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太阳底下是土地
0.00     定价 ¥ 6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3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36083
  • 作      者:
    作者:徐迅雷|责编:花昀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徐迅雷,著名杂文家、作家、评论家,原杭州日报评论部主任,现任杭州日报首席评论员,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兼任专家、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奖获得者。已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大地上寻找花朵》等著作共8部,另出版有《只为苍生说人话》《让思想醒着》《中国杂文(百部).徐迅雷集》《相思的卡片》《敬畏与底线》《知知而行行》《以文化人》,以及与徐鼎鼎的合集《认知与情怀》、编选的《现代大学校长文丛.梅贻琦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徐迅雷的人物评述散文集,作者从一位媒体人和读书人的视角,分四个单元——鞠躬.尽瘁、时光.雕刻、春日.载阳、人间.慈航,讲述各领域各行业典型人物的优秀事迹,发掘和赞颂社会中的好人好事,歌颂真善美,传递人性美,反映时代风貌。书中涉及的既有历史人物,又有当下名人,还有生活中的普通人,以人物和相关事件为线索,钩沉历史,书写现实,谱写他们的刻苦治学和精忠报国,歌颂他们的家国情怀和闪光人性,彰显他们奉献精神和榜样力量。


展开
精彩书评

从政治人物到科学家、学者、企业家,时跨百余年,梳理、提炼非常不容易。不要以为时评家都是只看新闻的,徐迅雷之博学多识可以是有力的反证。——鄢烈山


徐迅雷就是我心目中中国独有的孑遗植物琪桐。——大元


在大地上寻找花朵,于无声处聆听迅雷。——海叶


铁肩道义,妙手文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孙波


徐迅雷的作品,每每读之,感受就是:文字好犀利,觉悟好高深,内功好深厚,心地好善良…… ——季素英

展开
精彩书摘

李子柒:网红女子的地方与世界



一个名叫李子柒的小女子,刷屏中国,火遍全球。

这位四川农村的90后美丽女孩,这几年收获了各家平台的海量粉丝,成为“第一网红女子”,如今微博关注有2100多万,抖音粉丝3060万,单条视频播放量过千万,微信公众号篇篇都是10万 +,而 YouTube 订阅者750万——这个甚至超过 BBC 的订阅量,可谓一个人“战胜”一家老牌的广播公司。

她在视频中展现的中国浪漫悠然的乡村田园生活,让全世界各地的网友沉浸。她的地方,就是她家乡农村、家居田园。农人的各种劳作她似乎都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不失时,五谷不绝。在她的巧手下,竹子可以变沙发,老木头变成了秋千和洗漱台,砖头、啤酒瓶和泥沙可以就地落成面包窑。三月桃花开,采来桃花酿成酒;五月樱桃季,开始酿樱桃酒、煨樱桃酱、烘樱桃干——各种乡村美食她一一做给你看。视频里还有温柔沉默的奶奶,劳作时总有小土狗打转,配上轻柔的音乐,网友纷纷表示“治愈”,赞她是“田园精灵”……

我看李子柒的视频,主要内容就是农耕和生活两部分。这个出生于农村的小姑娘,天生丽质,聪明又能干;她所表现的,多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自己能干好的活计,不懂的则反复学习,然后经过亲手操作呈现给网友。她很少正面对着镜头,也很少说话,甚至没有旁白解说,只有简单的中文字幕,但全世界的网友似乎都懂。眉清目秀的她,本身形象很不错,在视频里沉默干活,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她劳作的时候,动作利索,神情专注,这样特别迷人;她没有面对镜头的直接对话,这样就能避免露怯、不现其短。

视频里的子柒的奶奶也特别可爱。朋友这样生动地描述:她像个贪嘴的小孩,吃完一只醉蟹之后还要去吃,吃了辣的东西经常收不住口;子柒给她做了蚕丝开衫,一排扣子都扣错了,90多岁的老人咯咯笑得像个九岁孩子……

