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814051
  • 作      者:
    王海光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过去是未来好的向导,     一个民族要配得上它曾经历的苦难。     一代天才名帅阴谋夺权,叛国出逃,横尸大沙漠。林彪叛逃事发突然,震惊海内外,而历史的偶然性,让原本迷雾重重的事件,带上了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在这个被称为“20世纪谜团”的事件中,让我们一起去读解党内激烈的斗争与共和国艰难前行的历史。     作为军事家的林彪,曾得到很多赞誉。毛泽东就曾说:“林彪这个娃娃不仅有能力,而且是一代天才。像他这样的人,不仅能打巧仗,还能把整个局势都装在脑子里,将来我们的军队就需要这样的人来指挥。”斯大林称他为“天才战将,常胜将军,常胜元帅”;罗斯福把林彪称为“雪地之狐”这样一个深受毛泽东器重,立下过赫赫功勋的军事家,如何在政治斗争中落得机毁人亡的下场。     这本书着重分析“党内斗争,以史为鉴”,作者“尊重历史”的原则,在查阅、研读大量史料以及亲自采访的基础上,首次对“文革”中林彪反革命政变的背景、经过与结果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与客观的分析,解读详尽、严谨,力求真实还原历史。我们可以从那段开国的历史中,读解中共高层关系内幕、窥探政治形势的瞬间骤变、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复杂多面。正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本书是了解那段当代史的必读书目,“知道一点当代史”书系之一,为读者清晰而准确地了解林彪、认识“文化大革命”乃至把握当代中国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公正客观的视角。     “知道一点当代史”书系: 《折戟沉沙温都尔汗》《刘少奇冤案始末》《刘少奇的最后岁月》 ,《四人帮沉浮录》(待出版)  
展开
作者简介
    王海光,山东人,1954年生,法学硕士,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旋转的历史》《折戟沉沙温都尔汗》《从革命到改革》等专著,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获“首届政府出版奖”。主要研究领域是:史学理论与方法、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大革命史、中国当代户籍制度等,已有若干研究成果(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1971年9月,在共和国大地上传出一个令所有中国人难以置信、目瞪口呆、惊愕愤怒,也令全世界震惊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执政党的副主席、写进党章的党中央主席毛泽东接班人林彪副统帅,妄图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谋害毛泽东主席。林彪阴谋败露后, 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人亡,史称“九·一三”事件。
    林彪,这个被毛泽东中誉为“一代天才”的传奇名将,曾参加过北伐、八一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因平型关战斗大捷而蜚声中外;在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是指挥三大战役的主将。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最后登上副统帅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写入党章。
    林彪表面极力扩大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背地里却工于心术,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最后阴谋破产,慌乱中叛国出逃。本书第一次全面讲述和分析了九一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为一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勋的军事将领,一个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共和国元帅,怎样走上副统帅的宝座,成为毛泽东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又为什么要谋害他吹捧最力、跟随最紧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林彪的阴谋是怎样破产的?为什么要叛国出逃?中央党校党史研究专家王海光教授,收集详实的材料,在本书中对上述问题的来龙去脉作出了详尽可靠的阐述,对建国后与林彪相关的党内斗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

 

