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保护规划方法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8018722
  • 作      者:
    作者:何依//邓巍//李锦生|责编:易彩萍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和特定地域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迁,尤其在城镇化的发展战略中,新的城镇体系以强凌弱将快速支解这些文化现象,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当前的传统村落保护则视聚落为一个保护单元,以“个体保护”和“重点保护”为导向,聚落之间的历史、地貌、社会关系无法完整呈现。如何实现这类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特色保护和活态保护,并使其有效地融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国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之一。本书就是以沁河流域古村镇为对象,阐述一种整体性和关联性保护的方法,为其它地区的乡村聚落遗产整体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
作者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城乡建成遗产学术委员会理事会理事
中国女规划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建筑遗产》学刊编委会委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业遗产教席联合持有人
长期从事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
主持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相关规划
主持山西省域、宁波市域、沁河流域、东钱湖域、石浦港域等地域传统村落保护规划
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教育部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定点扶贫规划项目
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代表著作《四维城市——城市历史环境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的研究以沁河流域为载体,从古村镇形成与演化的历史环境和区域发展出发,提出“古村镇集群”的概念及保护方法,即将历史上因某种共同的机制,使得文化相关、特征相似、地域相近的古村镇称为古村镇集群。
本书的研究以“流域—集群—村镇”为层次,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沁河流域历史文化入手,解析沁河流域古村镇类型特征,疏理沁河流域乡村遗产系列,评估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价值,形成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体系;第二部分建构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包括七个集群的历史渊源、保护价值与集群特征;第三部分全面介绍沁河流域古村镇,由一个古村镇保护案例和二十七个古村镇保护名录组成。
展开
精彩书摘
保护内容分为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古镇整体空间的保护、历史街区的保护、重要街巷的保护、重要保护建筑( 文物建筑) 和建筑遗址的保护等六个内容。
(1)自然环境要素的保护。
由于沁河的改道,使润城古镇周边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受到了较大的破坏。本规划特划定环境协调区,保护润城“四山围固,三水萦流”的聚落环境特色。
(2)古镇整体空间的保护。
本规划特划定保护区,保护以“东岳庙居中,十二坊分列左右;三门街为轴,东西南北四口”的城镇格局。
① 保护古镇中心东岳庙。
历史上的东岳庙规模宏大,古镇的街巷里坊、民居院落均以此为中心布局。规划划定一定范围的保护界限,建议远期搬迁小学,改为东岳庙公园。留下少量建筑改造为书院,成为润城文人雅集的场所,并设古镇保护的民间机构,传承“樊南吟社”“骚坛四逸”“七逸老人诗社”的文风,振兴文化之乡。
②保护古镇轴线三门街。
三门街是润城古镇的主轴线,是润城地域商贸文化空前发达的重要标志。现存的不二门、来龙卷等构成了古街完整的空间序列。三门街做为润城古镇的商业贸易场所,两侧依然商铺林立,风貌依旧,往日的繁荣依稀可辩,至今保持着它的活力,只是古街的三门已不存。规划对三门街的宽窄尺度,两侧传统店铺的形式,建筑的高度、材质、色彩、风格等进行严格保护。保护的内容从明清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有的历史信息,对部份粗劣的“现代建筑”进行整改。同时维护传统生活的延续性,创造街区社会生活活力。
③保护古镇街巷网络。
润城古镇的路网结构东西为街,南北称巷或圪洞,有三门街、河街、南边街三条商业街市,数十条居住巷道,目前依然纵横有序,体系完整。规划保护南边街、礼让巷、砥洎巷、后庙圪洞、后巷口、严家圪洞、席家圪洞、上街、下街、世泽坊、中古街等。保持原有空间尺度和格局,如地势起伏、开合变化、空间节点、地面材料等,尤其是街巷中的过街楼、拱券等对丰富空间层次起到了关键作用,要严格进行保护和维修,不得有任何拆除。