受众对不熟悉的生活,天然有一种知悉的兴趣。而李子柒所呈现的视频,风格是诗意诗化的,有唯美的倾向;视频以生活纪实为主,略带艺术表演,而恰恰是这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表演化的视频,与生活本真乃至生活的残酷拉开一定距离,更让网友、受众喜欢。有的一看就是为了拍视频而选择了非日常场景,比如剖开的毛竹筒引来小小的山泉水,用来洗黄豆——这与现实生活显然有脱节,受众却感受到诗意、好看。她的视频基本上都用固定的镜头定焦拍摄,几乎没有镜头是移动的,推进的,或拉远的,这也形成了一种简单而独特的风格,比那些花里胡哨的镜头更沉静更宁静,反而更加吸引人。

淤泥出荷花,朽木长蘑菇。你不喜欢淤泥和朽木,但你一定喜欢荷花与蘑菇。一位朋友圈的好友说:“我也是从农村长大的孩子,体会过农耕劳作的苦,但坚决肯定田园风光的美好。特别庆幸自己的童年是在乡间度过,内心对土地和庄稼深厚的爱,难以描述,特别是现在家乡被城市化后,更加怀念儿时的田野。”社会学家孙立平教授也发表评论说:“无论真实与否,李子柒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她的价值。”

事实上,只要经历过农耕生活的,都明白农村并非都是那么充满田园诗意。完全农民化的劳作是很辛苦的。我本人出生在农村,少年的我在乡村几乎干过所有的农活——除了因为个子太小无法扶犁耕田之外,所以很知道主要依靠体力支出的农活真不好干。李子柒并不讳言,她的生活不总是如视频中那样又美又仙,她自称现实生活中每天都“全身脏兮兮的”。而她在视频里展现的那么多的各种劳作,是“做给你看”,显然并不是全程干到底的,许多仅仅是为拍摄“做一段”,但总是她自己在做而不是替身在做,还不至于“香格里没有拉,苏格拉没有底”。

李子柒的《秋千沙发床》成片近5分钟,前后累计拍摄素材2000余条,劈木材、钉桩等粗重劳动内容屡次造成伤口,甚至左手无名指曾被几十斤重的木桩砸伤。2017超级红人节十大美食红人、2017微博最受欢迎视频栏目、2019超级红人节最具人气博主、2019超级红人节最具商业价值奖、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大使……这些称誉并非浪得虚名。她的粉丝总是惊叹,这个瘦小的女孩子为何如此能干、为何有如此大的力气,可以“独自完成这么多繁重的农活”;李子柒曾回应,“你眼中的生活技能,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这是没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本人是无法“全程独自完成这么多繁重农活的”。这个就像演员扮演农民干农活,并不需要把春夏秋冬全程的农活都干完。

李子柒的视频,集纳了美女、田园、美食这些元素,人们喜闻乐见;而农耕文明中,自给自足的“诗意的栖居”是最有魅力的。山水田园,让我想起歌德早期的诗句:“一切的峰顶沉静,一切的树尖全不见丝儿风影。小鸟们在林间无声。等着罢:转瞬,你也要安静。”工业文明是“流水线生产”,农耕文明是“生产流水线”。一棵菜,从点种到收割,一路做到底,那种成长变化中带来的喜悦,是一个人钉在工业流水线一个点上所无法获得的。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小轩作词、谭健常作曲的台湾著名歌曲《故乡的云》,这样唱出对故乡的眷恋、唱出游子的乡愁:“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而李子柒的视频,正是让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城里回乡去种瓜种豆,过上“随饭饭,随菜菜”的生活,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不在少数。在台湾齐柏林拍摄的环保大片《看见台湾》中,有一位宜兰的“志愿农民”赖青松——高学历的他放弃事业前景,放弃“城里的月光”,选择在宜兰成为一名农夫,回归自然生活。他以有机的方式种稻米,推广“自己种稻自己收成”的观光休闲方式,让人们体验农耕辛苦与欢乐,进而了解环境无污染的重要。日本导演伏原健之拍摄的纪录影片《人生果实》,说的是毕业于东京大学的优秀建筑设计师津端先生,辞去工作,和妻子一起,在农村买了块土地,定居下来,成为“日本现代陶渊明”:“风吹枯叶落,叶落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人生果实。”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看见台湾》,我反复看了好几遍;而豆瓣评分达9.6分的《人生果实》,当时看了一点,不知是忙还是什么原因,没有看完。

