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真教的创立与历史传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07760
  • 作      者:
    张广保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学论丛:全真教的创立与历史传承》探讨了全真教在金元明时代的历史变迁过程,涉及全真教的派系整合、大宗师的传承、全真谱系的形成、全真教戒律的形成、全真教修炼生活、全真教性命双修的内丹学、元代相容并包的道教管理政策,以及有关全真教研究的一百二十八年的学术史。
展开
精彩书摘
  《国学论丛:全真教的创立与历史传承》:
  第二节 蒙古国时期的终南祖庭——重阳万寿宫
  如果说金代的终南祖庭起初只是一座孤单的道观,尚没有将关右地区的各零散全真道观凝聚成为一个系统,那么蒙元时期的祖庭就完成了这一抟聚过程,成为一个纵横交错,遍布西部,直至川蜀地区的宫观网络群体。蒙元时期全真教西部宫观群体以重阳万寿宫为中心,以终南宗圣宫、太平宫、上清官观等为主体形成一个星罗棋布的全真教官观地区势力。它们以西北、四川为核心统辖差不多半个北中国的道教官观。值得注意的是,全真祖庭的统辖地域与蒙古时期特定宗王的统治范围有着相应的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蒙元时期曾实行宗王出镇制度,而出镇的宗王对于他们镇守的地区的政治、军事、宗教等事务都有相当程度的管领权。处于关右地区的祖庭起初得到乃马真后时期在西凉开府的太宗第三子阔端的护持,后来在世祖至元九年始,又受到世祖第三子安西王及嗣任安西王的庇护。正是由于他们的政治庇护,终南祖庭一直保有对西北、四川地区全真宫观的管理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游离于堂下——大都长春宫全真教总部的统理之外。这说明蒙元时期的全真教与王权之间较中原王朝相比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从全真教方面看,在蒙元时期祖庭宫观群的形成过程中,除两位大宗师亲加督导之外,参与祖庭创建的主要是丹阳门下各宗系。因此,祖庭实际上是丹阳一系的势力范围,其中以于善庆为宗师的分宗系长期据有祖庭的领导地位。当然不可否认,全真教其他各宗系在祖庭宫观群中也据有一定数量的宫观。以下我们将沿着祖庭在蒙元时期创建的历史顺序,将终南祖庭的复杂面貌呈现出来。
  一、祖庭的兴复
  蒙元时期,全真祖庭的兴复大业是由杨明真门下李守宁率领门徒拉开序幕的。如上所述,金代的终南祖庭在哀宗正大三年的战争中,焚毁殆尽。蒙古太宗六年(1234),金朝覆亡之后,杨明真一系掌教李守宁率领门徒,来到燕京长春宫全真教总部觐见掌教大宗师:“时,清和尹公掌教,每会道众议祖庭缘事,皆推公为能。公谢不逮,复奏请住持重阳宫兼任提点陕西教门事,更名志远,祖以厚赆。”尹志平将李守宁更名志远,并任命其为全真教陕西教门提点兼重阳宫住持,这表明全真教总部已正式接纳陕右全真教。这是全真教史中教派内部整合的一件大事。至于尹志平之所以委任李守宁(志远)担当这一重任,可能居于两方面考虑:其一,是因为杨明真一系在金未曾长期主掌祖庭观务;其二,杨明真一系门徒众多,有能力担当此任。由于全真教在当时的广泛影响及李守宁的个人声望,他的复兴祖庭的举动得到北方。汉地诸侯的襄助:“过赵,过魏,公侯郊迎,馈财币者,不可胜计,悉归祖庭兴建之用。”尤其值得提到的是,当时的京兆总管田雄对于祖庭的兴复给予极大的帮助。关于他与全真教的关系,我们在下文还要详细讨论。李守宁一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祖庭的兴复打下初步根基。李道谦记载说:“时关中甫定,暴恨相煽,刘蒋之侧,了无人迹。师率众垦筑,以创其业。”此外,这一时期参与祖庭兴复大业的还有全真教其他宗系,例如丘处机门下清平子赵志渊就是例证。据《清平子赵先生道行碑》.赵志渊师事灵真子马尊师,曾历参王处一、丘处机。太宗七年,掌教尹志平任命他为祖庭提举,这在当时是提点之职的副手:“时关中兵革甫定,岁且饥,祖庭道众屡欲委去,赖先生训以功行,化以罪福,方便诱掖,内外怙然。”由此可见,当时的条件的确很艰难。
  ……
展开
目录
导言(代序):中国全真教研究一百二十八年(1879-2007)
一、开创期
二、奠基期
三、复苏期
四、全面发展期
五、结论

第一章 祖庭与堂下——全真教各宗系的整合
第一节 金代的全真祖庭——灵虚观
一、祖庭之缘起
二、马丹阳对祖庭的经营
三、金代后期的终南祖庭
四、祖庭与金政府的关系
第二节 蒙古国时期的终南祖庭——重阳万寿宫
一、祖庭的兴复
二、祖庭会葬
三、祖庭宫观群的构成
四、祖庭与陕右地方政府
第三节 元代祖庭的兴盛
一、祖庭与阔端王府
二、祖庭与安西王府
三、元代祖庭的历任提点及其教风
第四节 元代全真教的东祖庭
一、东祖庭——大纯阳万寿宫
二、东祖庭之二——东华宫

