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一、问题缘起
二、关于本书
第一章 美德、智慧与理论化
第一节 走向卓越:美德前史
一、从自然到技艺
二、从技艺到智慧
三、美德:伦理化与具体化
第二节 苏格拉底问题与“苏格拉底循环”
一、苏格拉底问题
二、反思的一般性
三、伦理的一般性
第三节 美德的理论化
一、智慧的可通约性:从数学到政治
二、技艺的理论化:从修辞术到逻各斯
三、美德:从家庭到城邦
四、理论化及其问题
五、知与行的鸿沟:阿伦特的批评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美德、慎思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亚里士多德的出发点
一、实践智慧的分殊
二、技艺、理论与实践
三、神的美德与人的美德
第二节 属人的善:幸福与实践智慧
一、作为至善的幸福
二、做得好与活得好
第三节 美德的技艺:中道与实践智慧
一、美德与实践
二、实践智慧的双重性
三、城邦的实践智慧
第四节 慎思、目的论与实践推理
一、行动、慎思与目的论
二、美德与实践推理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康德式美德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
一、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风险
二、康德对实践智慧的态度
三、美德:原则问题还是尺度问题?
第二节 “统一”背景下的康德式实践智慧
一、先验的实践智慧学
二、理性的劝告与配得的幸福
三、道德形而上学、道德神学与道德人类学的统一
四、实践智慧的“可运用性”问题
第三节 法权义务、道德张力与实践智慧
一、法权义务与说谎的张力
二、选择、判断力与实践智慧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原则、例外与反思平衡
第一节 原则与例外
一、原则的分析
二、例外与原则之关系
三、有原则的实践
第二节 反思平衡:罗尔斯的vs实践智慧的
一、罗尔斯的反思平衡
二、反思平衡的直觉诉诸与一致性要求
三、反思平衡: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
第三节 作为反思背景的至善原则
一、实践智慧与规范性问题
二、至善原则与黑尔的原则决定论
第四节 原则的层次性与反思平衡的动态性
一、“*高原则”与“*低真理”
二、动态平衡及其脆弱性
第五章 有原则的实践与依规则行事
第一节 原则与实践
一、原则的一般性与有限性
二、原则的开放性与情境性
第二节 一般原则及其特殊运用
一、原则的三个层面
二、实践智慧的内涵与慎思的向度
三、调节 性规则和授权性规则
四、规则:封闭的与开放的
第三节 规则、美德与运气
一、规则与运气
二、美德与运气
第六章 实践智慧与寂静主义
第一节 知识、行动与寂静主义
一、知识、行动与事件
二、寂静主义的分类
三、隐晦的寂静主义:修辞学与叙述学
第二节 亚里士多德与寂静主义
一、实践的“去理论化”与语言寂静主义
二、沉思与行为寂静主义
三、无实践的智慧与无智慧的实践
第三节 维特根斯坦与寂静主义
一、寂静主义:维特根斯坦与罗蒂
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寂静主义
三、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寂静主义
第四节 技能知识与实践智慧
一、反理智主义
二、命题知识与技能知识
第五节 实践原则与政治智慧
一、实践智慧的不同类型
二、寂静主义与滑坡效应
三、政治智慧与权力密谋
四、原则的建构与运用
第七章 实践智慧与三角测量
第一节 美德的统一性与相对主义
一、实在性和统一性论题
二、实践智慧的相对主义责难
三、道德冲突及客观性
第二节 实践智慧的三角测量模型:一种建构主义
一、三角测量的哲学分析
二、美德伦理与道德建构主义
三、公共理性与实践智慧
第三节 规则、人与情境之间的三角互动
一、正义:从亚里士多德到罗尔斯
二、正义的两个层面
三、正义与权宜的两难
四、规则与现实的张力
第八章 实用主义、诗性正义与实践智慧
第一节 古典实用主义的实践、智慧与方法
一、詹姆士:实用主义作为“中间路线”
二、杜威:实践、智慧与情境性
三、工具主义与实践三段论
第二节 罗蒂、实用主义与实践智慧
一、道德与审慎(实践智慧)之关系
二、忠诚、正义与实践智慧
三、真理、政治与反讽
第三节 “草叶上的一缕阳光”:诗学智慧与诗性正义
一、诗史思
二、史哲之争与诗哲之争
三、诗性正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