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文学关键词10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20528
  • 作      者:
    禹建湘著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网络改变了生活,网络改变了文学。网络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文学篇章,网络成就了如过江之的写手,网络文学经历了从草根的狂欢涂鸦到精英的商业写作,网络文学的各种变局,一方面催生了门类繁多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造成了网络文学质量呈现良莠不齐局面。本书选取网络文学发展中的100个关键词,对它们进行分析解读,从另一角度来了解网络文学。本丛书共有7部,分别是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评论100》、曾繁亭的《网络小说名篇100》、欧阳文风的《网络文学大事件100》、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聂茂的《名作家博客100》、聂庆璞的《网络写手100》和纪海龙的《文学网站100》。这套书是研究网络文学的入门之功和基元之论,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网络文学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作者试图通过对这些网络文学前沿和基础问题的梳理与评辨,实现“广撷资源,夯实基础,明辨学理”的学术构想。丛书的作者都是网络文学研究基地的学术骨干,这套书的特色:
1.该套丛书不是纯学术著作,而是贴近网络文学现实的普及性、知识性读物。
2.所设的7个论题切入网络现场,均是网络文学热点问题,备受文学界关注。
3.这7个选题填补了网络文学研究的空白,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
展开
作者简介
禹建湘,1970年出生,博士,博士后,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是湖南省“百人工程”学者,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兼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过,学术成果获得各项奖励。
展开
内容介绍
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体系的建构,要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一方面要立足文学作品本身,细读网络文学作品, 引导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来阅读作品;另一方面要立足网络文学现场, 解读网络文学 。面对无序的网络作品与茫然的网络文学批评, 找到标志性的关键词,是理解的网络文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因此本书从网络文学现场选取100个关键词,试图通过这100个关键词来认识网络文学,理解网络文学。这100个关键词涵盖了网络文学的六个层面:网络文学本体、网络文学特质、网络文学形态、网络文学体式、网络文学产业与网络文学批评。
展开
精彩书摘
23.后现代
有人断言:“从根本上说,我们现在第一次生活在一个后传统社会中。” 据米歇尔•科勒的考察,这一术语的最早用法可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菲德理科•德•奥尼兹(1934)、达德利•费兹(1942)、阿诺德•汤因比(1947)等人的著述中,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欧文•豪和哈利•列文开始用这个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运动的令人沮丧的衰落。自此,后现代对艺术、哲学、文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一切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后现代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 
英国的特里•伊格尔顿区分了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他说:“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作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而“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衷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和‘大众’文化之间,以及艺术和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 对于文学来说,不管是后现代性的还是后现代主义的,当它对传统的宏大叙事表示了某种抗拒之后,其投射出来的思想风格与文化风格,就是一种摆脱“逻各斯中心主义”控制的写作姿态,而表现出一种“根状茎”状的“播散”状态。以启蒙、拯救、革命、回归、牧歌为关键词的文学想像,在这一语境下,无可避免地遭到了解构。