展开
精彩书摘
    八 折戟沉沙
    “我们很快便找到了飞机的残骸。一群野狼已在那里筑了窝。士兵们对天鸣枪驱走了狼群……尸体共有九具,全都烧得面目全非并已高度腐烂。我在两具尸体的口中发现了做工相当精细的金齿桥和金牙……”
    1. 追查与清理工作
    2. 机毁人亡经过的客观分析
    3.“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身影慢慢消失……
    1. 追查与清理工作
    禁航令下达后,又从北京沙河机场跑了一架直升飞机。周恩来感到情况严重,为了毛泽东的安全,力劝他搬到人民大会堂暂住。毛泽东住到了大会堂的北京厅。
    林彪乘飞机叛逃,中央领导人对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十分担心,当时都估计是逃到苏联去了。周恩来协助毛泽东,立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做好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准备。
    周恩来亲自通过电话向各大军区负责人、省市自治区主要领导人通报了情况,并发布命令:“庐山会议上第一个讲话的那个人,带着老婆、儿子叛国逃跑了!从现在起,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以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周恩来讲得既含蓄又清楚,各地党政军主要领导人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立即召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到人民大会堂开会,通报情况,商量对策。9月13日凌晨3点多,许多政治局委员是从睡梦中被叫醒,来到大会堂的。周恩来环视了到会的人,说:“今晚发生的事,你们几位不会感到突然吧?”本来就不安的会场气氛更觉紧张。周恩来接着宣布林彪乘飞机叛逃的消息。大家都被这突然的消息震慑住了。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演员出身的江青,她尖声叫喊:“林彪是个镇压我的人!我一向是同他作斗争的……”周恩来在会上还讲了林彪历史上的问题,说林彪在井冈山时就怀疑红旗能打多久,受到毛泽东的著文批评。
    周恩来立即通知外交部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人,林彪已经外逃,密切注意外电报道,研究并提出在各种可能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周恩来还通知各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确定近期内关于林彪的宣传策略。9月13日,各有关部门紧急磋商,部署应付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的一切准备。毛泽东、周恩来一天都没休息,观察事态的发展,紧急安排各项应急措施。但一整天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14日上午,外交部党组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研究林彪出逃后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
    (1)由林彪出面公开发表叛国声明;(2)由林彪或其他人通过外国广播或报纸发表讲话;(3)林彪及其追随者暂不露面,也不直接发表谈话,由外国通讯社客观报道林彪等已到达某国某地;(4)暂不发表消息,以观国内动静。
    紧急党组会还讨论了在各种情况下对外交涉和如何表态的问题。
    中午12点20分,外交部收到驻蒙古共和国大使馆通过封闭两年的专用电话线路报来的特急报告:今天上午8时半,蒙古副外长额尔敦比列格约见许文益大使,通知有一架中国喷气式军用飞机于13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在肯特省贝尔赫矿区10公里处坠毁。机上共9人,全部死亡。蒙方向我提出抗议,许大使已向对方提出到现场勘查的要求。这时,外交部紧急党组会还在紧张讨论对付最坏情况的措施,报告马上送到代部长姬鹏飞手里。姬鹏飞看后,面露笑容,额首称庆,说:“机毁人亡,绝妙的下场!”正绞尽脑汁谋划如何应付林彪外逃后对策的会场顿时活跃起来。外交部决定马上把报告呈报给毛泽东、周恩来。
    周恩来两天两夜没合眼,14日中午午饭后服用了安眠药刚刚入睡。下午2点,秘书把周恩来叫醒,送上外交部的特急报告。周恩来看了后,立刻要汪东兴报告给毛泽东。下午5点多,周恩来主持政治局会议,报告了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事关重大,连年事已高、一般不参加会的董必武也来了。
    林彪机毁人亡的消息传来,毛泽东、周恩来及政治局的多数同志心里都一块石头落地了。这是出人意料最理想的结果了!
    汪东兴给毛泽东报告这一情况时,毛泽东似乎也有些意外。他问汪:“这个消息可靠不可靠?为什么一定要在空地坠下来?是不是没有油了?还是把飞机看错了?”他还问道:“飞机上有没有活着的人?”
    毛泽东、周恩来和中央事先对林彪集团图谋不轨,要谋害毛泽东,发动政变的阴谋活动一无所知。林彪的突然逃跑,祸起萧墙,毛、周及其他中央领导备感震惊。林彪叛逃未遂,机毁人亡,是历史提供了中共中央从容处理事件的良机。
    周恩来指示外交部:从现在起,指定专人译办驻蒙使馆来的电报,密封后送总理亲启;今天的报告,凡经办和知道的人都要打招呼,要绝对保密。
    为进一步核实情况,查明事实真相,周恩来指示外交部要驻蒙大使馆,详细勘查现场,为慎重起见,要大使偕员亲自前去。驻蒙使馆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周恩来还指示有关部门,要把事件保密得尽可能长些,要尽可能赢得时间处理“善后事宜”,以防不测。为把这一突发事件处理得更稳妥,让证据更确凿,事实更准确,以便为党内外做好承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所以,在林彪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在宣传舆论方面没有做很大改变,颂扬林彪的语言还是不绝于耳。
    在审慎地保持社会稳定的同时,对林彪集团的追查和清理在日夜紧张地进行着。
    13日,李伟信被抓获。根据他的供词,在他的住处查抄出大批材料。
    在12日深夜转移到空军第二高级专科学校待命的空军司令部技术情报处副处长王永奎、空军办公室外事秘书陈伦和、空军司令部雷达兵部副部长许秀绪、空军司令部管理局副处长兼汽车队队长王琢等人,等了一夜,杳无音信,认为林立果他们已经到了广州,便于13日下午分散上了去广州的火车。15日早上,他们到达广州。但到处打听不到林立果等人的消息。傍晚,他们得知部队要抓他们的消息,便到一个基层单位躲了一夜。第二天,他们弄到空白介绍信,伪造姓名、身份,准备乘火车到上海。在广州源潭车站,他们被抓获了。
    几天时间里,“联合舰队”成员、空军政治部党委书记江腾蛟、空军副参谋长王飞、空军副参谋长胡萍、空军作战部长鲁珉、空军情报部长贺德全、空军司令部二处处长朱铁铮、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刘世英、空军司令部军务部装备处副处长郑兴和、空军司令部办公室秘书程和珍等相继被收审。13日,组织上找江腾蛟谈话,他在还不知道林彪逃跑机毁人亡的情况下,就交代了谋害毛泽东的阴谋罪行,写了《谋害毛主席阴谋事件的经过》等书面材料。同日,鲁珉等人也交代了自己的罪行。他们12日深夜开会商定的南逃编组名单被查获。
    9月20日,空四军政委王维国、空五军政委陈励耘被收审。9月25日,南京空军副司令员周建平被收审。9月30日,国防科委第一副主任兼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民航总局政委刘锦平被收审。
    九一三事件后,中央没有立即对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采取措施。毛泽东对周恩来说:“看他们10天,叫他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老同志,允许犯错误,允许改正错误,交代了就行。”
    10天来,这些与林彪关系极不寻常的将领们,既没有揭发林彪的罪行,也没有交代自己的问题,反而加紧防范串联,偷偷销毁与林彪密切往来的证据。黄永胜焚烧材料,把烧纸用的磁缸都烧裂成两半。
    10天后,毛泽东让汪东兴找来周恩来,问对黄永胜他们的处理情况。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说,他们在拼命烧材料。毛泽东说:“是啊,那是在毁灭证据嘛。这些人在活动,是要顽抗到底了!”周恩来说:“我马上办,今天晚上办不成,明天早上一定办成。”
    从毛泽东处出来后,周恩来对汪东兴说:“你不能离开中南海,要严加保卫主席的安全。”
    24日上午,周恩来把黄、吴、李、邱召集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开会,向他们宣布中央对他们实行隔离审查的决定。当他们进门时警卫进行检查,看他们是否带有武器。周恩来对他们说:“出事10天了,你们几个一言不发、一字不写,不知是为了什么?”“今天早晨3点钟,主席最后下了决心,你们几个暂时离开工作,给你们找了几个住的地方,你们分别去写材料。军委办事组的工作,由叶帅暂时负责。”
    不久,10月6日,空军学院小楼里的一份最关键的罪证材料被清查出来,送达周恩来的手中。这就是1971年3月22日至24日,林立果、于新野等人搞的《“571工程”纪要》。这份由于新野潦草地记在一本小活页本上的阴谋政变计划,同林彪的“九八手令”、给黄永胜的亲笔信等罪证材料一起,给林彪集团反革命政变罪行的定性砸下了最后的一根钉子。
    ……
展开
目录

