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萌芽(先秦至汉初)
1《墨经》《荀子·正名》《大戴礼记·夏小正》中的语法分析
1.1 《墨经》
1.2 《荀子·正名》
1.3 《大戴礼记·夏小正》
2《公羊传》《穀梁传》解说“春秋书法”中的语法分析
2.1 语法规范问题
2.2 汉语词序重要及词序规则
2.3 句法结构分析
2.4 语义关系分析
2.5 虚词用法
2.6 修辞分析
2.7 《春秋》句式变化
2.8 语法分析方法
2.9 提出修辞用词:敬辞、孙(逊)辞、敬辞、谦句
3 结语
贰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产生(汉魏晋南北朝)
1 汉代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
1.1 释文说明语法结构,标志语法意识产生
1.2 突破音句表现义句,标志句子观念树立
1.3 调整词序
1.4 分析句读与语词组合关系层次
1.5 划分词的类别
1.6 分析句法结构
1.7 分析语义关系
1.8 分析名词动词指称、陈述表达功能转化
1.9 分析句式句型
1.10 解释虚词用法
2 魏晋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
2.1 继承公羊、穀梁解说“春秋书法”表现语法分析
2.2 分析句法结构
2.3 分析语义关系
2.4 分析名词动词指称,陈述表达功能转化
2.5 分析句式句型
2.6 分析词的类别特点
2.7 分析修辞
3 魏吴注释书中的语法分析
3.1 调整词序
3.2 分析语词组合层次
……
叁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发展(隋唐宋元明)
肆 中国古代语法学的大成(清代)
伍 总结语
附录一 忆黎锦熙先生谈“例不十,不立法”“依句辨品,离句无品”...509
附录二 本书作者著作论文目录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