在后现代思潮冲击下,文学对于宏大叙事的放弃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海登•怀特说:“在有些文学作品中,叙事性要么遭拒绝,要么崩溃,我们在这里遇到的是几丝绝望,这种绝望的原因不是被归于作者的道德虚弱或知识的欠缺,而是被归于对已经陈腐的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领悟。在一种文化、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阶级中,叙事性的崩溃是其已进入一种危机状态的征兆。” 在诸多后现代大师的阐述之下,宏大叙事的必然退居到文学叙事的背后,宏大叙事的崩溃预示一个新的叙事方式的到来。
有一点我们必须弄清楚,那就是,解构虽然属于后现代主义的范畴,但是,我们不能顾名思义,认为解构就是破坏,就是消解而不建构。德里达坚持“解构主义不是后现代主义,不仅仅因为它对这一历史分期表示怀疑,还因为我个人坚信解构可以通过新的方式激发进步、解放和革命。我相信进步,相信解放,相信革命。” 所谓不破不立,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就意味着对另外新的叙事方式的确立。
后现代与文学的正面接触是在1972年秋季,美国《疆界2》杂志出版,其副标题赫然写着“后现代文学与文化杂志”。这标志着后现代主义开始正式被文学界认可,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类型——后现代主义文学。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伴随着西方后现代化的浪潮而萌芽、发展并兴盛起来的。互联网技术为后现代主义文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其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上产生的网络文学是后现代语境下网络文化中滋生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深深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
在后现代科技革命背景下,被称为”第四媒介“的计算机网络成为后现代话语最理想的代言器物,而网络与后现代文化的结合最显著的代表就是网络文学的诞生。“后现代话语的知识态度、边缘姿态影响了电脑网络的文化精神构建,而网络文化的思想范式和话语模式犹如复调音乐中的‘卡农变调’一般奏响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旋律,蕴藏着后现代文化逻辑的内涵。” 
尽管网络文学参差不齐,但是其共同具有后现代主义的逻辑内涵:第一,历史理性的颠覆;第二,深度模式的削平;第三,反对权威,拒斥中心语言;第四,主体的零散化;第五,距离感的消失。 在起点中文网书友、红袖添香总点击榜、晋江原创文学网半年榜、新浪读书频道原创总点击榜等各文学网站的各种排行榜前10名的主要作品类型,都是以玄幻、言情、都市、架空等娱乐类作品受欢迎程度较高,这类作品通常采用流线型叙事模式,“强调无深度意识和表层准则,呈多元化、无主流、零散性、反对中心主义及自由的写作方式与后现代主义如出一辙。” 
网络文学的后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和作品内容上:
第一,网络文学写作主体的后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创作主体的集体性失落。主体性失落是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之一。网络的匿名性、自由性和交互性使得传统的“把关人”作用减弱。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创作者,在进行创作的同时又是他人的读者,使得传统文学作品中作家和读者之间的界限被完全打破。网络写手一般使用网名进行匿名创作,相比传统作家而言,网络创作主体更处于一种无根状态。
其次,群体狂欢型的创作动机。“由于互联网消解中心话语模式的作用,网络文学用消费意识形态淡化政治意识形态,并试图卸掉文学的社会教化、道德批判功能,逃避崇高的宏大叙事母题。” 网络文学创作者更关心个人的内心体验,写作是他们发泄和释放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玄幻文学和穿越小说,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创作者逃避现实压力的“白日梦”式体验。
再次,自由的写作方式。绝大部分网络作家是用网名发表作品,并以连载的方式创作,在固定的时间内上传一定的文字即可。这样的创作方式为创作者留有很大的余地,可根据读者的反映与评价调整情节走向,甚至可以随时决定放弃手头上的作品,开始新的写作。“文学创作由“自律”转向“他律”,最后变成了“无律”。”
第二,网络文学文本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颠覆性的文本内容。“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话语内部的互文性特征,颠覆现代主义的结构主义逻辑,使得文本的内在结构变得无规律、不确定。” 网络文学在后现代语境下,主要有两种“颠覆”体现:一种是对经典文学的“戏说”和改编,如《悟空传》和《水煮三国》等;另一种是带有超文本连接的文字,使得传统文学的线性叙事方式向多元化发展,中间可穿插文本、图片,甚至音频和视频,每一个超链接蕴含着新的信息。