④保护古镇空间标志。
润城古镇背山面水,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古代人居山水空间模式,先辈为了培护文风,按照风水理论在山水“要处”建造了风水建筑,成为全镇的制高点。东坪庙在风水关系中有着 “祖山”的意义,是古镇的制高点和心理依托,规划对东坪庙按照省级文物的保护要求设定保护范围,包括保护山下巷道的空间对应关系。规划进一步修复砥洎城内的文昌阁、祖师阁,有条件则复建紫台岭和烟霞山的标志物,形成空间上的呼应之势。同时对天坛神庙加强管理,严禁违建。
⑤保护古镇边界四口。
润城古镇以各式带有象征性的交通拱券来限定边口,上河—东口,西梢门—西口,后巷口—北口,通衢口—北口。其中,东口玄镇门、北口保障门尚存,西口西梢门和南口通衢口均已不存在。玄镇门位于延家圪洞东端,是一座街巷转折处的拱券式门洞,润城古镇的东入口,半圆型拱门上写有“一券来龙”。现门洞己封,但保存完好,周边没有新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历史环境,规划修复以“修旧如旧”原则,结合古街巷体现古镇出入口的意象。保障门位于后巷口,有两层,上层为阁楼,下层为半圆型拱门通道,是润城古镇现存较有价值的历史遗存,规划以整治周边环境为主,突出古镇落边界的特征和形态。对西梢门和通衢口根据条件进行修复或保护遗址。
⑥保护古镇基底环境。
润城古镇在明朝时就形成了十二坊,构成了润城古镇的居住生活体系。现状古镇内部除了卫生院、粮站、小学及村委会等相关配套设施外,大规模的成片建设集中在西梢门外的古河上,因此,润城古镇相对完整的保留下来。规划为保护整体环境,对古镇的空间轮廓线进行控制,即凡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新建和改建活动高度控制在三层以下,外墙不得使用瓷砖贴面和有色玻璃。建筑控制地带内新建筑高度宜在六层以下。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沁河流域文化
第一节 沁河流域自然环境
第二节 沁河流域历史脉络
第三节 沁河流域产业特色
第四节 沁河流域文化组成
第五节 沁河流域保护价值
第二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
第一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历史探源
第二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社会结构
第三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环境分析
第四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形态分析
第五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类型特征
第三章 沁河流域遗产系列
第一节 沁河流域古堡
第二节 沁河流域古街
第三节 沁河流域古庙
第四节 沁河流域古宅
第四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评估
第一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价值
第二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风貌特色
第三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遗存分析
第五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体系
第一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理念
第二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目标
第三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保护体系
第六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建构
第一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因子
第二节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体系
第七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集群规划
第一节 端嘉集群:四村共建
第二节 嘉润—峪河集群:两河一体
第三节 润城集群:两岸关联
第四节 庄河—樊河集群:一河三庄、一河双堡
第五节 长河集群:一镇带两村
第六节 芦苇河集群:一镇连三村
第七节 获泽河集群:双村互动
第八章 润城古镇研究案例
第一节 润城古镇历史格局
第二节 润城古镇历史遗存
第三节 润城古镇人文环境
第四节 润城古镇特色与价值
第五节 润城古镇保护规划
第六节 砥洎城古堡保护研究
第九章 沁河流域古村镇名录
第一节 郭峪村
第二节 湘峪村
第三节 郭壁村
第四节 窦庄村
第五节 上庄村
第六节 上伏村
第七节 周村镇
第八节 皇城村
第九节 洪上村
第十节 南安阳村
第十一节 中庄村
第十二节 石淙头村
第十三节 陟椒村
第十四节 屯城村
第十五节 尧沟村
第十六节 町店镇(杨腰村)
第十七节 坪上村
第十八节 端氏镇
第十九节 曲堤村
第二十节 半峪村
第二十一节 尉迟村
第二十二节 武安村
第二十三节 下伏村
第二十四节 刘善堡
第二十五节 王村堡
第二十六节 蒿峪村
第二十七节 崇上村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