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
0.00     定价 ¥ 9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65963
  • 作      者:
    作者:张蓉|责编:卢小生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的研究重心在于探索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间的内在关系,以发挥网络民意优势,推进应急管理机制创新。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于网络舆论环境变化,分析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困境和行为转变,以构建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间的关联关系;二是将网络民意与应急管理置于整体系统中,结合社会冲突理论、民意一政策相关性模型、自组织理论及系统动力学基模分析法,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揭示和解释,并运用反馈基模对策生成法和对策实施效应分析法,提出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优化的思路和具体对策;三是采用个案分析法,解析应对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以深入应急管理工作实践,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创新体系设计。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 现实背景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网络民意表达的研究
二 关于政府应急管理的研究
三 关于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关系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总体框架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
第一节 网络舆论环境的变化
一 草根新闻时代与“移动”舆论场
二 信息双向流动与“对话式”舆论场
三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与“循环”舆论场
四 意见领袖活跃度下降与“离散”舆论场
第二节 从民意表达到网络民意表达
一 民意表达的空白期
二 民意表达的混沌期
三 民意表达的探索期
四 网络民意表达的萌芽期
五 网络民意表达的青春期
六 网络民意表达的壮大期
第三节 网络民意表达的方式
一 网上信访
二 新闻跟帖与论坛
三 网络民意调查
四 微博互动
五 政务微信
第四节 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征判断
一 基本特点
二 总体结构
三 发展趋势
案例一:论微博对政府应急管理的作用与挑战——以乌坎事件为例
案例二:政府应急管理中的转“危”为“机”——以四川会理PS事件为例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应急管理
第一节 社会风险与应急管理
一 从社会风险到公共危机
二 从公共危机管理到政府应急管理
三 政府应急管理的动态过程
第二节 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困境
一 矛盾与风险共存的社会转型
二 从流失到重构中的政府信任
三 从低度参与到网络赋权的公众参与
四 从聚集放大到扩散延伸的网络空间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的行为转变
一 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范
二 从事后处置到常态监控
三 从消息封锁到信息公开
四 从命令动员到共同治理
五 从惧怕媒体到善用媒体
案例一:基于公众情绪的政府应急回应机制研究——以长春长生问题疫苗事件为例
案例二:论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危机公关能力——以江西殡葬改革冲突为例
第四章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的内在关系
第一节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内在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 基于社会冲突理论的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的关系
二 基于民意一政策相关性模型的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可能性的关系
三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的相关性
第二节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内在关系的基模分析
一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适用性探讨
二 网络民意表达的成长上限基模
三 网络民意表达的富者愈富基模
四 应急信息不足导致的饮鸩止渴基模
五 应急决策实施的舍本逐末基模
六 民意表达与应急管理间的良性循环基模
第三节 网络民意表达与政府应急管理内在关系的机理分析
一 网络民意表达的生成机制
二 政府应急管理的连锁反应
三 网络民意表达推动政府应急管理机理的揭示
案例一:冲突论视域下的武汉公交民意风波
案例二: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政府应急决策模式优化——以上海外滩踩踏事故为例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与路径选择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一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二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的原则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一 政府应急管理内在机制建设
二 政府应急管理外部环境优化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政府应急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 优化网络环境,提高民意表达质量
二 发挥政务新媒体优势,提升与公众沟通能力
三 深入风暴中心,抓住突发事件关键性矛盾
四 整合优化资源,发挥应急管理部联动效应
案例一:论政府应急管理救援过程中的社会组织参与——以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为例
案例二:网络环境下城市内涝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研究——以武汉内涝灾害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