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幸福能力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55392
  • 作      者:
    肖冬梅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源于作者的博士论文。随着幸福学的蓬勃发展,“幸福能力”这一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中,人们期待幸福能力的研究取得进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实践指导,但是目前成果廖廖。本书共分七章,本书将研究幸福能力的意蕴、本质、特点以及幸福能力的发生发展等基础理论问题,并探寻幸福能力的培育要点和方法。
展开
作者简介
  肖冬梅,女,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博士。近年来,作者对幸福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相应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期刊报纸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光明日报理论版发表的文章被新华网、求是理论网等众多网站转载,1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刊,主持和参与教育部和省级项目多项,参编著作2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力图解决以下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如何突破传统幸福研究的静态描述的局限,引入对幸福和幸福能力的动态考察?研究幸福的逻辑起点是什么?如何拨开多种幸福观的迷雾,正确地解释幸福的内涵?幸福能力的意蕴是什么,幸福能力提出的依据又是什么?幸福能力与生存能力、道德能力、情绪能力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另外,幸福能力的结构要素有哪些?幸福能力如何发生和发展?
展开
精彩书摘
  《幸福能力论》:
  第二,幸福能力是一种后天能力,它并不是自然发生的,是人对幸福有了一定的觉解后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努力所取得的结果。另外,获得幸福能力就必须依循生命存在之理,没有对有关生命存在必然性知识的一定了解,追求幸福就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幸福能力也就很难获得和发展。
  第三,幸福能力不仅体现在内源性发展需要的直接满足,也体现在对内源性发展需要与外在性发展需要满足的相互结合中。生命存在是不可能离开外在性发展需要的,人是历史性、社会性、文化性的动物,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外在性发展需要,人们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自己需要的满足,外在性发展需要也是人作为具体的生命存在所必需的,它们是实现内源性发展需要的手段和途径,离开了外在性发展需要的满足,内源性发展需要的满足就失去了重要的依托,外在性发展需要的满足如财富、名誉、地位的获得是中性的,当我们把外在性发展需要与内源性发展需要结合在一个实际活动过程中,外在性发展需要的满足也就与内源性发展需要的满足紧紧相连,成为后者实现的阶梯和桥梁,因此能够将两种需要结合在一起就是幸福能力的重要体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幸福言说方式的转换:幸福理论突破的基础
一、“幸福是什么”的发问方式:传统理论存在局限的根本原因
(一)“幸福是什么”是传统研究中的理论原点
(二)“幸福是什么”发问方式的局限性
二、现成论:“幸福是什么”问题背后的哲学思维方式
(一)“幸福是什么”问题所蕴含的思维方式
(二)现成论的基本特征及其运用于幸福研究中的缺陷
三、“生成论”:幸福研究中应有的哲学立场
(一)生成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维方式
(二)幸福研究中坚持生成论的必然性
四、“幸福意味着什么”和“如何实现幸福”:生成论视角下的言说方式
(一)从“幸福是什么”到“幸福意味着什么”和“如何获得幸福”
(二)在“如何获得幸福”的追问中转变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生命存在之更完满体验:幸福的意蕴
一、人存在境遇中的压力及所形成的需要:透析人的生命存在之关键
(一)人存在境遇中的第一重内在压力:符合生命存在的共性
(二)人存在境遇中的第二重内在压力:保持人生命存在的特殊性
(三)人存在境遇中的第三重内在压力:解决人生命存在的本有矛盾
(四)人存在境遇中的外在压力:适应环境和符合社会要求
(五)两种发展需要的形成:人存在境遇中内外压力的结果
二、生命的存在:生成论视角下幸福理论中的逻辑出发点与旨归
(一)存在者、活动方式和存在境遇:生成性的个体生命存在之内蕴
(二)个体生命存在:人生幸福的出发点和幸福理论的逻辑起点
(三)完满的个体生命存在:幸福的落脚点和幸福理论的价值旨归
三、生命存在的片面理解:传统幸福理论的误区
(一)自然生命:快乐论幸福观
(二)理陛生命:完善论幸福观
(三)神性生命:宗教幸福观
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生命幸福观中的幸福
(一)生命存在的从较不完满到较完满的过渡:幸福的客观标准
(二)更完满的生命存在状态之体验:幸福的主观标准
(三)生命活动:幸福的来源
(四)更合乎内源性发展需要的生命活动:幸福的基石
(五)外在性与内源性发展需要满足的结合:实现幸福的主要途径
(六)生命存在的维度:幸福分类的依据

