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法与人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2508071
  • 作      者:
    学诚法师著
  • 出 版 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推荐1: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扶风法门寺、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杂志主编——学诚法师第一部开示文集,在佛教信众心目中威望极高。一代高僧与您面对面谈学佛与调伏内心。
  推荐2:
  内容通俗易懂,僧众皆宜。既有佛法的教理教义,又有结合现世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佛法诠释,将深奥庄严的佛学智慧化作口耳相传的浅显妙语,娓娓道来,十分亲切。
  学诚法师始终以一颗慈悲佛心为芸芸众生指引道路,召唤佛教徒与所有困惑迷茫的人,练习依法摄心、以心摄法。修行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并落实在内心深处的。
  推荐3:
  首部写给僧众的一套充满法喜的学佛修行指南。借助佛法的力量自觉发愿承担,开启智慧、通达、慈悲的人生。打开本书,沐浴“具幸福能量寺庙”龙泉寺的佛法智慧,拈花问佛,洞察世事,发自内心深处地修行。

展开
作者简介
  学诚法师,俗名傅瑞林,1966年出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等职务。
展开
内容介绍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6:修行与念佛》是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的第六本。学诚法师告诉我们“修行就是断烦恼”,我们学佛、修行,乃至出家,其目的都是为了调伏我们的心。在一切境界中,都要去练习依法摄心、以心摄法。但同时,学诚法师也强调“修行不是做出来给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并落实在内心深处的。修行是修心,要生处能熟、熟处能生”。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6:修行与念佛》如同一位传递佛教智慧的使者,希望能够帮助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奋斗的年轻人、渴望修身养性的中老年人,开启内在智慧和慈悲,重拾一份热切的时代责任感,过上吉祥、喜乐、幸福、圆满的人生。

展开
精彩书摘

  放下什么?外则宇宙万有,人我是非;内则身心世界,妄想杂念。这些东西要是看不破,放不下,那就万般烦恼挂心头了,又如何能在念佛堂里自在地念佛呢?合外在的繁杂境遇和内在的烦恼思绪,称之为万缘。
  万缘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但究其主要的,可以说是造成有情生死轮回不息的业因。业遇到种种因缘而产生果报,由于每个人所作的业不同,所得的果报亦不同,但都是自作自受,任何人都代替不了,它有很强的作用力和牵引力,故称之为“业力”。
  我们想好好用功,发心念佛,而心念总是无法静下来,这就是业力在作怪。佛经上说:“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又说:得到人身犹如“盲龟得浮木”。意谓大海里有只海龟,眼睛是瞎的,每过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一块浮木中间有一小孔,在海面上漂流,等到有一天海龟浮出海面时,能恰好地钻进浮木孔中,这是何等的难遭难遇!我们在六道中得人身的机会就与此相似,非常稀有难得!因此,我们一定要珍视自己得到人身的价值,纵有百年三万六千日,过一日就少一天,必须认识清楚,空过此生就太可惜了。
  念佛时,务必一切全然放下,譬如平时讲话喜欢讲是非,做不应当的事,起想入非非的念头,念佛时要把这种种都放下。念佛,关键是一心念。念的含义,同学们都明白,念字从今从心,就是现前一心。一句佛号从心里清清楚楚地念出来,还要明明白白地听到心里去,念念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这才是念佛。如果一边念佛一边不停地生出别的念头来,想别的事情去,那还是念是非,而不是在念佛,应达到每一个心念都是佛号。
  为何要这样呢?因为一心不可二用。那么,一心念佛该如何下手呢?首先要心平气静,不急不慢,不可贪多急念,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样很容易疲劳,疲则难持久。也不是悠悠闲闲,抱无所谓态度,念多少算多少,那样佛号提不起来,终则放逸懒散。而是要像精进佛七一样,安排好时间,从从容容地念,念兹在兹,就容易得一心。
  《像法决疑经》说:释迦牟尼灭度后,“正法五百年,持戒坚固”,比丘持戒清净,证得解脱,所以正法时期,比丘以持戒而得解脱。“像法一千年,禅定坚固”,像法时期,比丘较注重禅定的修习,以禅定证解脱。“末法一万年,念佛坚固”,末法时期,比丘大都修念佛法门,以念佛了生死,出三界。所以,净土法门得以广泛地流传,大家都弘扬修学净土法门,所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为什么净土法门会如此兴盛呢?其原因是,大家都想离苦得乐,知道人生是苦,要求得到究竟的安乐。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种种苦,想舍离之,依世间法是达不到的,所以只有到佛法中求,而离苦得乐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是念佛法门。这一法门非常适应中土众生的根机,所以千百年来,普遍地流传着。
  苦有生理、心理与物理等方面的种种不同。
  生理:有生老病死。古往今来,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这一规律。
  心理:有烦恼与痛苦。大家更是有体会的,如毁誉称讥等八风。自己时时受他人言行的影响,人家一个不好的眼色,有时会难过一天;见别人坏处,心里不好受;别人用功,心里觉得惭愧等。自己看到别人是这样,别人看我们也会产生如此多的烦恼。
  物理:是指由社会与环境带来的痛苦。如:地水火风四大灾难。地灾,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死了几十万人,国外发生的地震也时有所闻。水灾,如安徽大水灾,农田房屋被冲毁,人、畜被淹死。火灾,所谓水火无情,世界各地战火频繁,具有毁灭性的武器等日益增多,对整个人类构成前所未有的威胁。风灾,像台风、龙卷风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
  这些苦难充满人世间的每一个角落,未来的世间势必越来越不安宁。释迦牟尼佛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告诉我们:“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要得到究竟的安乐,只有超出三界,否则无论到哪里,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也难免福尽还堕之忧。
  净土法门,深契末法众生之根机。《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末法亿亿人修行,很少有人能够获得解脱,其原因是不持戒、不修定,不积极储备福慧资粮,更何况现在修行的环境远不如以前,障道因缘甚多。往昔没有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交通又十分不便利,出家人修行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干扰。可现在的出家人衣食丰足,四事不缺,而内心仍然烦躁不安、苦恼重重,所以唯有念佛才是对治散乱心的最好法门。现在就让我们以清净心来至诚念佛吧!
  ……

展开
目录

I 章前语/ 006
生处能熟 熟处能生/ 008
不变随缘 随缘不变/ 026
依法摄心 以心摄法/ 042
II 章前语/ 054
道不远人 法不离心/ 056
心向内缘 辗转增上/ 082
III 章前语/ 110
过堂用斋 善用其心/ 112
爱惜常住物 如护眼中珠/ 138
IV 章前语/ 164
生清净心 起决定解 修真实行/ 166
念佛与皈依/ 185
V 章前语/ 204
精进佛七开示(一)/ 206
精进佛七开示(二)/ 227
精进佛七开示(三)/ 24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