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手帖》是日本著名的生活杂志,畅销日本70余年。本书作者曾在生活手帖社跟随花森安治工作六年,他从一个职场新人的角度,记录了自己眼中的生活手帖社和主编花森安治。
花森安治个性格鲜明,既被人称为“天才媒体人”,也有“银座哥斯拉”“奇男子”的绰号——语言犀利,冷酷无情,独断专行,似乎都能在他身上应验。但是对出版人的使命,对杂志、书籍,对日常生活,都有独到的见解。作为杂志主编,他以一丝不苟的匠人之心,事无巨细地参与到杂志的出版中,包括选人用人、商品测评、选题策划,乃至修改文字、绘制插画、书籍装帧、监督下印,甚至还有杂志社的一日三餐,等等。在他的推动下,《生活手帖》销量一度突破100万册,他因此被称为“改变日本生活的男人”。
本书作者唐泽平吉,大学毕业后突破重重考验,进入生活手帖社工作,成为花森安治的部下。“主编花森先生是个怪人,可以说是天才的特质吧。总之无法用常识理解的事情不少,你最好有思想准备,毕竟有新人撑不过三天就辞职了。”新人入职,没有办公桌,没有迎新会,时常怼人,接连泼冷水——没错,这很“花森”!还原花森安治的工作姿态,再现经典画面,书写另类“编辑部的故事”。
1972 年 4 月 1 日,春天姗姗来迟,早晨的空气仍然透着几分寒意。
作为生活手帖社编辑出勤的第一天,我没有选择一身正装,而是穿了一件棕黄色的毛衣和一条浅灰色的长裤,这种装束更符合工作在第一线的编辑。
在此之前,我曾特意去研究室询问第一天出勤需要做的准备,被告知着装自由,自己需要准备拖鞋和茶杯,编辑工具则慢慢备齐就好。“顺便给你一个我个人的忠告……”社里负责对外谈判的大畑威先生突然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对我说,“你应该已经听说,主编花森先生是个怪人,可以说是天才的特质吧。总之无法用常识理解的事情不少,你最好有思想准备,毕竟有新人撑不过三天就辞职了……总之,保重身体。”
虽然不用操心着装,但这句意味深长的好心劝告,和当时编辑部气氛中微妙的张力,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丝隐隐的不安,直至首次出勤的早晨都未能消除。我比入社考试的时候还紧张。
上午九点,编辑部所有成员在二楼的“大型厨房”集合。这里可谓编辑部的心脏。包括花森先生在内,不少部员都是上身穿白色短外套,但细辨又能发现款式各不相同,看来社里对工作服确实没有硬性要求。
首先是社长大桥镇子女士发言 :“从今天起,这四位年轻人将与我们共事。《生活手帖》创刊已有二十三年。如今,在创刊当时出生的人也将加入我们,成为战友,我很感慨。一本杂志在不登广告的情况下走到今天,非常不易,今后也要继续努力。我期待新人能创造未来,请加油。大家也请多多指教。”
接着是主编发言。屋子里的空气瞬时凝固,每个人都屏息凝神。
“创造未来太夸张了,最多是助推一把的角色吧。这份工作没法混日子,这应该都不用我说了。我要提醒你们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这一年里,不要问我‘为什么’。在这里从早到晚工作一天,你们想问为什么的地方,必然数不胜数。但不要问我。要是一个个回答你们,我就不用工作了。要是都能说明白还好,但有些东西无法言传。所以,想问为什么的时候,先自己思考。过一年总能明白。就这个要求。”
原来这就是花森安治。正如我已打过的预防针,这段欢迎新人的发言也不走寻常路。用拳击术语来说,就是刺拳。
大桥社长问 :“需要让大家分别做自我介绍吗?”花森安治答 :“没那个必要,也不可能全部记住,纯属浪费时间。四位新人自我介绍一下就够了。”
简直冷酷无情。四位新人于是在紧张的气氛下做了自我介绍。
其实这一年,生活手帖社一共录取了六人:编辑部四人,摄影师一人,以及本社营业部一人。那天在场的是尾形道夫、堀口刚一和我三位编辑,以及摄影师中川显。按五十音顺序,最先介绍的是尾形道夫。但他只报了名字,没做任何自我推销,正考虑是不是该活跃一下气氛的我不觉松了口气。
轮到我了,刚报完自己的全名并鞠完躬,突然听到花森先生的声音 :
“专业是什么?”
“教育。”
不愧是花森安治,听到我的回答后冷笑一声 :“最没用的专业来了。”
瞬间,我的脸就像抽了筋。但这种时候,如果能把在场的人逗乐,应该能当个笑料圆场吧。于是我斗胆回 :“跟美学比,确实略逊一筹。”(花森先生是美学专业出身。)
原以为就此能化解花森先生的吐槽,不料除了我们俩,没一个人笑场。花森先生移开了视线,他虽然干笑了几声,眼睛却没有笑。当时的气氛,完全就是一对想要博笑的漫才搭档遭遇了冷场。
四位新人做过自我介绍后,社长的妹妹、编辑部主任大桥芳子女士还是征询了花森先生的意见 :“新人们的座位怎么安排呢?”
“用不着安排什么位子。你们应该知道,编辑中有所谓desk 一职,这么叫就是因为他们配有办公桌。不管是在报社还是出版社,一般的编辑哪有什么座位。没桌子就不能工作的编辑,本来就不合格。”
又被说得哑口无言。这就是花森先生欢迎新部员一贯(计划好)的方式吗?再怎么不注重形式,这场入社典礼也太凄凉了。
至于一年里不许发问的要求,最终基本等同于“永远不许发问”。或许您能由此想象花森安治一人拍板的编辑风格。诚然,花森先生非常独断专行,偏执得有些不讲道理,自己的任何意见都必须贯彻到底。但是,所谓“主编”,本就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可以说这正是主编的职责。
“有句话叫新酒要装新瓶。我的想法就是新酒,你们必须成为新瓶。要是你们执着于自己的想法,好不容易来的新酒就废了。”
“我一个人提想法已经足够了。你们只要作为我的手和脚去行动。怎么才能动得最快最好,只要想这个就行了。船头有我一个人就够了。”
花森安治经常这么训斥部员。不让问为什么,一半原因也在于此。但这种过度自信,偶尔也会刹不住车 :
“搞清楚,你们到底是在靠谁吃饭。你们为什么会长脑袋,难道是为了戴帽子吗?我要是不在了,你们准备怎么办?”
本来以为他说不必思考,照做就完了,现在看来还得再考虑一下,而且 :“绝对,不许还嘴。”
这是致命一招。佛语里把这称为“随顺不逆”。
中文版序言
被称为手艺人的天才媒体人
相遇花森安治
鼠褐色也未尝不可
成为弟子也不轻松
生活手帖社的常识
我的商品测评入门
别做败犬
御当班桑的一天
研究室的味噌汤
三张桌子, 三种工作
编辑会议只“会”不“议”
文章要像说话一样写
相机与标准镜头
《一个日本人的生活》余话
美食里藏着诗
美好星期天
德国之绿,意大利之褐,日本之青
“装钉”也追求一流
魔鬼主编也曾是“佛陀”
悬疑小说与落语
挑战“月代头混蛋”
眼高手低
藏蓝贝雷帽与白夹克
不知战争的孩子们
奈部先生的眼泪
文字就是编辑的生命
屹立于岸边的一根木桩
“谢谢大家”
后记
文库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