第三章 “幸福能力”:“如何实现幸福”的追问中不可掩蔽的幸福范畴
一、“幸福能力”概念的提出
(一)能力的一般解读
(二)幸福能力的内涵
二、“幸福能力”概念提出的依据
(一)“幸福能力”概念的提出是逻辑推理的必然
(二)“幸福能力”概念的提出是实证支持的结果
三、幸福能力的特点和实质
(一)幸福能力的特征
(二)幸福能力的实质
四、幸福能力与其他能力的联系和区别
(一)幸福能力与生存能力的联系和区别
(二)幸福能力与道德能力的联系与区别
(三)幸福能力与情绪能力的联系和区别

第四章 静态和动态:考察幸福能力整体结构的双重维度
一、幸福能力结构体系的静态剖析
(一)结构的一般分析
(二)幸福能力结构的“运作维度”
(三)幸福能力结构的“内容维度”
(四)幸福能力结构的“目标维度”
(五)幸福能力结构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二、幸福能力及其结构的动态考察
(一)幸福能力及其结构的发生
(二)幸福能力及其结构的发展阶段
三、幸福能力结构的生成和发展的动力
(一)幸福能力结构生成和发展的动力来源
(二)幸福能力结构生成和发展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活动是幸福能力结构生成动力之间相互作用的桥梁和中介

第五章 生产性人格:幸福能力发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基础
一、生产性人格体现出人与世界特殊的定向关系
(一)人格的核心和特性
(二)人格基础和人格定向
(三)生产性定向和生产性人格
二、生产性人格是幸福能力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动力
(一)确定了人重视生命存在的基本立场
(二)形成了人趋向自我完善的半自动化运作方式
(三)提供了人与世界关联和作用的正确模式
三、幸福能力的发展是生产性人格定向的肯定和强化
(一)发现幸福的能力有助于个体对其生产性人格定向的肯定
(二)获得幸福的能力有助于个体对其生产性人格定向的固化
(三)拓展幸福的能力有助于个体对其生产性人格倾向的强化

第六章 解除障碍和建构美好:幸福能力发展的外在集中体现
一、限制性的生命活动模式:个人幸福的主要障碍
(一)生命活动的类型
(二)生命活动方式主要取决于生命活动模式
(三)幸福的主要障碍来源于限制性的生命活动模式
二、解除和建构:幸福能力所体现的双重主题
(一)解除限制性的生命活动模式是幸福能力的重要体现
(二)建构合乎内源性发展需要的生命活动模式是幸福能力的关键体现
(三)解除限制和建构美好是长期训练和努力的过程
三、建构积极愉悦的生命活动模式:幸福能力的初步性集中体现
(一)积极愉悦的幸福之意蕴和作用
(二)发挥幸福能力实现个体积极愉悦的生命活动模式
四、建构自我实现的生命活动模式:幸福能力的提升性集中体现
(一)自我实现理论和自我实现的幸福之意蕴
(二)发挥幸福能力建构自我实现的生命活动模式
五、建构自我扩展的生命活动模式:幸福能力的跃升性集中体现
(一)自我扩展的幸福之意蕴
(二)自我扩展的幸福之层次
(三)自我扩展的生命活动模式之实现

第七章 现实探寻:幸福能力培育的主要内容和路径
一、培育发现幸福的能力之主要内容与实现路径
(一)发现幸福的能力之培育内容
(二)发现幸福的能力之自我培育的主要路径
(三)发现幸福的能力之外在培育的主要路径
二、培育获得幸福的能力之主要内容与实现路径
(一)培育获得幸福的能力之普遍内容及实现路径
(二)获得积极愉悦的幸福之能力培育的具体实现路径
(三)获得自我实现的幸福之能力培育的具体实现路径
(四)实现自我扩展的幸福之能力培育的具体实现路径
三、培育拓展幸福的能力之主要内容与实现路径
(一)拓展幸福的能力之培育内容
(二)拓展幸福之能力培育的主要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