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后现代误读理论研究
0.00     定价 ¥ 1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73616
  • 作      者:
    作者:李兵|责编:周慧敏//任明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编辑推荐
后现代误读理论是伴随着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出现的,20世纪60年代,文学理论出现了以作者为中心转向以读者为中心的范式.文学交流方式和阅读伦理发生了变化,读者从意义的见证者变成了创造者。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文学理论范式从“是什么”转向“做什么”之后,还要思考“如何做”,本书提出了“本真”阅读伦理学的构想。从自反性的角度看,后现代误读理论中存在还原论和视角主义等思维局限,过度强调差异的暴力解读不利于社群意义的共享,有可能引发亚政治的危机。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兵,男,云南嵩明人,200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O一2012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在《文学评论》(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三十余篇论文,参与撰写多部论著,参编多部教材,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科研成果获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误读是20世纪文论的关键词之一,是文学阅读中最常见的现象。本书勾勒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解构的思维方式和解释学的“合法偏见”等,描述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基本特征。重新审视了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语言、他者等,从语言的角度看,解构性、修辞性是误读生成的内在机制。从现象学的角度看,文本是一个他者,他者是理解的极限、形而上学的极限,用描述替代解释成为方法论的重要变革。后现代误读理论同时产生了正负两种效应,应认真加以反思和批判。关注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新趋势和新问题,以此为契机,在理论反思的基础上,尝试寻找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误读现象描述
二 现代性语境中的误读
三 误读研究概述
四 对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反思和批判
第一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误读及误读理论
第一节 误读:古典、现代与后现代
一 新型的文学交流观
二 交流方式的变化
三 阅读范式:作者、文本与读者
四 阅读伦理的变化:公共伦理、个体伦理和本真伦理
第二节 自反性理论初探
一 符号的自反性
二 现代性自反性
三 审美自反性
第二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谱系
第一节 德里达与后现代误读理论
一 德里达的边缘意识与理论基石
二 批判与超越
三 德里达的解构思维方式
四 德里达的阅读策略
第二节 解释学视阈中的误读理论
一 对科学性与客观性的追求
二 教化作为理解的基础
三 审美无区分
四 前见与误读
五 应用:从哲学解释学到文学解释学
六 反方法论再检视
七 伽达默尔的真理观批判
第三节 误读与经典重构
一 经典的结构
二 从误读到戏仿
三 从修正主义到“删除下书写”
四 经典的重构:经典化与去经典化的背反
第四节 符号学中的元符号与阐释的漩涡
一 零符号界说
二 莎士比亚时代的零符号
三 《李尔王》中零符号的能指形式及其意义
四 元语言之间的冲突:“nothing”还是“nature
第三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范畴
第一节 语言
一 误读与语言的问题
二 互文性与文学误读
三 语言的乌托邦
四 文学语言的公共性
第二节 读者
一 图式是误读的无意识基础
二 读者误读的心理学机制
三 过度阐释
四 读者地位的变化
五 杀死读者
六 谁是真正的误读者
第三节 作者
一 写作是一种自居心理
二 意味与意图之争
三 解构式书写是一种误读
第四节 他者
一 拉康的他者
二 《黑客帝国》的拉康式解读
三 列维纳斯的他者
四 文本:一个他者
五 他者理论视域中的自反性
第五节 对话
一 对话理论的产生
二 对话理论的发展
三 对话理论对文学阅读的启示
四 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第六节 意识形态
一 误读与权力意识形态
二 意识形态生产的法则
三 误读作为意识形态的征兆
第七节 描述
一 描述论转向
二 反对解释
三 从解释到描述
四 对描述的再争辩
第八节 审美经验
一 文化作为误读的语境
二 审美经验与生活经验的互动
三 艺术惯例作为审美经验
四 审美经验是认同的经验
第四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第一节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正负效应
一 正面价值
二 负面效应
三 双重标准
第二节误读理论的伦理与政治效应
一 伦理效应
二 政治效应
第三节文本分层理论与意义的确定
一 文本的开放性
二 文本分层与意义的层级
三 意义的开放与闭合
第五章 后现代误读理论的发展趋向
第一节 文化学视野中的误读理论
第二节 媒介文化视阈中的误读
一 媒介即误读
二 阅读即误读
三 受众即呆鸟
四 自反性理解
第三节 误读理论的关联、互动及转型
一 起源之关联
二 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关于“对话”的含义的理解之关联
三 两种理论关于对话前提之关联
四 两种理论关于对话的原则之关联
五 两种理论关于主体间性之关联
六 “隐含的读者”与对话的不完全性之关联
第三节 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的互动
一 后现代性与现代性的互动
二 “期待视野”与“互文性”阅读的互动
三 读者的主观反应与作者意图的互动
四 谴者垧格卉塔的穿形功能与“景终文旨”的互动
五 接受美学与对话理论的结合
六 双重局限——文化研究的超越
七 文学理论蟛型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