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学术(第十三辑)》:
北京官话本所使用的白话和之前的官话译本有所不同,语言的雅驯程度更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于口语的摹写,而是试图将白话作为一种“更高格调和文学性的体裁”加以书写:“这可以从北京官话译本删除了口语化的感叹虚词、采纳了语体更古典的字词,或减少使用代名词和量词中看出来。官话成为一种书写语体,不再被视为单纯只是口语官话的复制品,而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北京官话译本的成功,标志着白话顺利地完成了雅化与现代化的转型。因此,北京官话本在最初诞生之时,亦曾激起过乐观的预计,认为它可以成为一个“能够被所有新教传教士一致接受的、可以通行于中国各地的《新约》通用译本(common version)”,提供一种在高雅的文言译本和过于粗俗的方言译本之间“折中的可能”,让各个阶层的读者普遍使用。
然而,在南方地区的情形却不如想象乐观。相较官话译本,南方地区最初主要使用的是各种方言译本;而在早期,它们仅被视作是向那些根本不识字的底层民众传播福音的便捷工具而非值得为之倾注心力的重要工作。很多方言译本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忠实于原文、语言鄙俗等缺点。除此之外,方言译本更大的问题在于,由于其传播方式往往是在大众中“朗读”或在讲道中直接使用,因而许多方言译本使用的都是罗马拼音而非汉字;对于那些本身并不识字的民众来说,学习罗马拼音字自然方便快捷,但是对已经受过数年教育的人来说,他们并无从头学习罗马拼音的必要与兴趣。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