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朱子学研究的新开端: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53299
  • 作      者:
    高令印,薛鹏志主编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福建是朱子学的发源地,厦门大学有朱子学研究的优良传统。本书是1987年12月2-5日在厦门大学举行的第二届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收录60多篇论文。国内外知名的朱子学专家大都出席提交论文,诸如中国任继愈、朱伯崑、邱汉生、沈善洪,香港刘述先,日本冈田武彦、佐藤仁、高桥进、沟口雄三,美国狄百瑞、陈荣捷、成中英、黄秀玑、田浩,德国余蓓荷,加拿大秦家懿,等等,真是精英齐聚一堂。会议主旨讨论朱熹的哲学、经学、伦理、教育等思想的特征、价值和实际意义,以及朱子学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对这些问题都有深入的探讨,使朱子学研究的水平提高了层次。

展开
精彩书摘
  《国际朱子学研究的新开端: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论集》:
  朱熹通过对理与气、太极与阴阳、道体与器物的并行不悖的体认和诠释,而综罗百代,又通过理体气末、太极阴阳动静、道体流行的变易生生的体认和诠释,使理气、太极阴阳、道体器物三大理念之间的融突得以和合。又使三大理念各自内部关系得以理顺而有序,从而构成了其互相交感、对应相资、体用一源、阴阳和谐、超越流行的道体学理论思维逻辑结构。
  三、物—理的格物穷理
  朱熹哲学理论思维逻辑结构的理(太极、道)→气(阴阳)→物(器)演化次序,当其落实到,即安放在物上时,并没有执着,即无住,而是启用“格物穷理”的程序,由物回归到理,即返回到原点。这便是理(太极、道)←气←物←理(太极、道),由下推上来的逆向推演程序。这个范畴逻辑的复归运动,由即物穷理、知先行重、持敬思诚等环节融突和合构成,是其道体学知识论和修养学说的展现。
  《大学》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把儒家哲学从自然观到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概括了。可是《大学》本文所提出的八条目,对于“诚意”以下的六条目都有说明,唯独对于“格物”、“致知”没有解释。因此,对它的解释,便成为当时论争的重要问题。
  朱熹以此为缺文,于是作《格物致知补传》如下: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格物,此谓知之至也。
  即物穷理何以可能?是因为主体人心的“灵明”是有知的能力,天下的万物都是有理的。主体人心之灵与客体天下物理如何沟通融合?他认为必须通过格物,不断穷极事物的理。久而久之,就能“豁然贯通”,达到对理的体认。朱熹在《补传》中,把认知分成格物与致知两个层次。
  ……
展开
目录
朱熹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和逻辑结构
朱熹之物、心与理——知识的成立与实践之理论关系
朱熹理一气一物的哲学逻辑结构
“天人合一”在思想史上的意义
由朱熹的易说检讨其思想之特质
论朱熹的理学体用观
朱熹在易学研究上的几个基本观点
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
朱子学是一门活学问
朱熹思想中“天”的观念
关于朱熹的心说
朱熹心学的特质
论朱熹对仁字本义的阐发——兼读《中国哲学的课题及其意义》
朱熹的“一体两分”说
朱熹“生”的哲学
关于朱熹思想中用“礼”缓和社会冲突的概念
论朱熹“格物致知”说的认识论
朱熹的伦理思想
朱熹伦理思想评议
朱熹与《中庸》
朱子学的治国纲领
朱熹的道统论
论朱熹的词
朱熹教育思想再评价
朱熹的教育哲学
简论朱熹的教学过程
朱熹与道教
论朱熹对道教的影响
朱子与大慧禅师及其他僧人的往来
朱熹对儒佛之判分
朱熹理学与儒、佛、道的关系——论朱熹理学的本质和理论渊源
佛教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道南理窟
郊祀礼制与“天”
试论道学道统论的形成和特点
朱子思想中的历史与哲学
重评朱熹的历史观
从洛学到闽学——综论杨时、罗从彦、李侗哲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张载与朱熹
从《四书集注》看朱熹对杨时理学思想的汲取和利用
朱熹与南剑三先生
洛学传人游酢
闽学概论
朱熹与张械的中和之辩
黄榦在朱子学中的地位和贡献
论朱熹对周公、文中子和唐太宗的褒贬
朱子学与徂徕学之比较研究叙说——从中日思维方式异同所作出的观察
胡适的朱熹研究
东林学派和晚明朱学的复兴
朝鲜朱子学的形成
论朝鲜士林派(李朝前半期的朱子学者)的哲学思想
崎门朱子学之特色——日本式的思考
简析宋明时期“成性”与“复性”之争
论宋明理学中的两个“知”的观点:朱熹的“致知”和王阳明的”致良知”
试论朱熹的科学思想
朱熹哲学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老子的“道”与无限
李贽是怎么评朱熹的
从东西方文化发展的趋势看朱子学的现实意义
清初朱子学的复兴
朱熹思想与福建地区文化
试论朱熹学术思想在闽北产生的社会条件
朱子学在同安
探讨朱熹思想的特征、价值和意义
聚国际学界名流,研东方朱学精微——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海外学界动向: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