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反应谱方法概述
1.1 反应谱方法的提出
1.2 反应谱的基本概念
1.2.1 相对位移、相对速度和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1.2.2 伪速度、伪加速度和三联反应谱
1.2.3 规准反应谱
1.2.4 双规准反应谱
1.2.5 非弹性反应谱
1.3 影响地震动反应谱的主要因素
1.3.1 场地条件
1.3.2 震级因素
1.3.3 距离因素
1.3.4 方向性效应和上下盘效应
1.4 抗震设计谱与反应谱之间的关系
第2章 典型的抗震设计谱标定方法
2.1 引言
2.2 典型的设计谱确定方法
2.2.1 地震动数据
2.2.2 Newmark方法
2.2.3 G-W方法
2.2.4 Malhotra方法
2.3 设计谱方法的比较
2.3.1 变异系数对比
2.3.2 G-W方法和Newmark方法对比
2.3.3 Newmark方法和Malhotra方法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震设计谱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3.1 引言
3.2 抗震设计谱的表示形式
3.3 不同国家或地区设计谱的对比
3.4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谱的发展历程
3.5 影响抗震设计谱的主要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简单地震动模型及其反应谱特性
4.1 引言
4.2 简谐波地震动模型反应谱
4.2.1 全解反应谱
4.2.2 稳态解反应谱
4.2.3 瞬态解反应谱
4.2.4 简谐波地震动模型双规准反应谱
4.3 等效地震动模型反应谱
4.3.1 时间参数t1的影响
4.3.2 持时参数t2的影响
4.3.3 相位角θ的影响
4.3.4 周期Tp的影响
4.4 组合等效地震动模型反应谱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殊长周期地震动及其反应谱特性
5.1 引言
5.2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5.2.1 方向性效应
5.2.2 滑冲效应
5.2.3 耦合效应
5.3 脉冲型地震动特性分析
5.3.1 地震动记录信息
5.3.2 脉冲幅值与脉冲周期的关系
5.3.3 速度谱峰值周期与脉冲周期的关系
5.4 脉冲型地震动反应谱特性
5.4.1 规准反应谱
5.4.2 双规准反应谱
5.5 等效脉冲模型
5.5.1 基本等效脉冲模型
5.5.2 等效脉冲反应谱
5.6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反应谱特性
5.6.1 远场类谐和地震动的产生原因
5.6.2 类谐和地震动与脉冲型地震动反应谱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工程地震动及其反应谱特性
6.1 引言
6.2 地下地震动数据资料
6.3 地下地震动加速度幅值变化规律
6.4 地下地震动反应谱变化规律
6.4.1 地下地震动规准反应谱
6.4.2 地下地震动双规准反应谱
6.5 地下地震动的频谱和持时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不同因素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
7.1 引言
7.2 强震记录资料
7.3 水平向地震动反应谱
7.3.1 场地条件的影响
7.3.2 震级的影响
7.3.3 距离的影响
7.4 竖向地震动反应谱
7.4.1 竖向设计谱研究评述
7.4.2 竖向地震动反应谱特性分析
7.4.3 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7.5 上、下盘效应对地震动反应谱的影响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组合抗震设计谱
8.1 引言
8.2 组合设计谱标定方法与问题分析
8.3 设计谱标定方法的改进
8.3.1 设计地震动幅值
8.3.2 连续的设计谱标定参数
8.3.3 设计谱标定方法
8.3.4 与其他标定方法的比较
8.4 竖向地震设计谱
8.4.1 竖向地震动峰值关系
8.4.2 竖向设计谱的标定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统一抗震设计谱
9.1 引言
9.2 双规准反应谱的简化
9.3 Tp周期值的确定
9.4 考虑工程场地地震环境的设计谱
9.5 考虑与规范相衔接的设计谱
9.5.1 与国内规范的衔接
9.5.2 与国外规范的衔接
9.5 _3 阻尼比对设计谱的影响
9.6 对其他类别设计谱的建议
9.7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地震动分量的设计谱标定方法
10.1 引言
10.2 多尺度分析方法
10.3 脉冲型地震动记录
10.4 反应谱统计特性
10.4.1 规准反应谱
10.4.2 双规准反应谱
10.4 _3简单分量双规准反应谱
10.5 地震动分量峰值加速度特性
10.5.1 概率分布
10.5.2 概率模型
10.6 标定设计谱
10.6.1 近断层反应谱
10.6.2 与欧洲规范、美国规范及我国规范的对比
10.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附录 部分彩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