第二,游戏般的文本语言。“酱紫”、“浮云”、“草泥马”等网络热词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宠儿,这些看似“无厘头”的热门词汇组成了一种适用于网络的权利话语,甚至对现实生活也造成影响。草根化、平民化的话语终于有机会同高贵、沉浮、世袭等话语并存,甚至打个平手。
网络文学产生了后现代时代,它天然带着后现代的气息,天然具有反主流文化的特征。它的总体风貌呈现为:“反乌托邦、反历史决定论、反体系性、反本质性和基础主义、反意义确定性,倡导多元主义、世俗化、历史偶然性、去中心、非同一性、解“元话语”、解宏达叙事、睥睨权威、藐视限制等等。” 
24.碎片化
“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这个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而这个过渡期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的碎片化,碎片化在传播本质上的整个社会碎片化或者说多元化的一个体现。” 碎片化导致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碎片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传输技术的大量应用,整个网络传播呈现为碎片化语境。对中国来说,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在对个体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尊重上显得尤为突出,个体自由表达的权利也日益受到重视,新媒体为个体展示自我、传递自我信念与价值提供了一个概括的传播平台。在传统的以集体为主的主流价值观外,对传统权威的怀疑与抗拒在互联网上找到了新的话语权力空间。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角度变得多元。即使是一些看上去很客观的信息,也受人们主观认识的影响,不再千篇一律,呈多样化、碎片化的解读。
在网络文学范畴内,“碎片化”指在现代传媒技术环境下,网络文学在创作者、创作内容、创作形式、传播方式、阅读人群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分众化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特征。也就是说,网络文学在写作方式、文本结构、阅读习惯等方面都呈现碎片化趋势:
第一,写作方式碎片化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为普通受众提供了一个“零门槛”的准入标准,各大原创网络文学网站的兴起,使得写作成为人人可以参与的群体盛宴。为了在浩瀚的网络文学市场中脱颖而出,传统的面向大众的主流创作方式逐渐被分众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创作方式取代。各文学网站进行了日趋精细的分众设置,并以关键字、标签等多树状式或网状分类,促成网络文学写作分众化。写手上传新作品时,必须严格按照网站分类定位作品,如晋江原创言情站,作品被精确分类为范围、原创性、性向、时代、类型、风格、标签几大板块,每个板块下分别设置不同小类供参考。
与传统作家大多在作品完结后再面向读者不同,网络写手通常采取分章连载的形式,固定更新章节,并根据读者反馈调整情节走向,每个章节末尾必须设置一个悬念或高潮吸引读者的持续注意力,这种片段型的悬念制造方式适应的是碎片化的写作方式。
而网络“微小说”的兴盛和流行,更是加剧了“碎片化”写作的趋势。借由手持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的微博为平台而发布的“微小说”,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其写作更自由开放的平台、更个性化的创作空间、更频繁的创作互动,满足了本时代追求个性化、张扬自我的精神需求。“这种随意性、跳跃性的碎片化写作与阅读契合了当下快节奏时代的审美模式。” 微小说”逐渐打破传统文学网站的平台在创作时间限制、创作审核、首发篇幅、以及删除修改权方面的约束,使得创作平台更为自由,更为个性和多元化。
第二,文本结构碎片化
碎片化的基本特征是零散化和缺乏连贯性,它排斥整体性逻辑性和连贯性等现代性社会理论。网络写作本身的互动性是文本结构碎片化的主要原因,网络文学连载的方式使得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得到大量读者的反馈信息,读者的意见与喜好影响着作品的点击率,直接关系到作者的生存,为了迎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作者不得不重新设置情节走向,甚至与原有写作方向背道而驰,导致前后情节失去了连贯性与一致性。在网络文学这种生成方式下,网络文学作品的文本结构成片段化、碎片化的倾向。
尤其是微小说,本身就是碎片化结构的代表,“2010年10月27日,新浪微博列出以‘微小说@大世界’为口号的“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标志着‘微小说’概念的正式诞生,它是一种方块文学或曰‘碎片化文学’。” 
