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为什么许多人会在权威人士的命令下电击他人,甚至有人会使用致死的电击强度?(见模块3)
Ø 为什么许多产品会请体育明星或娱乐明星代言?(见模块4)
Ø 想让青少年抵制住同伴吸烟的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做?(见模块5)
Ø 究竟是人多力量大,还是浑水好摸鱼?(见模块7)
Ø 在互联网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会让我们变得更开明,还是更“极端”(见模块9)
《社会心理学》作者戴维·迈尔斯酝酿多年,打破传统大部头教科书的编写方法,基于社会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为您解答以上似是而非、令人困惑的问题!
《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联袂推荐!
《改变或免疫: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影响》有如下特色:
u 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本书选取了11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话题,并组织成万字左右的模块,让知识更容易吸收,让读者更容易有阅读的“完成感”,让每一个人都能从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启发和激励;
u 实证“硬核”,与时俱进:本书不是哲学思辨或“心灵鸡汤”,而是展现当代科学心理学对社会影响的实证研究,提供经得起严格检验的“硬核”知识,每一个知识点和结论都有研究文献作为证据支持,全套丛书的参考文献多达2500余篇;
u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既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又有温暖的人文关怀;既有事实的严谨,又有智力上的挑战。两位作者如同新闻调查记者一样来揭示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展现社会心理学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同时反映现象背后的人文价值;
u 学科融汇,开阔视野:全书强调了那些来自人文学科知识传统的社会心理素材,融汇了来自文学、哲学、科学等学科的知识,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将人从现实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u 译文专业,准确流畅:北京大学侯玉波教授和清华大学廖江群副教授等联袂翻译,北大清华“社会心理学”全校公共课推荐参考用书;
u 装帧考究,小巧精致:本套丛书采用32开纸面精装,内文采用60克进口轻型纸印刷,色泽自然柔和,保护视力,不易造成眼睛疲劳,纸张轻盈柔软,更方便读者日常携带和阅读。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哲人们不断向我们揭示人是社会性动物。但这种哲学式的指引无助于缓解我们纷繁复杂的现实困惑,在这种情况下,实证取向的社会心理学恰好可以弥补这种不足,为我们刻画出社会性动物的细节。
戴维·迈尔斯和琼·特韦奇的ExploringSocialPsychology以“社会思维”“社会影响”和“社会关系”为主题,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近百年来社会心理科学对上述问题的回答。该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打破了传统大部头教科书的编写方法,将每个有趣的主题组织成多个10000字左右的模块,以符合人们长时注意的习惯时长,获得阅读的“完成感”。为了更加方便读者携带和阅读,我们在保留模块化编写优点的同时,在新版的改编中将500多页的原书按上述三个主题拆分为三个小本。
本书《改变或免疫:心理学实证研究社会影响》,便来自ExploringSocialPsychology的第三编——“社会影响”。迈尔斯和特韦奇在书中详细论述了影响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因素,例如基因、文化、性别、从众、服从、说服等,同时也给出了抵御不良影响、坚守自身价值观的方法。在最后一个模块中,他们还亲自展开说服,呼吁人们关注气候问题,倡导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全篇逻辑严谨、用语清晰、言必有据,与市面上处理这些主题的常见写作手法形成鲜明对比;它或许不能解决您的所有困惑,但不论您是心理学的本科生、研究生、专业从业者还是普通读者,本书都能为您带来惊喜。
好人是如何变坏的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当一场音乐会结束时,前排的粉丝们起立鼓掌。接着,紧邻粉丝后面赞赏的观众也起立鼓掌。现在,起立鼓掌的浪潮波及后面较冷静的观众,他们也自发地从舒适的座椅上站起来,礼节性地鼓掌喝彩。可是,你还想坐着(“这场音乐会很一般啊”)。但是,当起立鼓掌的浪潮席卷全场时,你还会独自坐着吗?要成为少数与众不同者并不容易。除非你真的非常不喜欢刚才听到的音乐,不然你很可能会随着人群起立,至少暂时应付一下。
从众(conformity)的研究者们构建了微型的社会情境,即实验室微观文化,从而简化并模拟我们日常生活中社会影响的重要特征。让我们先来思考两个经典的系列实验。每一系列的实验都提供了研究从众的一种方法以及某些惊人的结果。
阿施的从众研究
阿施(Asch,1907—1996)回忆起他少年时代参加传统的犹太教逾越节家宴的情形:
我问坐在身旁的叔叔为什么要开着门。他回答:“先知以利亚今晚会造访每个犹太家庭,从特意为他准备的杯子里呷一口葡萄酒。”
我对此感到很惊讶,又问:“他真的会来吗?他真的会呷一口酒吗?”
叔叔说:“如果你仔细地盯着,当门被推开时,你会看到——你注意杯子——你真的会看到酒少了一些。”
果然如此。我的眼睛盯着葡萄酒杯,下决心看看是否有变化。对我来说好像……酒杯边缘确实发生了变化,酒真的少了一点点儿。
数年以后,社会心理学家阿施在实验室里重演了孩提时代的这段经历。假设你参加阿施的实验,坐在一排7个人的第6个位置。实验者告诉你这是一个知觉判断实验,然后要求你判断哪一条与标准线段等长。你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是线段2。所以,当你前面5个人都说“线段2”时,你丝毫不感到奇怪。
下一次的比较同样简单,你觉得这是个简单的测试。但第三次判断却令你大吃一惊。尽管正确的答案似乎显而易见,但第一个人答错了。当第二个人也给出了同样的错误回答时,你在椅子上坐直了,使劲盯着卡片。第三个人也同意前面两人的回答。你目瞪口呆,浑身开始冒汗。“怎么回事?”你问自己,“是他们瞎了,还是我瞎了?”第四、第五个人也同意前面几个人的回答。接着,实验者看着你。现在,你面临着认识论上的两难困境:“哪个才是正确的答案?是同伴告诉我的正确呢,还是我的眼睛告诉我的正确呢?”
