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智慧》:
“功遂身退”是一种智慧。它告诫我们,当我们有功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在一些人面前摆老资格,更不要动不动就是当初怎么样。否则,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功劳,反而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甚是危险。
在我国封建社会,大多数靠战争登上宝座的帝王,在开国之后,总会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而消除一些开国功臣的兵权。削除兵权有两种:一种是和平解决,另一种就是随便加个罪名、“名正言顺”地铲除。
历史上和平削除兵权的例子不多: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宋太祖赵匡胤也算一个。而功成后谋杀功臣的皇帝则比比皆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有清朝雍正皇帝,等等。他们诛杀了许多为他们打下天下的功臣,只有极少数懂得“功遂身退”道理的才幸免于难。
韩信就是因为不懂得“功遂身退”而惨遭杀害的典型。
毫不避讳地说,刘邦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韩信打下来的,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王朝,刘邦也不可能当皇帝。韩信功高震主,刘邦又生性多疑,功劳大、威望高的韩信自然让刘邦感到了威胁。然而,韩信却没有想到这一道理,以功臣自居,完全没有了当初带兵打仗时的聪明智慧。刘邦可想到了这点,为了巩固他的皇帝地位,他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韩信的势力,把当时还是“齐王”的韩信封为“楚王”,使其远离自己的发迹之地。然后又有人适时告发韩信“谋反”,刘邦又将他再贬为“淮阴侯”,不出几个月,吕后又和刘邦唱了一出双簧:前脚刘邦带兵出征,后脚吕后就让萧何把韩信骗到长乐宫,以谋反之罪将一代名将残忍地杀害了。
同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中的张良则聪明得多。
刘邦即位后,大封功臣,张良再三推辞,最后只领留侯的头衔,坚决不受三万户食禄,忘掉了以前的丰功伟业,过着隐逸恬淡的生活。后人亦赞叹张良的智慧谋略:“运筹帷幄见真知,暗渡明修尚未迟。业就功成身引退,免遭吕氏害贤时。”《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人生在世,竭尽所能报效社会是必要的,但当成功了,危险也就来了。可能在论功的时候,就包含分配不公,或骄傲让人嫉恨,更有功高震主等危险和矛盾潜伏着,要学会化解,更要学会韬光养晦,锋芒内敛。
明朝的一批开国功臣,也是如此。懂得“功遂身退”的存活了下来,而不知此道的人,却最终落得了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因女婿胡惟庸涉嫌谋反受牵连而被灭门;开国大将、凉国公蓝玉因被锦衣卫告发谋反而被灭三族;功臣冯胜、傅友德、廖永忠、朱亮祖也因失宠先后被杀;徐达虽然没有被朱元璋直接杀害,但也是被朱元璋间接“赐死”的。史书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十二月二十一日,徐达得了背疽。徐达生病的时候,朱元璋派他的儿子徐辉祖到北平去慰问,又从各省找了很多名医给徐达诊治。据说,朱元璋听说徐达病情好转,大出意料之外,就把御医叫来问道:“生背疽忌食什么东西?”御医回奏道:“有疮在身,当外涂药物,并要清心寡欲,粗茶淡饭,耐心调养,最忌吃发物。”朱元璋又问:“最忌吃什么发物?”御医回奏:“这种病最忌吃鹅。一吃鹅,肯定会送掉性命。”朱元璋听到这里,脸儿一沉:“好啦,下去吧!要小心,不准把这事泄漏出去。”御医搞不清皇帝闹的啥名堂,只好“是,是,是”地答应着,手心捏着一把汗,疑疑惑惑地走了。
这天,徐达正闲坐在家里,忽见皇宫里的内监来到,口称皇上有旨,赐予佳肴美味。徐达慌忙迎接,哆哆嗦嗦地跪伏在地,恭听宣读圣旨。原来朱元璋叫内监送来一只蒸鹅,要他立即吃下,“以慰朕心”。
徐达心里“咯噔”一下,差点儿惊叫出声:背疽刚有点好转,哪容得吃蒸鹅啊?皇上啊皇上,这不是明明要我去死吗!?哎,吃了人要死,不吃是抗旨,也要死,终归要死啊。他强忍悲痛,口称:“叩谢皇上天恩!”内监看他迟疑,催促着说:“莫要耽搁,趁热把鹅吃了,下官要回奏皇上呢!”徐达只好忍着泪,一股脑儿把一只鹅吃得干干净净,然后又叩头谢恩。
当晚,徐达就毒发而死。跟着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只有汤和因主动交出兵权,告老还乡,从此闭口不谈国事,才保住了终身。
《道德经》还有云:“夫为不居,是以不去。”学会适时的功成身退,对于保存自己的名节,延长自己的寿命都很有益处。
对于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来说,“功成身退”也是他的人生成功智慧上的一“环”。在40岁时,他成功地推行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创造了福特公司日产汽车7000辆的辉煌业绩。但福特在中年以后就退隐了。他在故乡营造了一个住所,在那里和家人一起过着清闲的日子。就这样,他在安静、惬意的农庄度过了32年,一直活到83岁才去世。这位当时在美国数一数二的巨富,家庭生活却令人难以相信的俭朴,据说只用5个仆人和半个洗衣工人。但他曾以700万美元捐助一所医院,又降低货价,提高工人工资、红利,收容伤残,福特公司收留了近万名残疾工人。
福特的这种行为同样是一种功成身退,更是一种人生的成功。
尖锐的东西,它很容易受到挫折,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有了功不居功,有了名不恃名,任何时候都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我们一生都需铭记的智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