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图本老舍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535595
  • 作      者:
    徐德明著
  • 出 版 社 :
    长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老舍传》总体上按照时序,但是每一章内部却常常胀破了本章的时间限制,每一节都可以作为独立的板块来理解。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有许多关于老舍的思考,本来应该写成论文,现在都囫囵地处理成了某一节。所以;它的首选读者应该是作学位论文的年轻朋友,读仔细一点,可以在《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老舍传》中找到一系列的研究论题。
展开
作者简介
  徐德明,1956年11月生,扬州人,歌哭于斯。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出发,稍窥文学的古今演变脉络,略探其雅俗堂奥,从扬州评话到当代前卫小说,处处关心,间有涉猎,一无成就。研究老舍,心有戚戚,所著《中国现代小说的雅俗流变》及现当代文学研究、批评论文,偶被学界同仁提及。行走在文学/文化研究的途中,兴味不减;置身子时下学术体制之内,“浑然不觉”。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老舍传》命名为《图本老舍传》,因为有大量的“图”。不是新画的插图,而是老照片。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徐德明都花费很多精力去搜寻有关老舍的各种照片资料。这《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老舍传》在“图”这方面是下了大工夫的。照片在书中不是文字的附庸或者补充,而是经过精心的编排,其本身就构成书的主干部分,和文字同等重要。图与文互动映照,互为阐释,更生动也直观地叙说著名作家老舍的生平。那些斑驳陈旧的老照片不光为了“好看”,也是为了制造浓厚的历史现场感,给人某种冲击,加上文字的点拨,读者就愈加真切地感受到老舍及其所处的时代的那些情味。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现当代作家图传:老舍传》:
  
  老舍出身于晚清旗人家庭,1899年2月3日(农历戊戌年腊月二十三,那天是送灶的日子)诞生在北京新街口南大街小羊圈胡同(现为小杨家胡同8号),取名庆春。父亲舒永寿,母亲马氏,庆春是小儿子,他大姐此时已经出嫁。舒家编属正红旗。
  从历史来看,我们不可将旗人与满族人等同(旗人不仅包括满人,还包括加入旗籍的蒙古人、汉人等),辛亥革命以后没有了八旗军籍,旗人的等级身份消亡,满族的族裔身份依然合法存在,只是生活境况大不如前了。“旗人”和“民人”(即汉人,加入旗籍的汉人除外)是清朝人的两种迥异的身份,清帝国是八旗先人创立的国,民人身份普遍低于旗人,朝廷对待两种人的法律与衣食俸禄都不一样。进人民国时期,江山已经不再属于旗人,改称民国,低于旗人一等的民人有了名义上属于“民”的“民国”。民国初期的一二十年内,刚刚失去了政治经济特权的旗人生活极其艰难,虽然民人生活未必得到普遍改善,但比较起来,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方面都要比旗人好过一些。
  老舍一出生就赶上了变法改良的年头,旗人的既得利益受到了威胁,可谓生不逢时。改变“铁杆庄稼”的生活待遇的言论已经威胁着身在八旗的人们,《茶馆》第一幕的众多旗人,在变法刚刚过去的日子里,都有着惶惶然的感受。紧接着就是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老舍的父亲在与八国联军的巷战中阵亡。老舍出生于军人世家,但到他长大成人,已经没有朝廷的军事责任需要承担了。他晚年写作的《正红旗下》,既可作为自传,又可当做一个族裔与王朝的衰败史。童年的老舍是末代旗人,他的少年与青年阶段,是摆脱与超越清朝遗民身份、成长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记下了旗人遗民的形象和心路历程,同时他也不时地想着满族人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一、三岁失怙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语境,理解他的精神历程,而后才能把握他创造的那个文学世界,我们不能把老舍的生活和作品分割开来。那些源自老舍生活语境的图片历历再现了他的文学与文化世界。老舍的文学世界情感丰沛,但在作品中表现得很有节制。因为父亲在童年生活中的缺位,老舍在情感上与母亲的联系更为紧密:少了别人通常由父亲给予的精神支持,老舍更倾向于精神导师的寻找。母亲是最好的老师,童年、少年引导他向善的还有宗教界人士,青年时代他参与教会活动、服务社会。尽管幼年失去了父爱的“怙恃”,老舍却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保持着一颗爱心,日后把这颗爱心放大,体现在抗日战争中对“文协”工作的奉献,20世纪50年代对新时代的平民生活的肯定,更重要的是他一生对生活的巨大热情。
  若是出于对老舍的崇敬,人们追思他的父母,却发现除去老舍写的《我的母亲》,其他关于他的父母的文字资料很匮乏,图片影像资料更是缺失严重。一百多年前西方来华的传教士的印刷品上就印有各种西方伟人的照片,上个世纪初上海滩上的红倌人的照片已经上了杂志,20世纪20年代洋太傅庄士敦身着御赐的貂皮褂在宫中照相,但是这项技术在中国为平民家庭所用却很晚。今天欲撰述上个世纪早期的生活,若非生于豪门且为知识界中人,身为平民而没有特殊因缘,则难以找到他们的照片。上世纪40年代,老舍在昆明西南联大,与一批知识分子共同度过了七八十天,仅仅留下了一张合影。吴晓铃先生曾感叹:“当时照相是真正高档奢侈活动。”1900年老舍的父亲死于与八国联军的交战中,当然不可能留下旗装卫戍的照片,连在民国生活了30年的老舍母亲也没有留下照片。也许老舍母亲做寿时拍过照而没能在战争中保存下来,老舍为老人祝寿唱大戏、放电影而不拍小照似乎不合情理,除非老太太有什么忌讳。对这个缺憾的弥补,就只能依赖于背景或相关材料,只好请读者将对文字的想象转变成画面了,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入侵的冲突、战争造成了老舍生活中父亲的缺位。老舍是老儿子,父亲舒永寿是护军,担当拱卫京师的职责。父亲和旗兵们在京城里与八国联军交战的时候,他才一岁半。1900年8月15日,正当壮年的舒永寿在战争中受伤致死,入殓的棺木中只有其生前穿的一双袜子和一副裤脚带。老舍对父亲肖像的记述源于父亲进入皇城的腰牌上的字迹:“面黄无须”。中年老舍自述:“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从他的中年照片可以想象得出其父舒永寿的容颜,也可以从正红旗护军译大典时所着礼服想见其当年的军仪。父子面容相似,而命运在六十多年后也水火无情的轮回:父亲死于战火,他则跳太平湖溺亡。父亲去世前后的年头,正是老舍《茶馆》《断魂枪》《神拳》这些作品中人事与生活的语境。在这些人事的叙述过程中,幽幽飘荡着老舍父亲的一丝气息。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末代旗人
一、三岁失怙
二、母亲
三、读书习文

第二章 新旧之间
一、“做事”与“五四”
二、世俗与宗教
三、嗜好与爱好

第三章 英伦记略
一、起居、饮食、衣着与东方学院
二、读书、写小说
三、译事
四、新加坡与《小坡的生日》

第四章 家山湖海
一、全家福
二、教授与职业写家
三、老牛破车

第五章 八方风雨
一、“文协”
二、“文牛”
三、“旧雨”和“新知”
四、美国栖迟

第六章 京华风云
一、开会
二、持续与自主
三、养花与看画
四、茫茫末世人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