很多大学生在阿施的实验中都体验到这种冲突。控制组的大学生单独回答时正确率超过99%。阿施想知道:如果经过研究者训练的研究助手给出一致的错误答案,那么受其影响的大学生是否会给出违心的错误答案呢?尽管有些人从来不从众,但四分之三的人至少有过一次从众行为。总共有37%的回答是从众的(或者应该说“相信他人”)。
当然,这也意味着63%的回答没有从众。霍奇斯和盖耶注意到,这些实验表明“即使其他人不说实话,大多数人仍会说实话”。尽管很多参与者表现出独立精神,但阿施对从众的态度就像其研究所问问题的答案一样清楚:“看上去聪明善良的年轻人却愿意颠倒黑白,这的确令人担忧。我们不得不质疑我们的教育体制以及指导我们行为的价值观。”
阿施的实验是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这一年代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文化高度从众的时期。果然,到了个人主义浓厚的20世纪70和80年代,只有较少的学生会在类似于阿施实验的研究中遵从群体的判断。此外,集体主义国家的人比个人主义国家的人更愿意从众,在边境州定居的新移民比非边境州的人更不从众,女性比男性更从众。随着近期个人主义文化和男性主义提倡自我的自主性,而悠久的集体主义文化和女性主义鼓励融入群体,如果说文化和性别塑造了从众行为,那么以上的研究结论正是你所预期的结果。然而,甚至精通互联网的现代公民也不能免受从众的影响。罗桑德和埃里克松向互联网用户询问诸如“在哪个城市你能找到好莱坞?”之类的问题,同时还有一张大多数互联网用户认为某处是“旧金山”(其实是洛杉矶)的地图。53%的人至少在一个问题上同意了“大多数人”的错误答案——虽然低于20世纪50年代阿施的线段实验中75%的从众比例,但从众人数仍然占多数。
阿施的实验程序成为后来许多实验的范式。虽然这些实验缺乏日常从众的“现世实在论”,但具有“实验现实主义”。在这种实验经历中人们变得情绪化。阿施的研究结果之所以令人震惊,是因为参与者没有受到任何明显的从众压力——既无“团队合作”的奖励,也无针对个性化的惩罚。
还有一些实验探索了日常情境中的从众。从花样滑冰到足球,很多运动都需要裁判在观众的嘈杂声中瞬间做出判定。当对方选手貌似犯规时,观众的喧闹声会增大。在对滑冰表演进行评分,或者判断是否对身体碰撞的足球运动员出示黄牌时,观众的喧闹声是否会对裁判造成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昂科巴克和美墨尔特调查了德国足球联赛五个赛季的1530场比赛。主场球队平均每场比赛收到1.89张黄牌,客场球队则是2.35张黄牌。此外,在球场和球迷之间没有跑道间隔的更为吵闹的体育场,主场和客场球队的这种差异会更大。在实验室实验中,专业裁判在对犯规场景的录像进行判断时,如果现场伴有响亮的噪音,他们会出示更多黄牌。
如果在这样小的压力下人们就出现从众行为,那么当他们受到直接强迫时会有多顺从呢?能强迫普通公民做出残忍的行为吗?可能你认为不能:他们的人道主义、民主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会使他们抗拒这种压力。此外,这些实验中轻松的口头表态与实际伤害他人的行为还相距遥远,我们决不会屈服于胁迫而伤害他人。我们真的不会吗?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Milgram)很想知道这一问题的答案。
……
1 人类的自然天性和文化多样性 1
演化与行为 2
文化与行为 6
文化多样性 7
文化相似性 13
2 性别、基因与文化 17
性别与基因 18
性别差异性 20
独立性与联系性 21
社会支配性 26
攻击 29
性特征 31
演化与性别 :与生俱来的行为 34
性别与择偶偏好 35
对演化心理学的反思 38
性别与激素 40
文化与性别 41
与文化和时代俱变的性别角色 42
结语 :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 44
3 好人是如何变坏的 47
阿施的从众研究 48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研究 53
导致服从的因素 59
机构的权威性 63
对经典研究的反思 65
行为和态度 66
社会规范的力量 68
4 说服的两条路径 735 教化与免疫 99
6 纯粹他人在场 109
7 人多使责任减轻 121
8 人多敢行动 129
9 群体如何强化我们的决策 139
10 人的力量 167
11 社会心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85
参考文献索引 221
参考文献 232
戴维·迈尔斯清晰、严谨的写作风格,优雅、雄辩的文辞在整个心理学界无人可比。他撰写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都无一例外地极为畅销。
——菲利普·津巴多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
斯坦福大学荣休教授、《《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
戴维·迈尔斯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也是一位传播心理学知识的大师。在这套丛书中,他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前沿成果,还展示了如何运用这些成果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通过阅读本书,你可以获得一种看待自我和他人的全新视角。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