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旗人老舍的文化解析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7845624
  • 作      者:
    关纪新
  • 出 版 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老舍创作个性中满族素质的首位发掘者

潜心研究40年,携*新力作

 从民族文学的视角,解密老舍艺术的“黑匣子”

探寻故人内心人迹罕至的自留地 

老舍先生长女舒济先生力荐


本书以出身于满族却始终用汉文写作的优秀作家老舍为研究焦点,由其所背负的自身民族历史及精神文化传统入手加以辨析,阐释老舍及其创作个性中确实存在的满族特质,以及这种带有民族特质的文学提供对于满族自身文化演进的回馈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丰富。有益于读者从一个新的视角——民族文学的视角,来重新认识老舍这位人们本已比较熟悉却又对其民族文化特质了解较少的大作家,获得认知上的解误和飞跃,既会使我们对老舍有更科学的把握,也将促进我们对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是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一真知的接受和体会,促进我们确立中华多民族的文化和文学史观。


展开
作者简介

关纪新(1949 —  )

男,满族,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人,祖籍建州女真长白山讷殷部,清初宁古塔镶黄旗佛满洲瓜勒佳氏后裔。满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家、老舍研究家、中国多民族文学理论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国家二级研究员;中国老舍研究会前任会长、国家*学术期刊《民族文学研究》前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学术专家。

代表作包括《老舍评传》《老舍与满族文化》《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满族书面文学流变》《我是满族人:满族历史文化系列讲座》《中国满族》(学术图册)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有关满族作家老舍的学术研究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清末满洲旗人出身对老舍的生命造就,满族社会重大变迁与老舍民族心理的形成,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老舍的京旗及北京情结,老舍赖以托足的满族文化艺术沃壤,满人的语言天分与老舍的烹炼琢磨,老舍文学艺术之中的满族调式,老舍对满族历史文化的反思与回馈,等。

展开
精彩书评

评论:

关纪新先生出身满族,长期担任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是老舍研究领域和满族文学文化研究领域成果*为卓著的优秀学者。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首次提出老舍创作个性中存在着满族历史文化潜在影响这个命题,而后几十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所发表的系列论文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著《旗人老舍的文化解析》便是他长期研究这一问题所凝结出的优秀成果。

——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 李玲


本书结合大量具体史料,由幼及长、由表及里地剖析了老舍作为一位少数民族作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受到的满族、汉族以及西方现代民族的文化熏陶,寻绎并揭示出作家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多重文化习养,在其文学活动中相应而确切的体现,进而证实,老舍的艺术成就实际上是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中,代表着少数民族文学对中华文化宝库的卓越贡献;在充分展现老舍个人创作现象的基础上,作者还挖掘了由老舍这位杰出作家所代表的具有良好传统的满族文学,在与汉族文学长期交流的过程中的自身流变轨迹,提炼出老舍文学成功在中国多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示范价值和理论意蕴。


—— 北京老舍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老舍先生长女 舒济


展开
精彩书摘

试读章节:


开篇的话

读者朋友,你我都是 21 世纪的人了。倘若回头看看,在刚刚过去这 100 年里,有一位屹立于咱们中国文化土壤上面的重要人物——老舍,想来大家都不陌生。

老舍,他是上世纪直到今天,广大读者和民众最熟知的名作家之一。当然,他自己是不大喜欢用“作家”这个叫法的,他总好自称为“写家”。

他那贫寒的出身、那多产的创作生涯、那诸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之类极得大众好评的作品,甚至还有那非同凡响的人生结局,无一不是从大众读者到文人教授们,谈也谈不完的话题。人们爱谈老舍,几乎就像是平日里提起了邻里之间一位慈祥的老者那样感到亲切。至于他的书中跟剧中走出来的祥子、虎妞、祁老人、大赤包、程疯子、常四爷、王掌柜的等等,大家不单喜欢用这些活生生的形象,比喻自己身边儿的张三李四,来了兴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儿的,还说不准会开上个长短不拘的“老舍作品讨论会”。

老舍作品当中的人物和故事,早已经在咱们中国人的生存中间,扎下了深根。

不过,这么说来,写家老舍,好像早已没了被遮蔽的秘密可言,他的人生跟作品,说起来似乎也可以被认为是再不存在什么理解上的障碍与认识上的盲区了。

其实呢,情况还远不是那么简单。

我个人参加老舍研究,已然有 40 年,可总有一种感觉挥之不去。那就是:我们对老舍艺术“黑匣子”的解密工作,虽说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收效多多,却还不能说是大功告成。老舍,恐怕还远谈不上是不再存在社会历史遮蔽和文化艺术密档的、可以叫人们一览无余的写家。

这里,咱们不妨就从老舍人生和创作中一些特点说起吧。他的作品:

——牢牢坚守着“国家至上”的信条;

——格外关心的是国人们的道德与心理变化;

——总是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恋京”情结;

——专门描写而且擅长描写旧日里北京下层市民的凄苦命运;

——语言运用上特别依赖于“京腔京韵”;

——笔下写的往往是底层社会悲剧,却又有些让人诧异地处处显示出幽默优雅的格调;

——除了小说、话剧等主打门类,他在曲艺、小品文、散文、新诗旧体诗、戏曲、文论等等方面也多有建树和创造,方方面面的作品又总是大俗大雅、雅俗浑然。

老舍本是位个性特点大大异乎寻常的艺术家。上边这些老舍之为老舍的地方,或者说有的简直就是老舍独一无二的“绝活”,咱们还多半是只知其然,却不曾刨根问底深究出来个所以然。换句话说,对老舍在中国文坛上怎么就能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子丑寅卯,他的读者和观众,也许还缺少准确的挖掘。

我们不能不用心地去寻找跟解读写家老舍人生与艺术的“黑匣子”,不能不从发现跟解析老舍隐秘的人文卷宗做起,层层剥笋。


展开
目录

目录:

开篇的话

第一章  清末满洲旗人出身对老舍的生命造就

第二章 满洲社会变迁与旗人老舍民族心理的形成

第三章  满民族伦理精神给予旗人老舍的思想模塑

第四章  故土与相知是旗人老舍的永恒守望

第五章  托起旗人写家老舍的满民族艺术沃土

第六章  写家老舍得天独厚的满人语言天赋

第七章  写家老舍文学艺术的满族调式

第八章  旗人写家老舍的文化忧思

第九章  旗人写家老舍的精神理路

结尾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