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声训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第二节 声训概念辨正
第三节 马瑞辰生平及《毛诗传笺通释》成书过程
第二章 《通释》对其他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一节 对前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二节 对清代学者声训成果的吸收
第三章 《通释》声训条目的体例
第一节 先提结论而后考证
第二节 一边考证一边结论
第三节 先行考证而后结论
第四节 无确凿证据以"盖"表述
第四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语音的考察
第一节 训释词与被训释词语音关系
第二节 马氏古音体系管窥
第五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字形的考察
第一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分化字
第二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异体字
第三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古今字
第四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字形无关
第六章 对《通释》声训条目词义的考察
第一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源词
第二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是同义词
第三节 被训释词与训释词词义无关
第七章 《通释》声训条目的考据方法
第一节 内证
第二节 旁证
第八章 《通释》声训取得的突破
第一节 利用两周铜器铭文判定声训成立
第二节 创获双声作为判断声训成立的语音条件
第三节 破假借而本字观念更具灵活性
第四节 利用声训正确训释虚词
第九章 《通释》声训存在的不足
第一节 考据的不足
第二节 破假借过滥
第三节 因袭"右文说"之误
第四节 混淆破假借与寻语源
第五节 依声立说失之附会
结语
附录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通释》声
训条目汇纂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