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融媒体传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2569
  • 作      者:
    栾轶玫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栾轶玫,毕业于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央电台网络发展部主任、首席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英国westminster大学“媒介.艺术.设计”学院特约研究员;多次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全国“十佳百优”广电理论人才获得者。知名博主,博客及微博粉丝高达800多万。
  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新媒体、媒介形象、广播电视。发表学术专著5本:《网络新闻编辑简明教程》、《英国新闻史》、《媒介形象学导论》、《21世纪电视人生存手册》、《新媒体新论》;合著4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学理论》、《新闻心理学原理》、《新闻发布会概论》。
  在国家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20多万字,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新闻与传播》卷全文转载。论文被《电视学》、《中国政法大学学报》、《中国传媒蓝皮书》等多本论文集收录。
展开
内容介绍
  融合,媒体正在进行时;情感,媒体“微链”生活的全部要义。媒体的“微链”生活,要求我们与另一端的一个个“个体”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情感联系”。因为:只有建立联系,才能施加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四、新媒体改变政治生态
  中国目前是全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这一数字最近显示为近6亿人,在这样一个网民众多的国家里,网络已成为具备大众传播的一个公共平台,或者说是一个大众媒体。中国政府与政客们也越来越多地被置于这一平台的监控下,一方面,作为政府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进行“网络行政”,新型的社会渠道政治在逐步展开;另一方面,互联网正在成为中国人民监督政客的手段与平台。
  中国政府的“网络行政”,除了先前传统的“政治渠道”外,在网络时代通过新媒体新渠道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尽管中国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与中国省区地方电视台的一些民生新闻依然是目前中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主渠道,但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络开辟了中国社会政治的新渠道。首先,中国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网络等新媒体在行政与执政方面的作用,时任国家总理的温家宝就多次通过新华网与网民交流。他说:“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于2010年1月5日通过全国基层党建工作手机信息系统平台,向全国100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发出问候短信。他还通过“3G”手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基层党组织书记进行视频通话。
  新媒体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手段。新媒体构建的党建平台、先前由党报党台主办的众多新媒体以及中纪委开通的网络举报平台,这些都成为中国共产党传播主流信息、加强政党建设、监督执政官员的新方式。2008年10月28日,中纪委开通网络举报平台。截至2009年11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一个月共收到网络举报13800件,其中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9630件,约占700/0。
  越来越多的各级中国政府官员主动走进互联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这种做法被认为是“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扩大”;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生动见证”;是“中国执政者顺应时代、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一个著名的例子是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通过“微博”(Twitter)与网民直接对话,在开通微博的第一天,恰逢云南螺蛳湾发生一起群体性聚集事件,他通过“微博云南”向外发布信息,信息透明化从而加速了事件的处理。这位官员还在网上大晒隐私,比如“月薪5000元”“有私宅一套,夏利车一辆,车牌号云A005WH”“自费去成都看环球小姐选美大赛”,以此凸显新一代政府官员的新形象。
  中国互联网上已经有了这样的评论:“互联网沸腾了一次,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前进了一步。这是国家意志和民众意志在互联网上共鸣的范例,这是推动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力量。”
  一种新型的“监督式民主”正在广泛地发生,用网络举报、揭发、评价或人肉搜索等多种方式来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监督式民主和计算机化的媒介网络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提供了一场场“虚拟社区”的狂欢,这是一个所有公民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使用媒介的“网络革命”。这场狂欢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新型的乌托邦世界。正是由于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监督式民主得以更优层面地实现。任何地方的权力关系都受制于人民的监督。正如一些网民所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大规模杀伤性媒体”,对贪官污吏和政府不当执法形成了强大的制约力量。网民成为中国最大的虚拟而有现实力量的“压力集团”。《人民日报》于2009年12月25日发表述评说“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政府与民众在网上良性互动的局面正在中国形成。”
  这种监督在最近几年被广泛地实践着,网友通过人肉等多种方式将政府官员置于监督范围内,一个官员被罢免源于网友对其照片分析,发现其抽的是“天价烟”。这名叫周久耕的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开发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楼盘,将和物价部门一起进行查处。这一消息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方批评与质疑。细心的网友从周久耕开会时的一张照片上发现,他所抽的烟每条售价在1500元至1800元。这张照片迅速被网友上传至各大论坛,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还有一个例子,一名网友在网上“晒”出浙江温州和江西新余两地公务员借考察之名出国公费旅游之事,引起舆论哗然。最后的结果是,相关人受到处分。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媒介新生态
第一章 媒介的拟态生存
一、假如媒体窒息时代来临
二、消费媒体还是被媒体消费
三、知识的世界占有与生产
四、新媒体改变政治生态
五、电视未来进行时
六、新媒体时代我们是如何“叙事”的
七、营销革命:自媒体我营销
八、新闻生产的全民制造
九、星巴克也是媒介
十、新受众逼退旧传播
十一、终端的终点在哪儿
第二章 媒介的新旧融合
一、全媒体之“误”
二、三网融合重塑媒介新生态
三、融媒体生产与消费的新特质
四、介质开放与融合
五、内容在云端
六、内容在UGC
第三章 APP与媒介革新
一、APP:移动互联的全球性景观
二、APP:第一媒介VS第一媒体
三、“媒体APP”的三重路径选择
四、媒体:你如何转战移动互联
五、新闻APP-移动平台新门户
六、一个新闻APP的N个难题
七、移动端新闻的“三国时代”
八、媒体APP生存法则
九、门户网站APP
十、传统媒体APP
十一、第三方APP
第四章 大数据与媒介变迁
一、大数据怎样影响着我们
二、大数据的特征及其本质
三、大数据的领空
四、大数据应用的三个层面
五、大数据的媒体作为
六、大数据影响媒介变迁

第二部分 融合传播论
第五章 融合与管理创新
一、传媒竞争的两个变局
二、理念创新:观念不是正方形
三、突发事件管理:UGC内容的上浮与优化
四、内容生产流程的管理:脑指挥中心与交响乐团
五、内容生产者的管理:发动机与启动者
六、用户的管理:建立“情感链接
……
第三部分 融合实践论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