一 从军事元帅到“政治元帅”
1958年5月,在八届五中全会上,毛泽东提议林彪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位居毛、刘、周、朱、陈之后。林彪在会上格外兴奋,病容全无,精神焕发。
1. 辉煌战绩与元帅军衔
2. 真病还是“权力饥渴症”?
3.“紧跟”姿态背后的真实内心
4. 党内斗争的“大赢家”

二 攀升权力顶峰
在林彪的鼓吹下,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天南地北,到处是大兴背“老三篇”、唱“语录歌”、学“毛著”的活动。
1. 谋求“副统帅”和“接班人” 的新身份
2. 利用“文化大革命”煽动天下大乱
3. 登峰造极的个人崇拜
4. “接班人”堂而皇之地写入党章

三  宗派体系的形成
林彪家庭非常奇特,缺少家庭温馨,充满政治机诈。叶群老想让儿女对她俯首帖耳,但适得其反。儿女大了,更不听她的了,她就想通过给儿女找“对象”的办法控制他们。
1. 栽培自己的政治势力
2. 扑朔迷离的“升一批、倒一批”
3. 家族内部的微妙关系

四 毛家湾与钓鱼台的矛盾
一天,江青到林彪处说了些什么,惹得林彪勃然大怒,大喊大叫地要把江青赶走。在私下里,林彪也曾多次对老部下、秘书和家人表示过对江青和“中央文革”的厌恶情绪。
1. 林彪、江青集团的勾结与冲撞
2. 毛家湾来了个“老夫子”
3.“接班人”的地位开始松动

五 盛极而衰
……林彪讲了一个半小时,毛泽东开始还微笑着听,听到要克服“迷迷糊糊思想”时觉得味道不对了,面上渐渐露出不悦之色。
1. 设不设“国家主席”引发斗争升级
2. 毛泽东的“一点意见”扭转乾坤
3. 陈伯达、叶群犯下大忌

六 密谋政变
上海小组是效命于林家的秘密组织,以林立果为小组的最高领导,对他的指示“必须认真领会,句句照办,字字照办”,“小组的一切活动均是绝对机密,未经请示和未得指示时,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和了解情况”。
1. 借批陈矛头直指林彪
2. 林立果密谋政变
3. 南方巡视,毛泽东敲山震虎
4. “联合舰队”谋害毛泽东

七  九一三事件的分分秒秒
叶群是个不安分的女人。她对黄永胜使用了女人的妩媚手段,使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与黄永胜打电话说的喋喋情话,恰恰被她亲生儿子林立果偷偷录了下来。这是林立果控制他们的一个杀手锏。
1. 阴谋败露,准备南逃
2. 借女儿婚礼掩人耳目
3.“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要阻拦”

八 折戟沉沙
“我们很快便找到了飞机的残骸。一群野狼已在那里筑了窝。士兵们对天鸣枪驱走了狼群……尸体共有九具,全都烧得面目全非并已高度腐烂。我在两具尸体的口中发现了做工相当精细的金齿桥和金牙……”
1. 追查与清理工作
2. 机毁人亡经过的客观分析
3. “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身影慢慢消失……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