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医疗困局,深度解读
人难免生病,改善健康从改变医疗观开始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看到并承认问题的存在
戳破26个常见医疗误解,获取属于你的健康真相
患者抱怨候诊队伍长,医生问诊急,医疗费用高……医生抱怨门诊病人多,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医疗投入不断加大,医疗政策接连出台,“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却依旧存在。原因何在?问题何解?作者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从一个医生角度,对我国的医疗现状进行深刻反思,指出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症结所在。读过本书,你将对医疗、对健康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为什么我们的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为什么我们的医生总是忙忙碌碌?为什么患者总觉得医生没有在认真看病?为什么有人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心内科主任江隆福医生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与细腻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病人求诊的故事,对何为健康、何为医学以及医疗的意义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思考。作者看到了我国医疗深层面的严重问题,并发出了一声“呐喊”,告诉我们真正的健康还包括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保持健康并不能完全依赖医疗;告诉我们完整的医学还包括人文关怀,治病救人并不能只依靠冰冷的医学指标和检测仪器。
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环境因素)+60%生活方式。(P6)
这种“医学异化”现象,带给我们的不一定是健康幸福,而是不一定有效的“新药”、不一定必要的手术和一定昂贵的医疗费用。(P57)
是时候让医疗回归到有时与有限的治愈、总是与常常的安慰与帮助之中,让健康回归到健康生活方式里。(P67)
作为患者,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你的每一句主诉都可能成为对你进行过度检查与过度治疗的依据。患者,事关自己的健康,请谨慎你的主诉,先自我分析哪一些症状是源于身体,哪一些是源于心理,再回顾是不是还有其他方面的影响。(P92)
当医治的干预,当面对的接受,当敬畏的顺从。让自限的自生自灭,让老化的面对共存,让不治的内心平安。(P111、124)
太多的时候,我们看病只是在用脑、用机器去判断,而不是用心去看、去关注。而医务人员这份工作,是最最需要用心去做的,并非脑和机器所能成就。(P178)
我们能面对狂风、暴雨,寒冬、酷暑,潮涨潮落、花开花谢,皮肤皱了、头发白了,也可以来一起面对一些短暂的、自限的不适,一些生理的老化,以及一些不可回天的宿命。(P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