此外,网络惯用的拼贴、戏仿等创作手法也加剧了文本的碎片化过程。“在虚拟的语境中,语言面对的时空不再具体,语言成为一种直接的游戏……自由自在成为网络语言链接的最为突出的游戏特征。” 
第三,受众阅读碎片化
首先,网络文学阅读设备多样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文学用户的阅读方式与阅读设备不断翻新,手机、电纸书、移动PAD等轻便易携的移动终端越来越受到网络读者的青睐,这种阅读设备呈现为分页多、分节多、每节字数少的特点。多元化的阅读设备,满足了读者随时随地阅读作品的需要,也使得网络文学的阅读时间和空间碎片化状态更加明显。
其次,网络文学阅读时间片段化。网络文学用户的阅读时间呈现出阅读频率高,但单次阅读时间短的特征。网络文学作品通常以连载的形式在网站上登出,有较为固定的更新时间和更新字数,用户可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完,因此阅读时间较为零碎。有调查显示有38.35%的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另有32.99%的人会“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不到15%。超过半数(51.56%)的人平均每天用于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17.44%的读者选择了“一小时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时间的减少和碎片化趋势。
再次,网络文学阅读地点随意化。受网络文学阅读设备多元化的影响,网络文学读者的阅读地点呈移动化、片段化的特征,阅读地点并不局限于电脑前,手机、PSP、平板电脑、电纸书等新媒体的成熟使得网络文学读者可以在路上、车上、餐厅等多场合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体验,移动化特征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的碎片化阅读可能会使人们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同一文本,可能会使人们对长而艰深的文本的理解缺乏耐心和阅读兴趣。此外,由于碎片化的网络文学往往以夹杂在其他类型的信息中的形式出现,缺乏上下文和语境整体性,因此长期的碎片化阅读可能会使人们的思维偏向零散,缺乏整体性。
展开
目录
导言:理解网络文学的关键 7
一、网络文学本体 11
1.网络文学 11
2.新媒体文学 13
3.数字文学 15
4.手机文学 17
5.移动文学 19
6.网络原创文学 21
7.博客 23
8.微博 25
9.论坛 27
10.数字图书馆 29
11.在线写作 30
12.读屏时代 33
13.免费阅读 35
14.文学网站 37
15.网络刊物 40
16.网络写手 42
17.网络写作软件 44
二、网络文学特质 47
18.草根文学 47
19.新民间文学 49
20.多媒体叙事 51
21.文学零食 53
22.超文本文学 55
23.后现代 58
24.碎片化 60
25.平民主义 62
26.仿拟 65
27.游戏写作 67
28.视觉化叙事 69
29.非线性叙事 71
30.数字化语境 73
31.公共空间 75
32.赛博空间 77
33.文艺技术化 79
34.主体间性 81
35.虚拟美学 83
36.网络热词 84
37.网络语言 86
38.广场语言 88
39.跨媒介互动 90
40.写作专业化 92
41.文学平面化 94
42.类型写作 96
43.两栖写作 97
44.打赏 99
45.排行榜 101
三、网络文学形态 104
46.类型小说 104
47.完结小说 105
48.太监小说 107
49.超长篇小说 109
50.网络恶搞 111
51.接龙小说 114
52.催更 115
53.玄幻小说 117
54.穿越小说 119
55.修真小说 121
56.言情小说 122
57.都市小说 125
58.仙侠小说 127
58.灵异小说 130
60.架空历史小说 131
61.网游小说 133
62.校园小说 135
63.青春小说 137
64.YY小说 139
65.种马小说 140
66.小白文 142
67.耽美文学 144
68.同人小说 146
69.美文 148
四、网络文学体式 151
70.知音体 151
71.火星文 153
72.甄嬛体 155
73.梨花体 158
74.淘宝体 160
75.纺纱体 162
76.咆哮体 164
77.装13体 165
78.羊羔体 167
79.红楼体 170
80.蜜糖体 171
81.琼瑶体 173
82.走进科学体 176
83.校内体 178
五、网络文学产业 180
84.网络文学产业 180
85.商业写作 182
86.数字消费 184
87.付费阅读 186
88.全版权运营 188
89.数字出版 190
90.电子书 192
91.签约作家 194
92.点击率 195
93.起点币 197
94.盗版 198
六、网络文学批评 201
95.网络文学批评 201
96.网络文学经典化 202
97.网络文学改编 204
98.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 206
99.跨语境文化批评 207
100.个人化批评 209
后记 21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