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未来思想导论--关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思潮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0.00     定价 ¥ 3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5236822
  • 作      者:
    作者:(法)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责编:张静|总主编:张一兵|译者:杨栋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0-01
收藏
编辑推荐

 

☆ 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唯一一部用德文写就的著作。

☆ 汇集了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1956-1966年间用德文所作的论文、演讲、提纲、文本和谈话。

☆ 关于哲学——对话马克思与海德格尔。

☆ 探寻“未来思想”的秘密——阐述作为游戏和行星性的世界现象。

☆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迷误的星球”上“迷误着的人”。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1924-2010),希腊裔法国哲学家,早年加入希腊共产党,后流亡法国加入法国共产党,是20世纪后半叶“海德格尔式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的提出者、以及法国思想界重要的学术活动家。他用德、法、希三种文字著述,代表作有《未来思想导论——关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迷误之展开”三部曲、“游戏之展开”三部曲、“调查之展开”三部曲等。

 

译者简介

杨栋,陕西乾县人,德国弗赖堡大学哲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Selbstbildung und Sprachwelt (Wien/Zürich 2017),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主要研究领域是诠释学、海德格尔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

 

展开
内容介绍

 《未来思想导论》是希腊裔法国哲学家科斯塔斯▪阿克塞洛斯唯一一部用德文写就的著作,汇集了作者1956至1966年间用德文所作的论文、演讲、提纲、文本和谈话。作者遵循海德格尔在《关于人本主义的书信》中对于阐释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以后期海德格尔哲学为资源,试图通过在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之间建构一种创造性的对话,阐发一种从二者而来并超越二者的哲学。这种名为“未来思想”的哲学,通过对作为游戏和行星性技术的世界现象的道说,展开一种与世界经验及其实践相匹配的思想。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

——某种未来思想的路标

 

我们一无所是;我们所寻求的,乃是所有。

——荷尔德林,《许佩里翁》序

 

 

在给其巴黎朋友让▪波伏勒的信《论人本主义》中,海德格尔写道:“无家可归变成一种世界命运。因此就有必要从存在历史上来思这种天命。马克思在某种根本的且重要的意义上从黑格尔出发当作人的异化来认识的东西,与其根源一起又复归为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状态了。这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尤其是从存在之天命而来,在形而上学之形态中引起的,通过形而上学得到巩固,同时又被形而上学作为无家可归状态掩盖起来。因为马克思在经验异化之际深入到历史的一个本质性维度中,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毋宁说是马克思的]就比其他历史学优越。但由于无论是胡塞尔还是萨特——至少就我目前看来——都没有认识到在存在中的历史性因素的本质性,故无论是现象学还是存在主义,都没有达到有可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一种创造性对话的那个维度。一种与马克思思想——及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创造性对话当被准备,并且,使这种对话变得可能,或许是极其必要的。我们接着读到:“当然,对于这样一种对话来说也必须的是,人们要摆脱那些关于唯物主义的素朴观念以及那些以唯物主义为目标的廉价反驳。唯物主义的本质并不在于它主张一切都只是质料(Stoff),反倒是在于一种形而上学的规定,按照这种规定,一切存在者都表现为劳动的物质(das Material der Arbeit)。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劳动的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已经得到先行思考,被思为无条件的制造(Herstellung)的自行设置起来的过程,这就是被经验为主体性的人对现实事物的对象化的过程。唯物主义的本质隐蔽于技术的本质中。关于技术,诚然人们已多有论述,但还鲜有深思。”海德格尔试图将马克思主义及共产主义的唯物主义归因于劳动和技术的本质。他继续道:“技术在其本质中乃是沦于被遗忘状态的存在之真理的一种存在历史性的天命。这就是说,技术不仅在名称上可回溯到希腊人的τε'χνη[技艺],而且在本质历史上也源于作为一种α’ληθευ'ειν[解蔽]——亦即使存在者敞开出来——方式的τε'χνη[技艺]。作为真理的一种形态,技术植根于形而上学之历史中。形而上学之历史本身乃是存在之历史的一个突出的和迄今唯一可以一目了然的阶段。人们可以用形形色色的方式来对待共产主义的学说及其论证,但在存在历史上可以确定的是:一种对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着的东西的基本经验,在共产主义中表达出来了。谁若只是把‘共产主义’看作‘党派’或者‘世界观’,他就想得过于短浅了,犹如那些仅仅而且还贬低地把‘美国主义’看作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人们那样目光短浅。”(S. 27-28)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听上去如此不同。他在海德堡所做的三个客座讲座课(1950)中的一个,就是意图向听众表达一种有关马克思思想(被解释为国民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和“信仰”)的紧凑、完整和统一的提纲。这个讲座课被冠名为“对科学性的研究”。它论述的是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这是一个学院哲学的专题报告,对于马克思主义(以及精神分析)之基本线索的简洁勾勒,以及对于作为“信仰替代物”,作为臆想的总体知识的马克思主义的目光短浅的诠释,这种臆想的总体知识必须被揭露:“马克思的总体知识被揭穿为这种臆想知识的一种形式,就像黑格尔恰好实现的那种知识,以及马克思以过时的方式用特定的现代内容所重温的那种知识。”(S.14)当然,某种部分真理也被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学究的方式。但从根本上讲,这种完整的总体知识,即这种完整的总体规划,沉溺于“根本的迷误活动”(Grundirren)、“歧途”(Irrweg)、“缺陷”(Irrtum)以及“迷误过程”(Irrung)——被理解为“难以置信的谬误”——与之相对,“经由理性的可能生存”,立于和行于真理的光辉中。

 

展开
目录

1 / 中译者序

1 / 前言

 

1 / Ⅰ马克思和海德格尔

3 /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某种未来思想的路标

45 / Ⅱ关于马克思和海德格尔

47 / 关于马克思的提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的批判

54 / 从世界的经验而来——关于海德格尔

61 / Ⅲ行星性

63 / 行星性(DAS PLANETARISCHE)——技术的世界历史

89 / 对于革命实践问题的十二个有待完善的提纲

94 / 关于科学的对话——与古典语文学家让▪波拉克(Jean Bollack)

 

104 / 后记

108 / 说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