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进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为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借鉴基础,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培养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使课程改革的实践与理性思考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对当时高职教育实施本科压缩型的课程进行了有力的冲击。许多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贯彻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缩减学时并进行同类课程的适度整合;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形成了特征突出的第一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其轨迹可以在1999年11月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之后发布的文件中和典型专业课程改革方案中清楚地看到,在教育部第一个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见教高[2000]2号文件)中关于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指出“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教学计划。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时间和内容”,“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这一改革对本科压缩型的高职课程进行了有力的冲击,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整体看来,基于当时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受传统学科本位的高等教育影响,这一次的改革仍然建立在专业的学科体系基础上,沿用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是一次对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的改良。
二、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时期(1999-2005年)
进入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快速蓬勃发展阶段,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决定后,高职开始大扩招,规模迅速扩大,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全社会尤其是广大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机会,较好地满足了人们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对中国在本世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2002年7月,国务院召开了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年6月,第五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发布了《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颁布,11月7日,国务院召开了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做了“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重要报告。不到四年时间,国家连续召开了三次职教工作会议,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得到极大提高,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战略机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