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理解麦克卢汉:当代西方媒介技术哲学研究: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edia technology Philosoph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31054
  • 作      者:
    李曦珍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也是欧美第一位名副其实的媒介技术哲学家,被称为“媒介形而上学家”。本书在界定“麦克卢汉主义”和媒介技术哲学的基础上,紧扣麦克卢汉本文资料,着重从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本体论、媒介技术认识论、媒介技术价值论、“媒介即讯息”的教育变革论等视角,论述了媒介技术对传播发展的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展示了媒介技术在整个传播媒介中的重要地位,对整个西方麦克卢汉学派体系给予了系统归纳和整理、深刻阐发和批判。本书不是一部简单的关于麦克卢汉主义的词典或工具书,而是一部带有个人学术创新、见解分析的关于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哲学体系建构性研究的论著。
展开
目录
序<br /><br />绪论<br /><br />第一章&nbsp;麦克卢汉主义及其媒介技术哲学<br /><br />第一节&nbsp;麦克卢汉现象<br /><br />一、“麦克卢汉现象”是对媒介技术的语义学反思<br /><br />二、“麦克卢汉现象”是对传播信道的传播学反思<br /><br />三、“麦克卢汉现象”是对媒介环境的生态学反思<br /><br />第二节&nbsp;媒介技术哲学<br /><br />一、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本体论<br /><br />二、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认识论<br /><br />三、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价值论<br /><br />四、麦克卢汉主义的教育模式变革论<br /><br />第二章&nbsp;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本体论<br /><br />第一节&nbsp;媒介成为人类的进化式延伸<br /><br />一、“延伸论”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论”<br /><br />二、“延伸论”是一种独特的“本质论”<br /><br />三、“延伸论”是“投影论”的继承发展<br /><br />第二节&nbsp;人类成为媒介的隐喻式延伸<br /><br />一、人类是媒介技术进化的“随风草”<br /><br />二、人类是媒介技术的“虚拟持存物”<br /><br />第三节&nbsp;人脑与电脑互动延伸的悖论<br /><br />一、人脑与电脑互动延伸的“本体论”困惑<br /><br />二、人脑与电脑互动延伸的“进化论”逆转<br /><br />第三章&nbsp;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认识论<br /><br />第一节&nbsp;“媒介即讯息”的媒介讯息论<br /><br />一、“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信息”<br /><br />二、媒介的形态决定着感官的感知模式<br /><br />三、媒介的冷热度决定着感官的感知度<br /><br />四、“媒介即讯息”=“媒介即环境”<br /><br />第二节&nbsp;“地球村”语境的媒介现实论<br /><br />一、“时空参照”与“媒介时空”的相对性<br /><br />二、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时空相对论”的内涵<br /><br />三、麦克卢汉主义“媒介现实等同论”的悖论<br /><br />第三节&nbsp;“地球脑”语境的媒介智能论<br /><br />一、语言媒介是人类认知器官体外进化的本源<br /><br />二、电子媒介是人类中枢神经的脑外进化延伸<br /><br />三、“地球脑”属于人机融合进化的媒介智能<br /><br />第四章&nbsp;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价值论<br /><br />第一节&nbsp;麦克卢汉主义的唯技术史观<br /><br />一、“媒介形态决定人类社会形态”<br /><br />二、“媒介技术推动社会历史进程”<br /><br />三、“媒介技术塑造社会意识形态”<br /><br />第二节&nbsp;麦克卢汉主义的功能等价论<br /><br />一、媒介技术的政治价值论<br /><br />二、媒介技术的伦理价值论<br /><br />三、媒介技术的文化价值论<br /><br />第五章&nbsp;麦克卢汉主义的教育模式变革论<br /><br />第一节&nbsp;语言技术的教育模式及其变革<br /><br />一、口语媒介时期的“口耳相传”教育模式<br /><br />二、手抄文本对于“口耳相传”模式的动摇<br /><br />第二节&nbsp;印刷技术的教育模式及其变革<br /><br />一、“手抄文本”教育模式变革的媒介技术动因<br /><br />二、印刷媒介技术确立的“印刷文本”教育模式<br /><br />第三节&nbsp;视听技术的教育模式及其变革<br /><br />一、电子媒介对“印刷文本”教育模式的冲击<br /><br />二、“没有围墙”的教育模式的设想与幻灭<br /><br />第四节&nbsp;网络技术的教育模式及其变革<br /><br />一、“超越时空”的教育模式的尝试<br /><br />二、计算机圆梦“教学机器”的困惑<br /><br />结语<br /><br />参考文献<br /><br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