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淮军将领张家崛起陆英是谁?
扬州女子陆英嫁到合肥张家不是偶然。陆英祖籍不在扬州,在安徽合肥。她的身世紧密地与晚清政坛的圈子联系着。在某一年,她的父亲陆静溪从合肥迁居扬州,因为他做了盐宫。
时值晚清,扬州陆家深知张氏家族的鼎盛。陆英的未婚夫叫张武龄,他的祖父张树声,曾官居直隶总督(代理)。合肥与扬州之间,交通以水路为主,有五六百里的样子,这样的距离不禁令人生疑:张家为何舍近求远为长房孙子择偶?
一条比较符合逻辑的线索就是,张树声的夫人姓陆,是合肥本地人,如果她和扬州陆家是一宗的话,就是“亲上加亲”。但截至目前,此说还没有可信的证据支撑,张家后人在面对求证时也难以给出答案。现在张家保存的张华奎书信,从内容中倒是有些端倪,张华奎携家眷从合肥出发去四川任职,在途中致信堂兄,其中提及“三婶母赴扬办理七妹喜事,系伯纪弟与胡瑞五同往,静溪在扬亦可就近照料,似可无虞也”。当时张华奎刚刚收养了从别房过继来的儿子张武龄(张冀牖),这一年是光绪十五年(1889)。信中提到的“扬州静溪”想必即是陆静溪了。如果这条线索成立,也就解开了张陆两家舍近求远的姻亲之谜。
但还有一条线索值得关注,有文章声称:陆静溪的夫人系李鸿章侄女,即李鸿章四弟李蕴章之女。而张树声早年与李鸿章戎马相伴、生死相交,他的一个儿子就迎娶了李蕴章的女儿识修(识修还收养了后来的张家四兰之一张充和)。如此一来,张家再次迎娶陆家的女儿,更是“亲上加亲”的好姻缘。
扬州学者韦明铧曾就此事做过调查,记述陆家母亲是李蕴章女儿,并且陆家的住宅冬荣园正是买自合肥张家。一这样一来。似乎张家与陆家结亲更是理所当然了。只是这一线索也遭到了质疑。大致意思是李蕴章四女儿嫁给了张树声的儿子张华轸,后来还收养了张充和,“或许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这名李鸿章的侄女,才以讹传讹地被误认为是陆英的嫡号”“笔者查阅有关李蕴章家族的柜关资料,李蕴章共有八个子女,除了第三个女儿早天外,其他的七名女婿中没有姓陆,他们的相关信息也与扬州陆英的父亲陆静溪不符”。
这桩悬案留待以后慢慢解析,不管如何,要知道张树声的发迹及张家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要牵涉到李鸿章的乡情观念。
秀才张荫谷
合肥当地有首民谣《十杯酒》。在提到李鸿章的同时也提到了张树声,足见两人的地位关系。张允和回忆说:“当时合肥有五大家族,周、李、刘、蒯、张,张家敬陪末座,也算得是望族。合肥西乡的田大多是张家的,东乡的田大多是李(李鸿章)家的。刘家后来来到上海办金融,很开明。张家和刘、李两家都有姻亲。”
张树声的父亲张荫谷是一位秀才。“三举不第,重闱待养。遂弃诗书,督家政,孝友任恤,推之族姻里阊,敬爱如一家。”这是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同治十二年(1873)撰写的《张公墓表》中的语句。该文大致介绍了张荫谷的生平和张树声的发迹史。
明朝时期,张荫谷祖上从江西迁居到安徽庐州合肥县。据《张公墓表》称:“至公曾祖讳从周,居周公山。山介大潜、紫蓬二山间.巍然众望.人遂称周公山张氏,族浸以大。”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