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方传统劝说机制与外宣翻译的相融性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第二辑))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303376
  • 作      者:
    袁卓喜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2-01
收藏
作者简介
  袁卓喜,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外宣翻译方向)专业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访问学者。广西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广西大学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兴趣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宣翻译、比较修辞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级社科规划课题各1项,出版专著2部、编著1部,在《上海翻译》《外语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为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外文网编译外宣新闻逾100万字。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听众中心论控制下的话语舞台
  西方修辞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修辞活动以听众的要求为转移,自古以来修辞就有以听众为中心的说法。修辞是说服他人的基本手段,演说者选择听众喜爱听的话,与听众求同,以便赢得听众的支持。修辞就是修辞,言与行是分开的,形式独立于内容之外。演说者是否“言行一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众是否接受他的说法,然后采取行动。因为他可能会“到那山唱那山的歌”,根据不同团体利益的要求,运用听众可以接受的言辞,巧妙地把自己的思想包装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劝说或沟通,同时会根据时间的不同而灵活地调整说辞。
  我国在国际话语交流中,不乏成功的案例。近年来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舆论场不断发声,阐述中国政府在各项外交事务上的立场,赢得世界舆论对中国的支持。国际舆论界认为,刘晓明大使使用英语在英语媒体的积极发声,势必会扩大中国政府的国际影响力,刘大使的舆论宣传是卓有成效的。刘晓明大使利用国际媒体积极为中国发声,为中国立场辩护,取得非常好的论辩效果。除了我们站在正确、正义的一方外,与他了解和熟知西方话语论辩的模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刘晓明大使在2014年1月受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新闻之夜》节目的邀请与日本驻英大使林景一就钓鱼岛和日本修宪等问题展开论辩,有力地驳斥了林景一大使为日本在钓鱼岛与修宪问题上所企图进行的诡辩。其中,刘晓明大使指责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是对其侵略和殖民统治历史毫无忏悔的错误做法,并引用了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一句名言,“那些忘记历史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来说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严重性。引用英国民众所尊敬的前首相的话来支持我方观点不仅有利于增强话语的可信度,而且易于为英国民众所接受,增强了话语的劝服力。
  同时,刘晓明大使还在英国主流大报《每日电讯报》投书,痛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是错误行径。刘晓明大使说:“如果把日本军国主义比作伏地魔,靖国神社无疑就是其魂器之一,代表这个国家灵魂最黑暗的一面。”这一比喻不仅对于英国民众而言容易理解,而且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众所周知,小说《哈利·波特》是由英国作家J.K.罗琳所著,且其中的故事也发生在英国,《哈利·波特》的故事已为英国人所熟知,尤其是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伏地魔所象征的黑暗与邪恶形象早已深人人心,此处将日本军国主义比喻为《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把靖国神社比喻成魂器,建立了一个让英国人容易信服的类比说理框架,即靖国神社就是那个可以让日本军国主义还魂的魂器,里面安放着破坏世界和平的黑暗势力,应当予以坚决地消灭和抵制。同时,《哈利·波特》长期位居英国读者最受欢迎的小说排行榜前列,在全世界也拥有大量的粉丝读者,不仅为英国创造了巨大的税收,而且大大地提高了英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英国民众对该作品的喜爱有加,充满自豪。因此,该比喻的使用不仅便于说理,也有利于拉近与英国民众的情感距离,更好地发挥了话语论辩的劝服力。
  值得称道的是,为了有力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的罪行,刘晓明大使还与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互致信件,通过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的讲述,使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事实更为英语国家
  民众所信服,同时也有力地向英国民众暗示了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敌人,而且是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共同敌人。
  刘晓明大使通过用英语写作和受访在英语国家主流媒体积极发声,并得到西方受众的接受和认同,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的话语论辩模式融合了西方“听众中心论”的修辞劝说模式,也因为其了解西方受众说理机制,因而在国际话语舞台上的发声发挥了很强的劝服力,收到了很好的对外话语交流效果。
  二、西方修辞思想主导下的国际话语交流机制
  在当今国际交流中,英语是各种场合使用的通用语,处于强势地位。英语的话语交流方式不仅在英美等国家,而且在西方国家也普遍通用,成为西方文化的一大特征。英语甚至在东方的不少国家成为官方语言,是国际语境中的强势语言,因此可以说,英语语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际话语交流方式。
  我们以往习惯于把中西交流的成功与否归结于语言的熟练程度,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事实上,虽然掌握语言是交流的基础,但是很多交流的障碍并不是语言造成的,而是交流的方式和习惯造成的。尤其是深层次的思想沟通和理解,则是与中西文化中存在了几千年的话语交流机制差异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西方强势文化和强势语言主导下的国际活语交流舞台上,要获得西方公民社会的认可,发挥与我国作为世界大国相适应的国际影响力,就有必要了解西方修辞思想和适应西方的话语交流机制。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本书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外宣翻译”的工作定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整体框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对象及总体框架

第一章 外宣与外宣翻译研究概述
第一节 对外宣传概述
一、对外宣传的历史与现状
二、外宣工作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节 外宣翻译概述
一、外宣翻译实践概述
二、外宣翻译的“名”与“实”
三、“外宣翻译”术语英译
第三节 外宣翻译传播主体及其传播实践
一、外宣翻译主体概述
二、外宣翻译的成就与不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西方传统劝说机制及其外宣实践
第一节 西方修辞劝说理论溯源
一、诉诸三模式
二、认同三策略
三、戏剧五元素
四、选择与在场
五、修辞性叙事
六、修辞情境
七、隐喻劝说
第二节 西方修辞与传播的渊源
一、西方修辞思想探源
二、西方传播学的修辞理论渊源
第三节 国际话语权与修辞劝说机制
一、国际话语权
二、话语权建设与修辞劝说策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西话语修辞传统的差异与融合
第一节 中西修辞观念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修辞原则的差异
……
第四章 西方传统劝说机制与外宣翻译的融合探究
第五章 西方传统劝说机制与外宣翻译的策略对接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