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成立的佛教宗派,自古就有“禅贫密富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的说法,天台宗自古就以“教观双修”名扬于中国佛教,教观双修的理念,也体现了佛教修学的根本特色。
佛陀出世的本怀是让所有的众生皆圆成佛道,智者大师秉承佛陀这一根本的教化原则,一生弘法利人,传佛法灯,导后人证入佛之知见。其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有三部《法华文句》、《法华玄义》、《摩诃止观》,世称为“天台三大部”。三大部皆以教观双修的逻辑思维,说明圆顿止观的修行方法,让人了知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的终极。
在三大部中,《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是正说教相门旁及观心门,《摩诃止观》是正说观心门而旁及教相门。《摩诃止观》是智者大师晚年的著作,可以说是其一生思想的精华。《摩诃止观》中,以五略和十广为体系,详细的阐述圆顿止观的修行方法。本书以《摩诃止观》为中心,借助相关注疏,采用述而不作的方法,深入浅出的说明圆顿止观的修行方法,为想要了解以及修行的人,起到通识性的普及作用。本书的研究对现代而言,其主要的意义有三个方面。
一、消除圆顿止观的神秘性。圆顿止观是佛陀圆妙义理与净妙佛土两相成就修行境界的开显,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康庄大道。智者大师依据佛教经论诠释的修行方法,按照行人身仪的不同,创建了以四种三昧为方式的圆顿止观实践体系。此体系不仅囊括了佛教所有的行门,还代表了整体的佛教修行全貌,是佛陀一生教化的本怀完美展示。圆顿止观并非神秘、遥远而不可及,本书借助历代法师的解释,以述而不作为方式,将圆顿止观的修行方法进行提取,并借鉴学术体例,顺应当代人的思维,将其重新整合,以次第相生的方式重新说明,让行者了知其全貌,消除其神秘性。
二、突出圆顿止观的可行性。圆顿止观作为一种修行方法,是智者大师站在凡夫的本位上制定的观行方法,其以四种三昧为外在的修行方式,内在建立了以二十五法为远方便,十种境界为近方便,十乘观法为正观行法的修行体系,其又以五悔为入道方便助修正观,简单扼要地揭示出修行的下手处,让初学者有足够的信心来修学,故圆顿止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人按照其方法起修,在今生有限的时间内或可超凡入圣。但由于宗派的衰落,圆顿止观行法往往被置于高阁,难以进入大众视野。又由于文字艰深难懂,使人望文生畏,故仅仅作为文本供少数人研习。如此种种,皆违背智者大师制定行法的初衷,为了说明圆顿止观的可行性,使大众能够明白其观修原理,故本书的写作十分必要。
三、辅助净土,纠正偏失。北宋以后,天台的发展呈现出台净合流的趋势,直至现代,“教在天台,修归净土”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修学圆顿止观不仅可以准确定位净土,还可以增加修行的增上缘。修学净土,必须以全体佛法为依托,了知平面与点的关系,如此方可避免偏失。圆顿止观作为一种通途,依靠自力,胜异方便的行法,揭示了众生断惑证智的过程,次第与圆顿的完美配合演绎了佛法的精湛与高深。修学圆顿止观,遵循三学等修的原则,以龙树菩萨的般若思想为观法,再以如此见地念诵佛陀名号,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定可增上往生品位,故修学圆顿止观可辅助净土修行,纠正偏失,于当生所作已办。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