李子柒接受采访时自述,她出生于1990年,原名李佳佳,父母很早离婚,后父亲早逝,自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去世之后,奶奶成了至亲之人;14岁时她辍学外出打工,2012年因为奶奶的一场重病,决定回家陪伴老人。外出打工七八年间,她做过餐馆服务生,也做过酒吧 DJ。这段经历对她最大的影响是“知道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回乡后,为了维持生计她曾开过网店,尝试拍短视频的初衷也是为了增加小店人气,结果视频越拍越好,做成了真正爆款的内容。一开始是她自己一个人自导自演自拍,后来有了团队的加入,更加专

业化,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李子柒的经历看,农村是广阔的天地,自媒体在那里大有可为。李子柒的世界是互联网给她带来的新世界、大世界。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的风口上起飞。在新媒体、融媒体时代,她成了时间的朋友,成了趋势的同道;她不与时间为敌,不和趋势对抗,而是跟上了时间的节奏、合上了时代的节拍。

有人测算,广告分成加上网店收入等,李子柒最终一年的收入大概为1.68亿。搁在非互联网时代,就完全不会有这样的李子柒。所以,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该拥有“隧道视野”,因为一个人如果身处隧道,那能够看到的,就只是前后非常狭窄的视野。

李子柒当然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这就是“利己利他”。她最初拍视频,“初心”就是为了推动网店的销售。现在天猫上的李子柒旗舰店,地址在浙江杭州,有多个发货地,销售量之大令人咂舌。她的身份是“东方美食生活家”;每个她销售的产品,都打上“李子柒”的名字,“李子柒”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个名牌。每个产品开头都有一段李子柒自己的短视频,让你感到这是她亲手制作、亲自打理的,其实当然都是选择好的产品进行贴牌生产。质量不错,价格略高,评价超好,包括产品包装都是浓浓中国风的设计,收获好评一片。

我也特意买了李子柒的东西,一拿到快递,看见包装箱上印着“吃了我的东西,你就是我的人了”——这句话让许多“柒粉”看了爽歪歪;还有的印着“我用心,您放心”,这可是实话,东西的品质真心不错,不是你“炒作”而能成的。

一个小伙子快递员看到李子柒的包装箱,激动地说:“你也买李子柒!我太喜欢李子柒的视频了,我也买她的东西!”我发现已有模仿“李子柒”的“李子染”在卖货,能持久么?

我们确实应该佩服这位大能量的小女子。我的一位朋友很早就是李子柒的粉丝,一直追随购买她的网店商品,几年来见证了李子柒的微博粉丝从100多万涨到1000多万现在又超2000万,“李子柒”三个字渐渐成为一个文化 IP。“在视频占比越来越重的自媒体时代,一直都相信她的视频早晚会火。现在终于迎来一个集中爆发期了。”

我向来认为,对于有无数多人喜欢的东西,你不要轻易否定它;即使人家很草根,就像当年的来自草根的节目《超级女声》。也不必把李子柒看成是什么“文化输出”,她不过是拍好自己的视频,让自己和自己的文化公司挣钱而已;站在宇宙看地球,地球人在不同的地域创造文化,必然有流动,有交流,有融合,而不是什么刻意的“输出”。

晨曦升起,夕阳落下,时存恒久耐心;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低头种菜,起身莳花,抬头赏月,土地带来的一切美好,也会常青长存。



(原载于2019年12月16日《杭 + 新闻》《杭州日报》)

