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话语研究》:
人们不过是在人际话语过程中,将私人话语转变为公共话语,亦即将思想转变成行动而已。然而,同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人的言语并不是为了回应人的早已存在的、组织良好的思想而说的。人不可能将某种“内在的”意向或思想准确地转换成“外在的”言语表达。因为,正如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所言,“思”的可能性是在语言中构成的。思维是一种“内部言语”形式。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认为,人心的话语性表明它是根植于历史、政治、文化、社会和人际过程这样一个复杂语境中的动态过程,是“广泛的结构化影响的会聚点”(Harre&Gillett 1994: 22)。人心绝不是“去时间化了的”和“去语境化了的”理智的器官。
3 话语心理学的基本视域
在心理学领域内,话语研究在理论上的连贯性并非很明朗。目前,这一取向的研究及理论概括基本上围绕着对当下心理学的理论概念、观点或分析实践的批判而展开。“话语心理学”一语的提出,目的在于将这一领域现有的知识发展成一种连贯的话语取向的另类观点,并以此强调:这是一个有关心理研究的可能的范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经验分析的模型。
话语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广泛的。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知识的本质、认知和实在,亦即人们在日常语言的运用(即话语)中确立议题(或日使自己具有一定取向性)的方式,如事件被描述和解释的方式、事实报告被建构的方式、认知状态被归因的方式等等,都被界定为话语性议题而纳入话语心理学的视域。英国心理学家Derek Edwards和Jonathan Potter认为,话语心理学最关注的是言谈和书写的行动取向(Edwards&Potter,1992:2)。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