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考:我思故我在,思考方能出真知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黑格尔
黑格尔从18岁就开始接触哲学,他生活的年代有很多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众多的哲学理论,对此黑格尔从不盲目认同和崇拜,他总是不断思考、质疑、总结,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具有自己思想特色的“黑格尔派哲学”,可以说黑格尔的一生都是在思考中度过的,而他的哲学则都是思考的结晶。
黑格尔的思考是无时间限制、无权威界限的,思想能触及的地方就能引发他的思考,所以黑格尔甚至都敢对当时备受认同和推崇的哲学家康德的理论提出质疑,他对康德有一句评价:“(康德)是在下水前学习游泳术。”这句评价虽然实际上并不公正,却很好地体现了黑格尔不仅具有有别于康德的思路,而且对康德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康德的一个著名理论是“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黑格尔用辩证法对此进行了极其复杂的变形,以一种极具逻辑而绝对统一的、理性的不断辩证发展来说明一切,这就根本不用再去管康德的“何以可能”的问题,因为黑格尔自认为其所分析的乃是既定的现实,而现实必定是可能的。
黑格尔认为:“哲学为观照历史而带来的唯一思想即‘理性’这一单纯概念,即理性是世界的主宰。”由此可以看出来,黑格尔对思想的拥护和认可,他认为人只有拥有理性的思想,才能洞察历史,从而明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站立起来。
这一观点至今仍被人们所追捧,人类区别于动植物也就是因为人类是具有思想的。有句话叫作谣言止于智者,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自己的思想,才能去分辨事情的真假,不会掉进语言陷阱里,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于做出错误的举动。
至今我们的大学必修课里都有一堂课叫作“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是因为“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走向了解放。当时经历过殖民压榨、被日寇的铁蹄践踏的中国犹如一盘散沙,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的出现,大家的精神才有了一个集中点,四万万中国人从而凝聚起来,赶走了日寇,赢得了解放,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有了立足之地,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尊严。
就拿义务教育来说,除了读书识字,让青少年摆脱文盲状态,最主要的还是学习一种思想。从小学校就给我们灌输尊老爱幼、爱国敬业等思想,我们一一接纳。当我们越来越大,我们开始接纳自己认可的思想,摒弃不认可的思想,并且不断去验证思想的真与假,然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观念,有了自己相对成熟的“三观”,这是自我思想成熟的过程,也是我们能够独立生活的开端。
当我们自己会分辨一种思想的真假,而不再是单纯地接受老师或者他人的灌输时,这说明我们已经长大了,能真正独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了,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这些思想观念会犹如灯塔一般,给予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引和光明。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鸟巢禅师答:“诸恶莫做,众善奉行。”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三岁小孩也知道这样说。”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小孩也说得出,但八十老翁也未必能够做到。”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一个人要懂得宇宙的因果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改变原有的观念和行为,有意识地去创造而不是总想要得到,所有的得都是曾经舍的结果,所有的今天都是经过无数个昨天千锤百炼而来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一而不是二,不是对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黑才会有白,有上才会有下,有男才会有女,有乾才会有坤,有苦难才会有幸福。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对立的统一,道家画的阴阳鱼就是在用最为简单的方式让人们对宇宙规律有所了解。
人的烦恼与痛苦常常是因为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即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和要求一切。当他人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状态时,当事情没有以自己预期的轨道发展时,当结果没有按照自己期望的样子出现时,就会心生烦恼,顿起不悦甚至愤怒抓狂。有些人穷尽一生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到头来身心疲乏却往往事不遂心,有人甚至感到委屈:“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啊!”