第二章 蒙元时期全真教大宗师的传承
第一节 蒙古国时期的全真大宗师
一、宗师的起源
二、尹志平的即位与退位
三、李志常掌教及其与汗廷的交往(1238-1256)
四、张志敬掌教时期全真宗风的转变(1256-1270)
五、王志坦的短暂掌教(1270-1272)
第二节 宗派林立背景下的全真掌教宗师
一、佛道争难阴影下的全真宗师祁志诚(1272-1285)
二、复苏时期的掌教宗师张志仙(1285-13047)
第三节 元代中期更迭频仍的全真掌教大宗师
一、两次出任掌教大宗师的苗道一(第一次掌教,1308-1312)
二、仁宗时全真大宗师常志清(1312-1313)
三、来自祖庭一系的宗师孙德或(1313-1320)
四、因罪致诛的掌教宗师蓝道元(13207-1323)
五、来自郝太古一系的掌教宗师孙履道(1324-1328)
第四节 元后期刘长生、宋德方一门的独盛
一、苗道一的复出(1328-13357)
二、最后一位全真掌教宗师完颜德明(13357-13627)

第三章 蒙元时期全真宗祖谱系的形成
第一节 四子与七真
一、四仙、四士
二、马丹阳在四子中的特殊地位
三、七真之形成
第二节 全真宗祖谱的演变
一、关于五祖
二、蒙元时期的三种全真祖谱

第四章 早期全真道戒律形成研究
第一节 早期全真道若干戒律系统的考察
一、关于王重阳开教时期的两种全真戒律文献
二、马丹阳的十劝
三、刘处玄的十劝、十二劝
四、丘处机、尹志平掌教时期全真戒律精神的转变
第二节 全真戒律的思想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一、心性修炼与全真戒律
二、早期全真教徒的戒律修持
三、关于全真道戒律精神之生态伦理价值的几点思考

第五章 金元全真教的修炼生活
第一节 乞讨与远游
一、乞讨
二、远游
第二节 坐环与战睡
一、坐环
二、战睡魔
第三节 打尘劳

第六章 全真道教性命双修的内丹学
第一节 全真内丹道与钟吕内丹道
第二节 全真内丹道的心性修炼
一、人体小天地——全真内丹学的基础思想
二、逆行原则
三、尚阳思想
四、攒簇之道——关于内丹学的时间问题

第七章 元代相容并包的道教管理政策
第一节 元廷与五大道派
一、元廷对五大道派的接纳
二、元代对道教分而治之的管理政策
第二节 大宗师与集贤院
一、全真宗师之被纳入蒙古政制
二、掌教宗师与集贤院
三、掌教宗师的职掌和品级
四、地方道官

第八章 全真教与蒙元皇室诸系的关涉
第一节 太宗窝阔台一系皇室、宗王与全真教
一、窝阔台与全真教
二、公元1242-1250年全真教与蒙古汗廷
第二节 拖雷系皇室成员与全真教
一、唆鲁忽帖塔尼、旭烈兀与全真教
二、蒙哥主政时举办的三次祈佑大醮
三、中统即位之前忽必烈与全真教的接触
四、世祖与长春宫祈佑大醮
五、忽必烈与佛道辩论

第九章 蒙元时期宗王、世侯对全真教的护持与崇奉
第一节 西道宗王与全真教
一、答刺麻八刺
二、晋王
三、永宁王昌童
四、荆王
第二节 东道宗王与全真教
一、势都儿大王
二、寿王
三、辽王
四、宁海王
五、驸马高唐王
第三节 全真教与汉地世侯
一、李全、杨妙真夫妇与全真教
二、严实与全真教
三、张柔与全真教
四、史天泽与全真教
五、其他诸侯与全真教

第十章 明代的国家宫观与国家祭典
序引 学术界对明代道教发展状况的评估及其误区
第一节 洪武年间(1368-1397)的朝天宫高道集团
一、关于朝天宫
二、朝天宫高道集团
第二节 主管国家祭祀的宫观——神乐观
第三节 永乐时期(1403-1423)创建的洪恩灵济宫、大德显灵宫
一、洪恩灵济宫
二、大德显灵宫
第四节 明代其他几座带有国家宫观性质的庙宇
一、北京东岳庙
二、城隍庙
结论

第十一章 明代初期(1368-1434)全真教南北宗风研究
序引 全真教内丹修炼与明代社会
一、大历史视野下的明王朝(1368-1644)
二、道教内丹修炼术对明代社会的渗透
第一节 明初北方全真教的清净修炼宗风
一、明初的陕西重阳万寿宫
二、明初北京白云观的坐钵修炼
第二节 南方全真教的内丹修炼及其对正一派的渗透
一、元末明初的江西全真教高道
二、龙虎山正一派与内丹修炼
三、苏杭地区全真教的清修风尚
结论

第十二章 明代全真教的宗系分化与派字谱的形成
第一节 关于学术界对全真教龙门派传法世系质疑的检讨
一、陈教友的质疑与重建
二、小柳司气太田野工作中的发现
第二节 元代已有宗派之分化,但无派字诗
一、宗派的分化与宫观分布
二、仙人万寿宫——刘长生一系的繁衍
三、玉清万寿宫——丘处机一系在山东沂州的繁衍
四、元代全真教徒的命名通例
第三节 明代是派字诗形成的关键时期
一、元代的一些苗头
二、万历年间永乐纯阳宫的华山派
三、泰山三阳观的果老祖师云阳派
四、明代各地龙门派传承
附录金元全真著述考
第一节 教祖王嘉及七真
一、教祖王矗
二、马钰
三、谭处端
四、刘处玄
五、丘处机
六、王处
七、郝大通
八、孙不二
第二节 全真第二代大弟子
第三节 全真第三代弟子
第四节 江南全真道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