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得体修辞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6809087
  • 作      者:
    郑荣馨著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郑荣馨,江苏无锡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无锡高等师范学校高级讲师,语文特级教师,语言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修辞学会会员,华东修辞学会理事,江苏省修辞学会副会长,无锡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汉语修辞学。出版的修辞学代表著作有:《语言表达效果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语言表现风格论——语言美的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语言得体艺术》(书海出版社2001年版,2002年第二次印刷),《语言交际艺术——修辞策略探索》(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2009年第二次印刷)。主参编《修辞学新视野》、《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等语言修辞学、语文教材著作十余部。发表语言修辞学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江苏省、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其他奖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语言研究新视角丛书:得体修辞学》是研究得体修辞学的专著,以得体性为中心理论和最高指导,从层次性、文化性、主体性、辩证性等方面具体探讨了语言得体的内涵,并辅以丰富而典型的例证,建构了体系完整、内容周翔的得体修辞学体系,并以教学语言的得体性为重点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彰显了得体修辞学的实用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三节 研究语言得体的意义
  研究语言得体性,正确认识其概念,揭示符合实际的规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力推动修辞理论的创新发展
  语言的得体性是修辞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出版以后,更是成为修辞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论文很多,且已见关于语言得体的专题论文集问世。李名方先生曾经主编过一本《得体修辞学研究》论文集(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汇总了当时的各家之言。事实上,人们在修辞学的研究中,早已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这一术语,只是在内在含义、使用角度、所定位置等方面不尽相同。在不少早期出版的论著中,有的虽然没有明确使用“得体”的概念,但推敲其措辞的含义,与语言得体十分接近,乃至相通。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说道:“语言文字的美丑全在用得切当不切当:用得切当便是美,用得不切当便是丑。”这里的“切当”一词与“得体”是相通的。
  倪宝元先生主编的《大学修辞》(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一书指出:“造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练。”田小琳在《谈谈修辞教学》一文中说道:“语言修养是指运用语言不仅正确,而且有一定的艺术性。'艺术',并不是指花哨,而是指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语言运用得恰当、得体、自然,有吸引入、感染人、说服人的力量。”这里,是将语言的得体要求与准确、简练、恰当、自然,有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等要求并列均等对待的。
  王德春、陈晨先生的《现代修辞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中指出:“为了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最大限度地收到言语效果,只懂得语言规律显然是不够的。人们总是借助于各种语言手段、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言语的切点来达到交际目的,因而也必须遵循采用修辞方法的规律。”这个“最合适的言语的切点”也可以说是最为得体的语言。
  刘焕辉先生的《言语交际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6)一书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得体”的概念,但作者所述言语交际的六条基本规律“言随旨遣”、“有的放矢”、“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心相照,言相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时代说什么话”都与语言得体地运用密切相关。陆稼祥先生的《辞格的运用》(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一书“填补了辞格动态研究的空白”(吴士文序),书中提出了辞格运用的四条原则:注意内部特点、适应外部关系、遵循辩证规律、争取美感效果。这些论述的中心也就是如何得体地运用辞格,以取得良好的表达效果。
  曾毅平先生主编的《华语修辞》一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有一章是专门论述语言得体问题。该书指出:“修辞要得体,主要指的是话语表达上的得体。在交际活动中,话语的表达要受交际双方的身份、背景、社会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想收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就必须考虑对方的感受,注意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对方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具体来说,得体就是言语作品与影响修辞效果的各种外部因素相协调。首先,言语作品要适应语体的要求;其次,言语作品应与上下文、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等言语外部因素相协调。”①阐释比较细致。
  还有不少学者,对语言得体的认识、理解依然停留在一般的较浅的层面上。黎千驹先生说道:“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写者与听读者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如果说写者能注意到听读者这一对象去选择词语,这就叫得体。俗话说'什么藤结什么瓜,什么人说什么话',如果描写一个人的言行,所选用的词语跟他的身份、地位、性格等相符合,这也是得体。”②这样理解当然没错,但解释力比较薄弱,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王希杰先生的《修辞学通论》,高度重视语言的得体性问题,第一个明确地将语言得体性原则定位在修辞学的最高原则。他指出:“得体性是修辞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③“得体性原则是那样的重要,抓住了得体性原则也就是抓住了修辞学的要领。尤其是对实用修辞学来说,得体性原则就是它的生命线,它的总纲。”④“修辞学的最高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得体性原则。一切其他的原则都从属于这个原则,都是这个最高原则的派生物。这个最高原则制约着和控制着一切其他的原则。”⑤
  ……
展开
目录
总言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奇妙多彩的得体现象
第二节 语言得体的概念认识
第三节 研究语言得体的意义

第二章 修辞学的最高原则
第一节 语言得体性在修辞学中的地位
第二节 “最高原则”与“修辞手段”论
第三节 “最高原则”与“题旨情境”论
第四节 “最高原则”与“审美价值”论
第五节 “最高原则”与语言表达效果

第三章 语言得体的层次性
第一节 得体层次性概述
第二节 日常交际语言层次
第三节 社会交际语言层次
第四节 艺术交际语言层次

第四章 语言得体的文化性
第一节 得体文化性概述
第二节 符合文化背景的主调
第三节 适应民俗事象的特征
第四节 遵循审美观念的传统

第五章 语言得体的主体性
第一节 得体主体性概述
第二节 适应交际者的角色
第三节 适应交际者的个性
第四节 适应交际者的修养

第六章 语言得体的辩证性
第一节 语言得体地位的相对性
第二节 语言得体形式的多样性
第三节 语言得体因素的关联性

第七章 教学语言的得体性
第一节 教学语言得体性的特殊要求
第二节 教学语言得体性的形式特征
第三节 教学语言调控得体性的艺术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