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00     定价 ¥ 4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10060030
  • 作      者:
    作者:程婧|责编:秦宝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在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价值功能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与消极不同的价值取向:积极取向注重“建设提升”,消极取向注重“消除抑制”。本书即以积极取向为视角,提出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对积极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是新时代的理论呼唤,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选题背景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选题意义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研究现状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评议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与目标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目标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路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
第二章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
一、积极的学理界定
(一)“积极”的背景及缘起
(二)“积极”释义
(三)积极与消极的辩证关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学理阐释
(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辨析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生成
(一)积极与消极: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取向
(二)思想政治教育两种取向的相互关系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探讨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
第三章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基础
(一)唯物史观中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
(二)实践观中关于非理性因素的理论
(三)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四)关于人的价值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相关思想的理论传承
(一)毛泽东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二)邓小平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三)江泽民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四)胡锦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五)习近平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思想
三、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现象学理论
(四)存在主义理论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六)生态系统理论
第四章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归属问题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框定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
(一)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归属问题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确立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归属问题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逻辑起点释义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推演路径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的确立
第五章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构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
(一)积极尽勰政治教育本质释义
(二五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人性基础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释义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释义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显性主体的特性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隐性主体的特性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论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释义
(二)积极思想品德内涵及内在结构
(三)积极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动力机制
(四)积极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调控机制
第六章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立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依据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特点明晰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编制
(一)突出积极自我教育
(二)强化积极思维教育
(三)提升积极关系教育
(四)引入积极审美教育
(五)拓展积极意义教育
(六)优化积极公民教育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
(一)积极情绪情感激励法
(二)积极情境实践体验法
(三)积极语言艺术运用法
(四)正面方法积极运用法
(五)消极方法积极运用法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特征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环境特征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特征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特征
第七章 积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结论
一、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
二、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
三、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有何用哆
四、积极思想政治教育“怎么办”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