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的经济起飞实验--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1949-1978)
0.00     定价 ¥ 1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322836
  • 作      者:
    作者:马泉山|责编:张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新中国工业化回望录”的第二卷,以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特别是1958—1965年八年的工业化历程为主要内容。 这段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地、大规模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毛泽东“以苏为鉴”,探索加快发展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尽管遭遇过严重的曲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不论是正面的经验,还是反面的教训,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经济飞跃现象与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概念
第二节 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
第一篇 起飞前奏
第一章 加快发展的提出与反复
第一节 加快发展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1958年“大跃进”的预演
第三节 中央一线领导人的反冒进与毛泽东的保留
第四节 弋举扭转“一五”计划执行中的被动
第二章 单有经济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还不够
第一节 决策层关于“波匈事件”教训的不同关注点
第二节 还要有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三节 适当收缩下部分计划指标的被突破
第三章 从“挡水”到加快发展再号召
第一节 周恩来的反思
第二节 寄望中下层的促进
第三节 两个基本估计
第四章 “赶超”英国口号的提出
第一节 有利的政治经济形势
第二节 莫斯科会议的激励
第三节 一个形象化的口号:“赶超”英国
第五章 由下而上和从上到下的互动
第一节 加快发展思想找到了自己的表达形式
第二节 直接诉诸广大群众的号召
第三节 从认识论角度总结经验教训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形成
第二篇 “大跃进”的三年
第六章 第二个五年的原定任务
第一节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设计
第二节 十五年远景规划的讨论
第三节 党的八大关于“二五”计划建议
第七章 大炼钢铁与公社化运动并进
第一节 催人奋进的跃进形势与北戴河会议
第二节 农业“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节 工业“大跃进”与钢铁翻番
第四节 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模式
第八章 八个月调整
第一节 毛泽东的热与冷
第二节 要求四级领导读两本书
第三节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的部分修正
第四节 降低过高指标压缩过急任务
第五节 做报纸的工作
第六节 1959年上半年的经济活动与经济走势
第九章 难以为继的继续跃进
第一节 纠“左”的转向
第二节 农业的预警
第三节 1960年继续“大跃进”的受阻
第三篇 意外的经济危机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怎样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将危机概念引入社会主义经济分析
第十一章 农业歉收引起的粮食危机
第一节 粮食增产期望一再落空
第二节 农业再生产能力削弱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危机的爆发
第一节 农业危机向工业部门传导
第二节 国民经济自由落体式下跌
第三节 经济危机的一种特殊形态
第四节 一个纠结的问题
第四篇 同严重困难的斗争
第十三章 扭转局面的关键一招:从农业抓起
第一节 由“大跃进”到收缩调整的再次转变
第二节 农业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三节 找出了糊涂六年的症结
第十四章 整个国民经济的调整与一系列工作条例的推出
第一节 设想在重工业现有生产水平上调整的失败
第二节 “退够站稳”有利于调整
第三节 不能失去前进的方向和信心
第四节 工业探底与农业企稳回升的意义
第十五章 决战动员与紧要关头的八届十中全会
第一节 不寻常的“七千人大会”及会议导向的差异
第二节 新增赤字引发的“地震”
第三节 内外敌对势力的挑衅与应对
第四节 农业发展道路问题的波澜
第五节 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和毛刘相得益彰的决断
第十六章 经济的复苏与三年过渡阶段的谋划
第一节 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完成情况
第二节 经济再平衡与“超调”假定
第三节 三年过渡阶段的任务
第十七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性增长与内涵式发展
第一节 继续调整与再生产理论
第二节 伴随复苏的发展
第三节 跃进的另一重含义和“大跃进”的新诠释
第四节 承前启后的1965年与过渡阶段结束时的国民经济
第十八章 旨在巩固提高的举措及其效果
第一节 充实国民经济的“瓶颈”部门与薄弱环节
第二节 继续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第三节 迈出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第一步
第十九章 “大跃进”年代的自然灾害与救灾
第一节 中国农业的重要性与脆弱性
第二节 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
第三节 国家的紧急救灾措施
第五篇 起飞实验的综合观察
第二十章 概说
第一节 宝贵的收获
第二节 不平坦的道路
第三节 现行统计中一个有待商榷的问题
第二十一章 1958年的考察
第一节 1956年的示范效应
第二节 高昂的代价
第三节 不一般的成就
第四节 评析
第二十二章 1958—1960年的考察
第一节 得在哪里
第二节 失在哪里
第三节 不能省却的一笔补偿性投入
第二十三章 1958—1965年的整体考察
第一节 作为发展周期的1958—1965年
第二节 基本问题在于中国工业化道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