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和17世纪的中国,佛教信徒和儒学士人广泛地活跃于地方寺院及其捐助活动中。随着士绅数量的增长超过了帝国官僚机构需求的增长,许多人被阻挡在传统的儒家仁宦之途之外;但是显而易见的慈善事业可以在国家掌控的领域之外昭示精英的公共地位。由于积极参与佛寺住持的资金筹集工程,士绅的赞助行为深刻地影响了佛教的公共机构。本书首先讨论了佛教与明代理学的关系,佛教胜地旅游业的增长,以及慈善捐助的机制和动机,继之又分别考察了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迥异的三个县。作者依据充分史料,透辟地分析了当时佛教捐助的类型和社会后果。
中文版序言
序言
导论 寺院捐赠和士绅:问题
第一篇 佛教的文化
第一章 张岱的激情生涯
第二章 函盖相合,冰炭不容:融通佛教
第三章 一杯新茗听经时:士绅文化中的佛教
第二篇寺院的捐赠
第四章 鼎湖山的捐赠者
第五章 士绅怎样捐赠寺院
第六章 士绅为何捐赠寺院
第三篇 捐赠的地方个案研究
第七章 小县里士绅的捐赠:山东诸城县
第八章 大县里士绅的捐赠:浙江鄞县(宁波)
第九章 捐赠与知县:湖北当阳县
结论 国家和社会的分离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