展开
目录

鞠躬.尽瘁


伍连德:国士无双——中国百年战“疫”第一人 ………… 3

戴自英、翁心华、张文宏:师徒三代传承的力量 ………… 18

韩文涛、张静静:逆行者归来 ……………………………… 28

梅滕更:从鞠躬到尽瘁 ……………………………………… 30

张伯苓:允公允能 …………………………………………… 52

马寅初:从1937走来 ………………………………………… 58

经亨颐:先生归来 …………………………………………… 65

饶宗颐:大师的杭州缘 ……………………………………… 71

梁思礼:驯火者 ……………………………………………… 75

袁隆平:名可铭,非常名 …………………………………… 77

屠呦呦:执拗的呦呦 ………………………………………… 80

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 84

钱思亮:钱氏家族跨越的时空 ……………………………… 90

钱煦:天空没有止境 ………………………………………… 95

赫尔穆特.科尔:从俾斯麦到科尔 ………………………… 102


时光.雕刻


贝聿铭:102岁的不朽 ……………………………………… 115

梵高:化人生痛苦为激情洋溢的美

   ——纪念梵高辞世130周年 ………………………… 120

金庸:沧海一声笑 …………………………………………… 126

柏杨:绿岛小夜曲 …………………………………………… 151

白桦:挺立向天空

   ——读《白桦文集》 ………………………………… 167

苏叔阳:故土上的人 ………………………………………… 202

流沙河:流沙河的生命力 …………………………………… 206

邵燕祥: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 211

村上春树:从《1984》到《1Q84》

     ——《1Q84》前两部阅读札记 ………………… 218

刘震云:岩中花树 …………………………………………… 221

吴贻弓:曾经美好的“城南旧事” …………………………… 224

韩美林:五福娃与自由发挥空间 …………………………… 227

唐杰忠:最后的抚慰与最好的告别 ………………………… 229

黄一鹤:“三贴近”先行者 …………………………………… 232

张泉灵:改变与坚持 ………………………………………… 236


春日.载阳


任正非:华为的磨难和任正非的智慧 ……………………… 241

马云:西湖边那一场美丽的邂逅 …………………………… 249

王坚:阿里的院士 …………………………………………… 264

褚时健:面对它 接受它 处理它 放下它 ……………… 271

马斯克:美国的马斯克和中国的特斯拉 …………………… 273

吴玉泉:技可进乎道 ………………………………………… 277

臧健和:那一只水饺 ………………………………………… 289

李子柒:网红女子的地方与世界 …………………………… 293

沈树忠:一生做好一件事 …………………………………… 298

鲁平:为香港回归折冲樽俎 ………………………………… 300


人间.慈航


刘传健:机长,我们的机长! ……………………………… 307

田家炳:“百校之父”的慈善精神 …………………………… 309

曾宪梓: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 …………………………… 311

袁立:袁立之立 ……………………………………………… 313

廖智:断翅再高飞 …………………………………………… 319

吴非:善城.善人.善行 …………………………………… 323

相久大:怎样的生命才是美丽的 …………………………… 325

许鹏:志愿者的生命永远翱翔在蓝天 ……………………… 327

巴菲特:午餐的本质是慈善 ………………………………… 331

扎克伯格:“准裸捐”这张脸谱 ……………………………… 334

丁石孙:一位北大校长的告别 ……………………………… 336

劳伦斯.萨默斯:哈佛校长何以比财长还难当 …………… 340

施一公:从水木清华到西湖天下 …………………………… 343

叶翠微:“叶大”的教育理念 ………………………………… 350

陈立群:“为人而教”的教育大格局 ………………………… 352

王崧舟:诗意地爱上语文 …………………………………… 356

李琳:28岁女博导的开挂人生 ……………………………… 360

刘琬璐:27岁女博导的轻松读书路 ………………………… 363

曹原:“魔角”的巨浪 ………………………………………… 366

蔡泽宇:杭州小伙和巴黎心跳 ……………………………… 368

赵铁雄:17岁少年的昆虫记 ………………………………… 372

林嘉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 375

叶石云: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 380

劳丽诗:不仅仅为阿里巴巴上市敲钟 ……………………… 384

罗雪娟:游泳池边的人性风景 ……………………………… 386

柯洁:从“胜天半子”到“胜人半目” ……………………… 38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