黄庭坚称其“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东坡乐府篇帙甚富,美不胜收,世所传诵者,尚有《洞仙歌》《水调歌头》等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二章 宋之散体文……………………………………… 008
第三章 宋之四六文……………………………………… 033
第四章 宋之诗…………………………………………… 051
第五章 宋之词…………………………………………… 077
第六章 宋之戏曲………………………………………… 105
第七章 宋之小说………………………………………… 119
第八章 宋文学作者小传…………………………………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