这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只注重了自己的思想,而忽视了他人的思想,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植物,区别于他人,成为独立的个体,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且独立的思想,尊重他人的思想也是自我思想形成的最关键的一步。
此外我们看到树就知道种子决定着它的本质:桃树的种子长出来一定是桃树,梨树的种子当然结的是梨树的果。所谓修行,是一方面要修,要有觉悟,有思想,能够懂得世间的法则和规律;另一方面要行,就是去行动,按照领悟到的规律做事。两个方面都做到,才称得上是修行。人要真正站立起来,思想是基础,行动才是根本。
人死于习惯
人死于习惯。
——黑格尔
“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说的是不断加热装有青蛙的一盆水,青蛙在水中畅快地游着,浑然不知已经到来的危险,最后死于热水中。
“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了由于对渐变环境产生了强烈的适应性和习惯性,从而失去戒备导致灾难的道理。
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温水青蛙”,有的同事对待工作标准不高,敷衍了事,能凑合就凑合,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每天潇潇洒洒上班、瞅着钟点下班,反正工作照常做,做完就下班,领导过问时有个交代就行了,不必太过认真。
这些看似都是小事,但长此以往会慢慢消磨我们的意志,削弱我们的战斗力,不仅阻碍了现有工作的进展,也妨碍了今后人生的发展。一旦工作这条原本舒缓的小溪面临改革的洪流,试想自己有什么能力与别人去竞争,去比拼?这正如沉溺于逐渐升温的热水中的青蛙一样,等意识到了危险却已为时已晚。
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看起来合情合理,无懈可击,谁也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我也是如此,因为从小我们就接受了这个故事,对此从来没有怀疑,这也是我们的习惯,但是这真的就是事实的真相吗?我们是不是一直习惯于接受这个故事灌输给我们的道理而从没有质疑过故事的真实性呢?
曾经有一位女生物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同学们两三位一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只青蛙,文火加热,使水温缓缓升高,以符合“温水煮青蛙”的基本条件。
当温度缓缓升到60度时,开始有青蛙跳出容器。温度升到65度的时候,所有容器中的青蛙一个不落地全部跳出来了。见状女生物老师不无感慨地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会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凡事一定要多多思考,最好经过亲自试验、调查得出结论,而不要人云亦云。”
女生物老师这一堂课岂止是给她的学生上的,更是给我们这些习惯接受的人上的最好的一课。“温水煮青蛙”这个实验不难做,但人们宁肯直接引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去论证从量变到质变的顺理成章,也不愿意去进行任何一点质疑,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至少在听到这个实验以前,我和人们一样认为,青蛙就是那么蠢。
在很多时候,自己的一次实验或者经验,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或许很多次以后得出来的结论,有可能也是不正确的。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怀疑前人留下来的观点,或者留下来的思想,我们可以自己亲自去试试,或许会更加信赖这些观点和思想,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只有这样经过论证的观点才是有价值的。
黑格尔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观点,但他从来都不选择单纯地去追随一种声音,他时时刻刻都保持着警惕,对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给予最理性的思考,提炼后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黑格尔的人生总是伴随着深沉的思索,似乎成为一种习惯。黑格尔教书时从不强硬地将自己的观点塞给学生,甚至于他是在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纠正和形成自己的观点的,他在1797年给妹妹的朋友的一封信中,自嘲地说自己一度是个教师,并把这个称号和他的随身行李一块带着到处奔走,正如背着一个不断用拳头捶打他的魔鬼使者一样。这个魔鬼正是思考,黑格尔始终觉得,只有思考方能让他和他所教的学生的路走得更远。
在生活中,一个人最坏的情况并不是身处恶劣环境,而是被环境逐渐同化而不自知,慢慢被蚕食,慢慢被吞没,当最终醒悟的时候已经太迟了。我们千万不要将生活过成一种习惯,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觉得所有被传承下来的东西都是正确无误的,要对生活保持一份思考和怀疑,这样才不会死于习惯。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
——黑格尔
孩童时代的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热情和好奇,觉得任何东西都是美的,不管是在花朵旁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是白色墙面上的一个黑点,我们都会觉得这些东西是美的。
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渐渐区分美和丑,喜欢看自己觉得美的东西,而对于丑的东西我们往往不屑一顾。墙面上的黑点再也吸引不了我们的注意力了,我们甚至于会嘲笑孩童时代的自己,怎么那么没眼光。
年龄接着增长,我们突然发现生活的这个世界不美了,吃任何东西都是一个味,看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样,看着看着就索然无味了,哪怕蝴蝶已经换上了彩色的翅膀,我们依旧觉得不美,我们开始怀疑这个世界真是糟糕透了,一点美感都没有。
还记得以前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因为那时候有新衣服穿,有鞭炮可以放,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但现在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过年了,觉得就是一堆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一点意思都没有。因为少了这份期待,我开始觉得每一天的生活也都是索然无味的。带着这样的状态,我甚至觉得过年期间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