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平优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汇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3063565
  • 作      者: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年来,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简称“杭州城研中心”)秉承杭州籍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城市学思想,以“打造立足杭州、面向全国的城市学智库”和“中国城市学研究的杭州学派”为目标,以探索城市化的“中国模式”和研究治理中国“城市病”为己任,按照问题导向的学术研究思路和方法,选择中国城市化中最为突出、党委和政府最为关注、市民群众反响最为强烈的“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教育问题”、“城市医疗卫生问题”、“城市住房问题”、“城市土地问题”、“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八大“城市病”,作为城市学研究工作的重点,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征集、评选、交流活动。我们设想借鉴“诺贝尔奖”的评选模式,开展“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并以八大城市问题研究为基础,逐步形成八大门类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钱学森先生是城市学的倡导者,为城市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杭州是钱学森先生的故乡,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以“城市学”命名的研究机构。开展城市学专业的征集评选活动,并以“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命名,既是对钱学森先生在城市学领域开创性贡献的最好纪念,也将有力地推进城市学研究事业。
  首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于2011年拉开帷幕,征集主题为“农民工的户籍与市民化问题”。2012年,第二届征集评选活动主题为“城市交通问题”。2013年,第三届征集评选活动围绕“城市教育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和“城市交通问题”同时开展。杭州城研中心组织编辑出版历届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汇编,并列入《城市学文库·八大主题论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14年,第四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征集评选活动围绕“城市教育问题”、“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城市流动人口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同时开展征集活动。“城市教育问题”征集活动由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携手举办,并得到了《教育研究》杂志社、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2014年征集主题为“公平优质教育与教育改革”。此次活动共收到国内外参评作品300余篇(部),成果形式包括专著、论文、研究报告。我们邀请了城市教育问题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应征作品进行初选、初评,产生了50篇入围作品。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组织专家开展通信评审,评选出20篇入围作品。2014年10月,我们还将召开由国内权威专家参与的专家评审会,最终投票产生“城市教育问题”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1名、提名奖10名、优秀奖若干名。
展开
精彩书摘
  《城市学文库·教育论丛:公平优质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
  教育公平不仅要追求形式的公正即程序公正或规则公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即一个教育制度对所有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保持中立,而且应该追求实质公正、实体公正。对社会弱势人群的补偿是衡量社会公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教育政策应该充分考虑到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阶层差距等重要因素,建立弱势补偿制度。同时也要看到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突破公平与效率的二律困窘,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冲突问题。
  均衡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价值。倡导和坚持教育公平原则,一个核心的现实要求就是要消除教育系统中的分等对待现象,推行教育均衡发展战略。要以体制重构和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逐步纠正或改进造成教育城乡差距的体制和政策,将人为造成的城乡差距缩小到最低程度。要以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和一体化为目标,把农村教育纳入教育发展全局之中,统筹城乡教育资源,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要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把切实缩小区域内校际差距作为工作的重点,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进。
  (三)质量效益
  我国教育事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数量不足和规模偏小问题,基本解决了资源短缺时代“上学难”的问题,整体进入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新阶段。提高质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就农村教育而言,经过长时间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发展,也应该说已经基本解决了资源短缺和“上学难”的问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提高质量同样应该摆上农村教育的议事日程,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认为农村教育是一种较低层次、较低水平教育的思想意识,克服农村教育可以比城市教育慢半拍、容许农村教育质量差一点的观念。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从过去的重普及转到重提高上来,从过去的重数量和规模的发展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的效益最大化。既要缩小城乡教育在规模、数量上的差距,更要缩小城乡教育质量上的差异,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要构建起城乡一体的教育质量保障政策体系,建立起城乡一体的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人员编制标准、课程标准、学生学业成绩标准、校长资格标准、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标准,要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根本性措施,严格教师资格标准,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从教,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我们要认真研究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出生人口的下降和农村人口转移引发的农村适龄儿童人数减少的情况,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提高农村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切合性,既要兼顾农村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要努力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农村能够“留得下”、“用得上”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
  (四)政府责任加强政府责任既是教育公益属性的要求,也是克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弊端的要求。农村教育相对弱势,农村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尤其需要强调政府责任。坚持教育公益性,加强政府责任,最重要的是要解决好教育投入问题,尤其是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公共教育财政应覆盖整个教育体系。重构教育投入体制,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提升公益性社会事业占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保障公共教育经费逐步增长。制定各级各类教育的基本拨款原则与拨款标准,建立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全力支付法定范围的免费义务教育,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公平的、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惠及所有学龄人口。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确保农村教育投入的优先性。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建立完善公共财政分担体制。调整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能力与支出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充分调动农村各方面力量办学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的资源用于发展教育。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也要鼓励多渠道筹措教育资源,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
展开
目录
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
--打破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制度瓶颈
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破解
致力于更加公平的教育:义务教育政策30年
--基于改革开放30年义务教育政策与法制建设的思考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教育政策取向和政策制定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
中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之探讨
教育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研究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探析
--基于学龄人口预测
教育公平正义视野下的城市教育失衡现象及其原因浅析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演进逻辑与未来走向
教育公平的终极目标:教育结果公平
一对教育结果公平的重新定义
转向“兜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心
高考改革:政策公平性与技术相容性
给择校热“降温”:从“内部治理”到“社会治理”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与学校的职责划分
--兼议示范性学校政策
钱学森盟校的设想
学校委托管理中的改革阻力及化解
--兼谈对学校改革路径选择的启示
新生代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政策需求及政策制定方式的转变
什么是好的教育政策
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教育发展目标中的统
生态文明呼唤一种热土教育
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异地高考新政思考
中国城镇居民教育与收入代际流动的关系研究
上海基础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国际化研究报告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与教育机会分布公平性研究
--基于中国18个城市居民家庭教育选择支出的实证分析
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去内卷化”:融合教育的关键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五城市初中生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流动”抑或“留守”:中国大陆农村学童之教育困境
以教育改革创新推进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基于四省市27个典型创新案例分析
深化招生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基于非沪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升学试点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幼儿园的社区3岁前儿童科学教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报告
国外教育城市发展概况与启示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