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视听节目创作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20139000
  • 作      者:
    邓瑶,齐梦若
  • 出 版 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邓瑶,成都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与新媒体传播领域。

  齐梦若,成都大学影视与动画学院讲师,主讲“网络视听节目制作”“影视文学导论”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是一部针对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专业教材,旨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全书共分为八章,从网络视听节目的概述、类型分析到具体创作流程,系统地探讨了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从网络新媒体的概况出发,分析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视听节目创作的深远影响。书中指出,网络技术的革新,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扩展现实(XR)等,为视听节目带来了更高的互动性和沉浸感,推动了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和创新。 
  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聚焦于网络视频新闻、微电影、网络纪录片、短视频、网络视频广告和网络音频节目等具体类型,详细阐述了每种类型的特点、创作流程及发展趋势。例如,微电影章节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剪辑的全过程进行了深入解析;短视频部分则探讨了内容策划与制作的技巧;网络音频节目则强调了创意策划与推广的重要性。 
  第八章则扩展到其他类型的网络视听节目,如网络剧、综艺节目、网络电影和网络直播,展现了网络视听行业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操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网络视听节目的策划与制作能力。作者强调,网络视听节目应紧密关注现实生活与时代热点,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社会风貌。 
  全书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既有对行业发展现状的深刻分析,也有对未来趋势的展望,是一本兼具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网络视听节目概述
  伴随互联网迅猛发展,我国网络视听节目步人黄金年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智能化、数字化手段让影视制作流程更加完善,众多技术深刻影响了内容的制作、传播等各个领域,效率大幅提升。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扩展现实(XR)、区块链、元宇宙技术的发展让电视文艺节目创新有了更大想象空间;虚拟穿梭、时空交互、沉浸式观赏等,使得网络视听产品的在场感、互动化、沉浸式等特征愈发凸显,更多节目从以往的单一型、平面化向多维度、穿越式进行升级再造。紧跟时代变化,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优秀作品,是网络视听行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探索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规律,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网络技术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网络新媒体概况
  一、网络概述
  网络视听节目的诞生、发展与网络技术密不可分,理解网络视听节目的制作规律,需要先对网络技术的内涵、属性和特点有所了解。“网络”(network)一词,在最基本的意义上,是指任何事物(对象)的集合,其中某些事物之间的连接(link)关联起来,就是网络。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连接。
  (一)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
  从技术层面来看,自互联网诞生以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为PC互联网阶段、移动互联网阶段和物联网阶段。
  l.互联网的诞生
  1969年,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arpanet)诞生于美国,它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计划研究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ARPA)研发的一个实验性网络,最初阿帕网只有4台计算机相连。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阿帕网的设计目标之一是,即使它受到外来袭击,仍能保持正常工作,即计算机之间可以通过任一路由而不是固定路由发送信息。这种设计,使计算机网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阿帕网的网络结构被称为分布式结构,这种结构的通信网是对于集中型和分散型网络结构的一种更新。分布式网络去掉了中心交换点,形成了一张由许多节点连接而成的网络,每一个节点都有多条途径通往其他节点。采用分布式结构,使得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被破坏都不会影响其他节点之间的通信。分布式的网络结构,为互联网成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权的新兴媒体奠定了基础。
  2.互联网的普及
  1974年,文顿,瑟夫(Vinton Cerf)和罗伯特·卡恩(Robert Khan)提出了互联网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Protocol)。1983年,TCP/IP被制定为互联网的标准协议,为所有的网络所采纳,成为互联网技术史上的第一次飞跃。
  由于早期的商用互联网仍存在着较高的技术门槛,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于1989年提出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现象,也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成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因此也被看作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飞跃。万维网的普及,使得网站成为互联网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的门户网站提供丰富的内容与服务,开始成为人们在网络中的必去之所。
  1994年4月20日,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服务的丰富,使得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异常活跃。随之而来,搜索引擎的兴起也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海量性、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使得互联网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力也日益增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网络视听节目概述
第一节 网络新媒体概况 003
第二节 网络视听节目的起源与发展 012
第三节 网络视听节目的类型 019

第二章 网络视频新闻
第一节 网络视频新闻概述 025
第二节 网络视频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027
第三节 网络视频新闻的生产与制作 037

第三章 微电影
第一节 微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051
第二节 微电影的类型与特点 056
第三节 微电影的剧本和分镜创作 060
第四节 微电影的拍摄 072
第五节 微电影的剪辑与后期制作 078

第四章 网络纪录片
第一节 纪录片的界定与类型 085
第二节 中国纪录片的起源与发展 097
第三节 网络纪录片的美学风格与发展趋势 103
第四节 网络纪录片的制作 111

第五章 短视频
第一节 短视频的起源与发展 127
第二节 短视频的类型与特点 136
第三节 短视频的内容策划 142
第四节 短视频的拍摄与制作 152

第六章 网络视频广告
第一节 视频广告概述 171
第二节 网络视频广告的构成 176
第三节 网络视频广告的创意与策划 179
第四节 网络视频广告的剧本与分镜头创作 185
第五节 网络视频广告的拍摄、剪辑与包装 188

第七章 网络音频节目
第一节 网络音频节目概述 197
第二节 网络音频节目的创意策划 206
第三节 网络音频节目的录制 213
第四节 网络音频节目的剪辑与包装 218
第五节 网络音频节目的推广与营销 219

第八章 其他类型的网络视听节目
第一节 网络剧 225
第二节 网络综艺节目 239
第三节 网络电影 251
第四节 网络直播 266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